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尼斯湖“水怪”是史前遺獸的學說,有一些很難解釋通的方麵。這是因為,地質學家對尼斯湖的地質起源進行了研究,發現尼斯湖處於兩個地質斷層之間,曆經幾次冰河時期的侵蝕才慢慢形成湖泊,每次的侵蝕都使湖變得更深一些,後來與大海相通,最終形成了尼斯湖。
地質學家認為,尼斯湖在每次冰河時期,都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表層完全凍結。這樣寒冷的條件,大型動物中隻有溫血哺乳動物有可能生存下來,而蛇頸龍是冷血動物,在尼斯湖生存下來的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尼斯湖的湖水非常渾濁,水中光線不足。因此,尼斯湖中的生物並不多,大型動物能在這種環境下獲取足夠的食物以保證繁衍嗎?
還有一種解釋,“水怪”是尼斯湖的另一種大型魚類——鮭魚,最大的鮭魚個體可長達12~15米。也有可能是從海洋中偶爾逆水而上的鱘魚或鰻魚,這些魚類的個體也很大。
但目擊者不接受這些解釋,他們堅信他們看到的不是這些魚類——這些魚類的外形與他們所見到的“水怪”外形相差太大。
1981年,在尼斯湖水深超過213米的地方,竟然發現了北極嘉魚的蹤影。據此人們心中不免產生疑問:是否有可能還有其他未知生物生存於湖底呢?
還有一些科學家們表示,所謂的“水怪”,其實隻是幾條生長在湖中的百年老鰻魚。
科學家們依據拍攝到的“水怪”影片,以及對湖中生態的判斷,認為所謂的尼斯湖“水怪”,實際上是好幾條七八米長的老鰻魚,年紀大概超過了100歲。這些住在尼斯湖裏的鰻魚,通常長到10歲就會遊進大西洋,遊到美國佛羅裏達州產卵,然後老死。但是有些鰻魚因為沒有繁殖能力,就留在尼斯湖中,而且在尼斯湖中沒有任何天敵,鰻魚越長越大,就成了大家眼裏的“水怪”。
1982年5月,工程師羅伯特·克雷格在英國《新科學家》雜誌上撰文稱:尼斯湖“水怪”並不是動物,而是古代的鬆樹。一萬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長著許多鬆樹。冰期結束時,由於冰雪融化,湖水上漲,許多鬆樹深埋湖底。後來因為樹幹內的樹脂排到表麵,使樹內產生的氣體排不出來,於是這些鬆樹有時就會浮上水麵。它們在水麵上釋放出一些氣體後又沉入水底。這在距尼斯湖較遠處的人看來,就像是“水怪”的頭、頸和身體。
但這種觀點無法使那些聲稱親眼目睹了“水怪”的人們信服。由於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幾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因此,仍然有很多人相信尼斯湖中確實有“水怪”。
尼斯湖“水怪”究竟是什麼?是鱘魚,是史前動物,還是外星生物?
一位名叫謝恩的研究者曾經宣稱,這個困擾世人的尼斯湖“水怪”之謎可能什麼也不是,隻是湖麵下的暗流而已。
為了對世人所稱的尼斯湖“水怪”之謎作出科學解釋,25年來,謝恩一直在測量尼斯湖的水溫,探究其潮汐模式。謝恩解釋,尼斯湖的狹長形狀及迎著西南風的位置是產生暗流的原因。
他認為,“水怪”很可能隻是大範圍的湖下暗流。他已經建立了一套激光驅動的裝置來向人們再現這一潮汐現象。1993年,謝恩還曾提出尼斯湖“水怪”隻是一條大魚之說,並向湖中放養了一條波羅的海鱘魚以進行試驗。
但是一位叫喀麥隆的目擊者卻宣稱,他在1965年的一個夜晚,看到的“水怪”,絕不是謝恩所述的鱘魚或潮汐現象。
喀麥隆說:“我看到的那個龐然大物肯定長有像蛇的腦袋,那樣的怪物。”
喀麥隆的陳述得到了其他七名目擊者的認同,喀麥隆稱這頭“水怪”浮出水麵達50分鍾之久,也是所有記載中最長的一次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