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閑談:關於大學(2 / 3)

考前瘋狂的學習。半年的知識,要在極端的時間裏麵像灌鴨一樣灌到腦子裏。

考試時,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奮筆疾書……

考完了,又有人在擔心:是不是沒有及格而掛科。”

楊剛:“成績出來之後,幾家歡喜幾家憂,幾家歡樂幾家愁:通過了,如釋重負。沒通過,還得補考。”

江陽:“對。期考,總是如期而至,循環往複,準時上演,好像日升日落、春華秋實。

大學的課程,往往是老師在一學期之內開展,學生在一個月之內因為複習而學完,大家在一個星期之內為考試而決斷,在考完的一天之內忘記它。而當一年之後有人談起這門課時,往往隻記得其中的逸聞趣事而不記得什麼專業知識。”

兩個人又轉換了話題。

江陽:“在大學的青春歲月裏麵,往往夾帶著一份青澀的戀情。而這,是茶餘飯後或者臥談會上津津樂道的話題,常談常新。

這個話題在展開時,可以以小見大,可以以大見小:先從一點一滴入手,擺事實後做總結,或者先下結論然後舉例論證。”

楊剛:“還有,在大學裏麵談對象,往往是在追求一段唯美的愛情,而且不論成敗,都可以豐富課餘生活、鍛煉交際能力、互幫互助互相學習……嗬嗬。

而踏入社會後的談對象就不同了:是為了談對象而談對象,目的非常明確、主題非常鮮明。

在大學裏追女生,一般來說是挺輕鬆的、沒有多少懸念的事。如果你感覺你卻追得步履維艱、費盡周折、非常困難,那麼八成是你追錯了對象。那就勸你還是省點勁吧。

如果你持之以恒,最終才盡力追上,那麼還不如結果是你盡力也沒有追上。因為,如此艱辛、排除萬難才擁有一個女朋友,足以證明你們的所謂的“愛情”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而且,她之所以猶豫不決、拿不定主義、遲遲不答應你或者是逃避、不接受你,說明她的潛意識或者是第六感裏就是覺得你配不上她。

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嗬嗬。

考學、入學、落差、適應、手機、宿舍、戀愛,除了我們剛才談論的這些,還有很多關於大學的話題。比如上課站位、清潔文明、英語考級、計算機考證、勤工儉學、考研就業,等等等等。”

江陽:“一談到上課占位,腦海裏麵就會蹦出許許多多的故事。

有過一個宿舍的人排除一兩個代表同時占位的時候,是在大家都得上的必修課;有過單槍匹馬自己占位的時候,是在一個人選中的必修課上。

如果老師講得非常有趣,或者是該老師的課不易學、難通過、以往補考的多,那麼大家在這一門課前,是爭先恐後的占據前麵的有利位子,以便聽得清楚、看得清楚、做好筆記。如果老師講得內容枯燥、不吸引人,很多同學就喜歡占教室後麵的位子,以便能夠在課上睡覺、看小說、寫其他科目的作業、甚至是忙著寫情書。

爭占前麵的位子,可以用‘搶位兒’來形容。而占位用的東西,五花八門。書本、水杯、書包,是比較普遍的。常見的,還有寫上‘占位’‘有人’這類字眼的白紙、報紙。有的人坐墊兒、靠枕占位。有的人用紙包好磚頭來占位,巨誇張。有的人拿膠帶把寫好占哪一天呐節課的說明貼在位子、桌子上麵,有創意。

有的課需要提前一兩個小時去占位,有的課需要提前半天、一天就得占位。

有膽子大的,看到教室裏好位子都被占了卻因為離上課時間早沒有人,就把占位的書本等東西統統收到講台上,空出位子,讓人重新占。

占位,是學校裏司空見慣的事情。

有的人,甚至打出廣告‘占位加代上課’,以此收費作為兼職。

有的人,因為占位擠壞了教室的門撞破了玻璃。”

談著占位,話題又轉到了清潔文明。

江陽談了一件趣事:“我有一個舍友,他的床單從來不洗。

他兩條床單。第一條鋪的時間久了,就從床上收起來,拿到宿舍樓前的晾衣繩上麵曬太陽,美其名曰‘紫外線消毒殺菌’。然後彈一彈直接疊起來收到衣櫥裏麵,鋪上第二條床單。第二條鋪的時間久了,曬一曬收起來,鋪上第一條。如此循環,一共四年,他的床單,因此而變得質地堅硬,摸上去好像比人家的都厚。哦,不是好像,是由於他的獨創使得他的床單確實比人家的厚,以至於他的床單能夠輕輕鬆鬆的折出直角,甚至能夠像報紙一樣疊成的東西。

猛啊!

這個哥們兒,還有很多故事。

他喜歡吸煙。在宿舍,他的煙盒從來不扔。起初,他的煙盒是放在抽屜裏。結果,一張公共的桌子,六個抽屜,沒多久就讓他的煙盒裝滿了四個。後來,他就直接往桌子上麵的電腦機箱旁放煙盒。幾個月下來,桌上的煙盒堆成了兩大堆:一堆摞成純平顯示器的樣子,一堆摞成主機箱的樣子。”

楊剛笑了:“我上大學時,每天周一到周五,早上都得在學校南門的廣場上集合,然後跑操。我起床後,總是先跑到南門,買一份《齊魯早報》,然後再去列隊跑操。周六周日,我也買早報。

一天一份早報,所以,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我都能賣掉厚厚的一摞報紙,換來錢買成可樂,和舍友分享。”

江陽問楊剛在大學時,英語和計算機考級的事情。

楊剛微微一笑:“我在校時,英語四六級是百分製,六十分及格。

我的四級是60.5分通過的,而且是隻考了一次就通過的。而六級考了N次,最低的一次是53.5分,最高的一次是58.5分:差著1.5分及格。

真暈!”

江陽:“為了通過大學的英語、計算機考試,許許多多的學生在這上麵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是幾倍於花在專業課上麵的時間。

而對於英語、計算機和考研,衍生物很多:書籍磁帶、培訓和輔導班、甚至培訓學校,形成了一個有著極大潛力和資源的市場。

英語、計算機和考研,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這些,特別是英語,在陳丹青先生的故事裏麵,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不想多說什麼。陳先生當年英語零分而被錄取,陳先生今日因為英語政治招不到研究生而憤然辭職。中國教育製度的暗瘡毒疹活生生的亮在我們麵前,而讓人傷心的故事在一遍又一遍的上演,卻無人能作為神醫將這病根一刀切除或者藥到病除。

我隻能感歎。

這些事情,肉食者謀之。

這些事情,我隻能期盼。

期盼不斷的教改,期盼越改越好。

我曾經和很多同學聊過我們的大學中學小學。

我覺得,我們的小學濃縮成四年即可,而初中可以考慮改為兩年。這就比現在的九年製義務教育省出三年的時間。這隻是我的想法,一個很多同學都支持的想法而已。

當然,大學和中學、小學一樣,也在進行著各方麵的改革。”

接著,他們又談到了逛書店和考研,尤其是後者:考研。

逛書店是楊剛在校時養成的一個習慣,後來成為他的一種樂趣,也可以說是一種愛好。

書店一進門的地方,往往擺著暢銷書、新書,是店裏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楊剛常常駐足於此,花費的時間不一定長或短,要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書:是不是吸引自己。

在校時,楊剛曾經打算考研。為此光顧書店,首先是考研指導叢書,比如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指南、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然後是英語和政治:公共課,有的專業還得考數學,其次是專業課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