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
風蕭易水寒,
刀劍,
揮戈鐵馬戰。
楚漢,
沙場風雲變。
談笑點江山,
運籌方寸間。
楊剛自評:此詩前三句烘托棋盤上麵狹巷短兵不聞聲,末句收尾又點睛:轉至從從容容指揮雄兵。
外公是個象棋迷。受其熏陶,可以說楊剛這個小子從認字開始,除了“爸爸媽媽”,最早就是認識象棋上的字了。
外公象棋水平很高。
外公曾經寫過一些關於象棋的打油詩,楊剛還背過,這些詩之中,有的是以象棋之中的各個棋子為題寫的,有的是關於排兵布陣的,還有一首是別人送給外公稱讚他的棋藝:
傲立沙場瑟瑟風,
大敵壓境楚漢爭。
河界殘陽滿江紅,
刀光劍影於無聲。
汗馬飛炮車橫衝,
士相坐陣久鏖兵。
運籌帷幄片刻中,
金戈鐵騎揚威名。
名師出高徒。那時,在外公的指點下,楊剛學會下棋後,技術自然突飛猛進。十裏八鄉的人都來找他下。
後來,有專門驅車找他就是為了切磋棋技的。他上學之前和一些大人下棋。有時他走上一步之後,就到一旁玩耍去了.而來的人苦思冥想卻很難找到解法。……
記憶深處,楊剛印象最深的是和舅爺的兩次下棋。舅爺的象棋水平,在外公之上。
第一次交手,兩個人下了三盤,楊剛三盤皆輸。然而舅爺好好的誇楊剛道:
“你小小年紀,如此的高水平,已經很難得了。首先,你的棋風好。執子即走:全局一氣嗬成。落地為棋:下子如行雲流水。下棋果斷,頗有大將風度。
喜用馬前卒,善使馬後炮。開局之後往往一馬當先、馬不停蹄,然後二馬並駕齊驅。
這是你的強項,也是你的局限:別人摸清你的脾氣,就容易破你的棋。你得加強其他用子的鍛煉、全麵發展。”
第二次交手了。
第一局,楊剛贏了。這一局,楊剛走得氣勢磅礴,攻勢十足,殺氣騰騰,似乎要氣吞山河,想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倒對方,每一步都如同洪水猛獸洶湧前行。
第二局,他步步為營,以攻為守,求勝心切,有些冒險,輸了。
第三局,他開局沒走幾步,忽然一驚:接連三盤,不論是他先走還是後走,不論他第一步走的是哪一個棋子,他總是在幾步之內將開局走成同一種形式,焦點總是定格在一個小卒子上麵:這個卒子該不該走,如果走是不是該前進;這個卒子能不能丟,如果丟了下一步走哪一個棋子。然後,他發現自己總是在關注一個小卒子的命運,好像是自己困在現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