一個效率高的人在3分鍾內可以辦完的事,另一個人也可以為此操勞整整一天,最後還免不了被折磨得疲憊不堪。這就是差別。
無論製定了怎樣的學習目標,想好了就要立刻開始行動。幫孩子努力養成立刻行動的習慣,才能及時抓住良好的時機,盡早實現目標。
此外,還要讓孩子學會放鬆。學習累了,短暫的休息是必要的,休息是為了以後走得更快。沒有必要與疲勞作戰,何況讓孩子與疲勞作戰的後果隻會是效率直線下降,得不償失。
在人生的道路上,隻有當孩子養成了高速高效的習慣後,才能時時搶占先機,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更快地獲得成功。
調製“營養餐”,補充多種“維生素”
華爾街金融從業人員共分為五種類型:第一類是在大型投行、全能銀行擔任高管的人士和基金經理;第二類是金融分析師與產品設計師;第三類是交易員與銷售員;第四類是技術人員;第五類是專業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其中華人約2000名,多數為名校畢業後直接進入華爾街的年輕人,主要從事與數據分析及技術相關的業務工作。而其中中年技術骨幹則既懂金融又懂計算機,有的還會研發軟件。
對華爾街精英的高薪,我們不要羨慕或心生嫉妒。因為任何回報都是通過付出得來的,付出得越多,得到的才越豐厚。華爾街精英們的本領,作為平常人,隻要掌握任何一種都能在社會上得到不錯的收入,過上還算富足的生活。金融、計算機、軟件開發……哪一個不是一門過硬的技能,哪一門不能讓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呢?
所以,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出類拔萃,就要把孩子培養成複合型人才。
什麼是複合型人才呢?複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是具有寬闊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文化教養,具有多種能力和發展潛能,以及和諧發展的個性和創造性的人才。其特點是多才多藝,能夠在很多領域大顯身手。複合型人才包括知識複合、能力複合、思維複合等多方麵。當今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這一特征決定每個入都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個人既要拓展知識麵又要不斷調整心態,變革自己的思維,成為一名“光明思維者”。
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誌曾說:“要注意培養複合型人才,既懂經濟貿易,又懂工業農業;既懂經營管理,又懂生產技術。精通一門,兼知其他。”
專家指出,複合型人才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麵有突出的經驗,還具備較高的相關技能。比如隨著IT技術完全融人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通曉金融、IT兩大領域的金融業人才就是複合型人才,而這類人才在近年就十分搶手。
看來,我們可以把複合型人才理解為在各個方麵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個具體的方麵出類拔萃的人。
培養複合型人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目前階段父母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複合型人才,首先應引導孩子文理都要學習好,不能出現偏科的現象。
可能家長都對著名的“木桶理論”有所了解,其道理是這樣的:木桶最主要的作用是用來盛水。一個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價值在於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對於一隻圓口不齊的木桶來說,其中的某一塊木板或者幾塊木板再高都沒有用,突出的木板一樣不能盛水,隻能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製約著木桶的盛水量。這塊短板本身是有用的,隻是因為“發展”得沒有其他木板那麼好,所以影響了整體的實力,阻礙了整體的發展。
把“木桶理論”甩在孩子身上就是要文理兼顧,把每門功課都學好,不能讓孩子出現偏科的現象。
學習偏科,作為孩子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效甚微。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學習方法不同,產生偏科的原因各不相同。隻有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防止和根治。
麵對孩子的偏科現象,父母習慣於簡單地說教,想讓孩子認識到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綜合素質才是衡量一個人才能的最佳尺度等等。其實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對於世界觀正在形成的孩子,說教往往收效甚微,如何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