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當時金融界無不關心桑迪·韋爾下一步有打算?各大金融服務公司的信息主管為了找出蛛絲馬跡煞費苦心。
據桑迪·韋爾的一位密友透露:“每當桑迪打算收購一家新公司時,他的體重就會急劇增加。而得手之後,他又會很快消瘦下來。”現在,對手們又得當心了,因為桑迪·韋爾的肚子又出現發福跡象。
浪潮之巔: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合並
1998年,由桑迪·韋爾導演,華爾街金融史上上演了最為精彩的並購案: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合並,且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團。它是當今世界級資產規模最大的、利潤最多、全球連鎖性最高、業務門類也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集團。
1998年2月,韋爾根據以往對金融行業公司的分析,優勝略汰,他將目標鎖定在花旗銀行。花旗公司當時的總裁是裏德,他已取得驕人的成績。
1995年在其他金融公司奮力奔跑時,花旗銀行賺得35億美元利潤,是美國其他銀行從未達到的數目,股票也增值18%,這已讓花旗贏了個盆滿缽滿。該行還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發行銀行,有3600萬賬戶,6400萬張信用卡在使用。1997年,花旗公司的國際網絡已經遍及了98個國家。1998年2月25日,當韋爾在華盛頓參加經濟與公共政策年會時,他主動向花旗掌門人約翰·裏德提出合並請求。機會錯過就不再來了,哪知裏德對此也很感興趣,合並談判進展出奇的順利,於是他們決定作為聯合首席執行官共同管理這家公司。
同期合並且換牌上市後,花旗集團開始運用增發新股集資於股市收購、或定向股權置換等方式進行大規模股權運作與擴張,並開始對收購的企業進行花旗式的戰略輸
出和全球化的業務整合,成為了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合並後的花旗集團總資產已達7000億美元,淨收入為500億美元,它在100個國家有1億客戶,擁有6000萬張信用卡的消費客戶。
正是這樣的一家集團式公司,為韋爾帶來了人生輝煌的裏程碑。
1998年4月6日,一個“同等地位的合並”讓裏德和韋爾宣布了創曆史紀錄的700億美元的股票交割。新的實體將起名為花旗集團,公司仍以旅行者的傘為標識。
在新集團中,韋爾同前花旗公司的CEO裏德一起任聯席CEO。其實韋爾和裏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以才智過人而聞名的裏德59歲,但是他卻往往表現得冷漠、離群,觀點上偏於理性,實踐上凡事自行不他顧。而65歲的韋爾雖然不是一個思想家,但是他合群,有朋友和仰慕者組成的關係網圍繞其左右。
兩個人從合並一開始就顯得格格不入。他們帶給人們的另一個明顯區別是:他們對如何結束聯合首席執行官的角色持有不同看法。
在進行合並時,裏德想,自己已經作了14年總裁,和韋爾共同掌管公司一段時間後一塊兒離任。許多觀察家認為,吸引裏德進行這次合並的部分原因就是給他提供了淡出這個圈子的機會。但韋爾並沒有立即卸任的想法,他一直在考慮最終能否由自己獨攬大權。
當然,裏德和韋爾兩人也有共同點。他們都想在參與國際競爭方麵進行更好的新的嚐試。這次合並將賦予他們在國際上更高的地位以及的更大的重要性,而在社會越來越複雜化的發展情況下,信息流通越來越發達,公司的更新轉型也日益加快,各種業務的發展均麵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新的業務也將層出不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