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1 / 3)

如果說《不緣》還是一群現代人在演古裝劇的感覺的話,那麼《空潭曲》應該就確實是古代才子們的齊集了,我盡量想把他們寫得具有那個時代的感覺,有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風雅、飄逸或者豪情,而這一點甚至影響到了我的女主裴拾音,她作為一個現代人,在那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卻基本能夠融入其中,洗褪了現代的浮華,繼而沾染了那個時代的色彩。

這個故事的構思是在我還沒來得及完結《不緣》的時候(結果那時就忙《空潭》去了,以致毫無心思去好好地寫《不緣》的結尾,隻好匆匆結束= =那時態度果然極其不端正。。。),因為很想寫唐才子,但同時又不想再如《不緣》那樣打造一個所謂平行世界出來了,那麼,該如何把這群身處不同時代的才子詩人們拉進一個故事中來呢?想來想去,便想出了“失靈的時光機器”這樣一個切入點。

結果最初覺得《空潭曲》應該是一個十分烏龍、充滿喜感的故事,想象一下女主神出鬼沒地在大唐三百年時空穿梭,卻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下一次遇見什麼人……好像還挺有趣,所以雖然最初就已經決定了結尾,但一直到王維出場之前,我都還以為這會是一個輕鬆的故事……

結果出乎所料,一旦開始感情戲,整個文的便開始不受控製地向憂傷發展了。。。仔細想想也是,被迫離開心愛之人,這劇情還怎麼輕鬆得起來?況且男主角的王維,他的性格就不適合寫什麼喜劇,什麼搞笑之類的太玷汙他了,我實在不願意。而小杜章我本來是想借此緩和一下情節的,就在我構思逆穿越之時,我和朋友在網絡上聊這劇情時自己還笑得哈哈的,說多詭異啊多神奇啊,尤其是重逢小杜牧之後,拾音欺負他、罵他整天不學好上青樓泡妞,這裏應該也是十分喜劇的。。。結果。。。寫出來就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虐得不能再虐了,我自己也很無語。。。

現在來說說這個結尾,如我預料之中的,反響十分強烈,大部分讀者都表示無法接受。但是這確實是我理想中、而且是唯一的結尾,因為除了這個,我想不出其他更適合這個故事的結局了。

首先,這個故事整體框架就是按照史實來構思的,在曆史大走向不會產生偏差的前提下,拾音是無法與王維在一起的。在她知曉了一切的真相,知道因為自己這個來自未來的異數進入他的人生,而致使他一生鬱鬱之後,她難道還能夠讓一切重新來過嗎?而就算她不顧一切與王維重來,那麼接下來的人生呢?既然一切不會改變,那麼王維的人生依然坎坷,他三十一歲依然會喪妻,安史之亂依然被囚禁……而這些又讓拾音如何麵對?是對王維的既定命運保持沉默,還是開口相告?然後在猶豫之中整日煎熬?尤其是“喪妻”這一點,拾音也許不畏懼死亡,但是已經經曆了一次“死別”,知道這悲痛欲絕滋味的她,真的忍心再親眼看王維經曆一次嗎?也許有些讀者會埋怨拾音的不勇敢,但我恰恰以為,“還心”所需要的勇氣遠遠超過“執著”,難道拾音不想和王維在一起嗎?她不理智過一次,不能再不理智第二次。這世上不管不顧在一起的癡男怨女遍地都是,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寧可讓心愛之人忘卻自己,而自己卻用一生去回憶對方的呢?

其次,拾音她,真的適合王維嗎?她對王維的戀慕,並不是在與他真人接觸之後慢慢培養出來的感情,而是在很久以前,她早就在心中傾慕他的影子,視他為一種“偶像”般的存在,愛上王維是在結識他之後的事,而在那之前,她對王維的情感,應該是崇敬與憧憬,所以在與他的交往之中,拾音始終心存顧慮並小心翼翼,而且,放不開,無法勇敢地拋開所有的一切,隻求與他天荒地老地在一起。而王維對拾音呢?他固然很喜愛她,這種情感甚至延續了他的一生,隻因為他覺得不會再有比拾音更了解他的人。但是,事實上呢?拾音是因為和他接觸才逐漸了解他的麼?拾音是因為在現代讀過他所有的詩文,了解過他的許多事宜,才對他的人生脈絡了如指掌的。盡管他們在後來的短暫交往之中,拾音知曉了更多關於他的事,從而把對他的感情漸漸由崇敬變為了愛慕,但是不可否認的,她在和王維的交往之中本身就占了先機,王維固然喜愛她許多地方,比如品貌俱佳,但是更讓他堅定這種信念的,是他覺得拾音與他有一種心靈上的契合。這種契合當然存在,但是,卻是有一定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