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生存法則之六十八(1 / 2)

如果不想自己丟臉,最好學會維護別人的麵子

張強是個口齒伶俐的人,上學時常常能在辯論賽上看見他的身影。大學畢業後,張強選擇了能發揮自己的強項的工作——做推銷員。不久,他就應聘到一家木材公司,經過三個月的實習後,他開始了正式的工作。

在張強工作的前半年裏,他遇到了許多的不順,他常常在生意中與那些木材審察員發生口角,不過張強倚仗自己伶俐的口齒,跟人爭辯起來,常常得勢不饒人。每次爭辯起來,他總把對方辯得一句也說不上來時才肯罷休。盡管他常常贏得爭辯,但生意往往做不成。

有天早上他辦公室的電話鈴響了,電話裏說,張強給他的工廠運去的一車木材都不合格,他們已停止卸貨,要求張強立即把貨從他們的貨場運回去。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廠的木材審察員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後審察發現,這批木材低於標準50%。他於是將這個情況上報了廠領導,廠領導拒絕接受這批木材。張強接到電話後立刻動身向那家工廠趕去,他邊走邊想,這次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場麵呢?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樣了——找來判別木材檔次的標準規格據理力爭,這樣隻會傷了和氣,最後還是做不成生意。盤算了半天,張強拿定了主意。

這次,他決定改變以往的做法,打算用新近學會的“說話”原則去處理問題。張強趕到場地,看見對方的采購員和審察員一副揶揄的神態,擺出隨時準備吵架的架勢。張強心裏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盡量克製,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態度那麼堅決,以至於最後與對方吵起來。張強陪他們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貨車旁,詢問他們是否可以繼續卸貨,井讓審察員像剛才那樣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邊,把好的堆在另一邊。

現場的情況不出張強的所料。張強發現,對方審察得過於嚴格,判錯了標準。因為這種木材是白鬆,而審察員隻是對硬木比較內行,對白鬆木卻知之甚少。白鬆木恰好是張強的專長。不過張強這次沒有咄咄逼人地譏諷對方,也沒有表示反對他的木材分類方式,而是心平氣和地將自己在觀察中發現的幾個問題以商量的口氣提出來。張強提問時顯得非常友好,並告訴審察員說他們完全有權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來。這樣一來,審察員變得熱情起來,對張強說話的語氣明顯和氣了很多。漸漸地,審察員整個態度變了,他終於承認自己對白鬆毫無經驗,他們開始對每一塊木料重新審察並謙虛地征求張強的看法。

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接受了全部木材,而張強則拿到了全價的支票。

在這次與術材審察員的交涉中,張強沒有咄咄逼人地據理力爭,而是給對方留足了麵子,結果他輸掉了以往口頭上的威風,卻贏得了他最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