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y,\t(我說)
Icanede!(我征服)”
鍾銘渾厚的男中音,悅耳的英語,風度翩翩的姿態,震動了同學!
大家紛紛猜測,鍾銘就不講第二遍,也不作解釋,淡淡地說:“時機錯過了,隻好等明天這個時段的廣告!這也作為一個課外作業。”
“下麵講第三個重點。”鍾銘掃視全場。
“我今天要對高三•九班同學說一聲:陽光真好,年輕真好!”
掌聲。
“我們來到鳳凰三中,歡聚一堂,是帶著理想和希望,這就是愉快完成學業,升入理想大學。愛因斯坦曾戲稱過一個公式:X+Y+Z=W。這個公式怎樣解答呢?誰來解答?”
同學麵麵相覷。
一個陽光帥氣的男孩救場:“信心+1%的運氣+99%的努力=成功。”
“解釋得好。那是老愛的解釋,我要解釋這個公式就是:目標+拚搏+方法=成功
先說目標。
一下子使我想起一則故事:翻過一座山,拐過一道彎,來到小河邊。就是新華社報道的那個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放牧著一群羊,記者問放羊娃:放羊幹什麼?賣錢。賣錢幹什麼?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生孩子。生孩子幹什麼?放羊。
錢袋的缺少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腦袋。缺少了腦袋,便沒了希望。
目標是我們人生奮鬥的動力,可分近期遠期目標,遠期大目標是由無數個近期小目標成功完成組成的。落實到我們班的同學,遠期目標就是考上理想大學,那離成功近了一半;近期小目標就是使優勢科穩定瘸腿科不瘸。
同樣如此沒有堅定的信念也不行。
話說兩人:一個掉進水裏,他心裏一驚,完了完了,沒救了。他到底淹死了,救他的人發現,水才齊腰深,他死在沒了信心;另一個人就是半島鳳凰發生的渡輪翻船事件中的一個女人,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夜晚輪船斷為兩截,人像丟餃子一樣,忽悠掉進海裏,她有信心,因為她有孩子,她要活著出去,她要養活孩子,她能遊出大海嗎?”
“能!”學生不假思索。
“不能!”稍思片刻。
“根本沒有可能。但她堅持到最後,等到了救援的船。”鍾銘給出意外答案。
“再說拚搏,也就是經曆苦難。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書房讀書,兒子雨後挖來的知了猴放在桌上,他在觀察:發現知了猴的背部裂開一道縫,露出嫩嫩的一絲肌肉,知了猴痛苦地用利爪抓書,且疼得渾身打顫,蘇格拉底被他的出生感動了,用了二十多分鍾才幫忙知了猴脫了殼,變成了蟬;蘇格拉底累極了,再也沒有精力幫其餘的知了猴蛻皮,就去睡覺了。第二天,結果去書房一看,其餘的蟬都脫殼了,在屋裏飛翔,而隻有幫忙的那隻蟬仍在殘疾地爬著。蘇格拉底恍然大悟,明白一個哲理:人的成才往往需要一個痛苦漫長的過程。從小在蜜罐裏,缺少苦難的經曆,是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的。
無獨有偶,黃岡中學的教育法則就是:學生不下地獄誰下?
第三談談方法問題。
相傳一位貓媽媽教小貓鍛煉本領。每天教小貓撲皮球。兩隻小貓玩了一天,就沒興趣了。貓媽媽捉鼠去了,兩隻小貓睡覺去了,貓媽媽回來,他倆象征性地撲兩下。第三隻小貓則每天撲幾十下。後來長大了,前兩隻貓什麼鼠也捉不住,餓極了,而第三隻貓成了捉鼠高手。可見每天就多了那麼幾次幾下幾遍,不是方法的方法。這個寓言給我深刻的啟示。”
嘀噠——嘀嘀噠達。悅耳的休息號響了。
“這節課講了古詩鑒賞之一:虛實結合。也講了漫畫說明描寫,也就是把圖表用文字表述的方法。重要的是講了我的理念。課堂時間不足,課餘整理並實踐,下次課交流。這位女同學,你耽擱我上正課的時間了,作為懲罰,請你把這幅漫畫按實際比例畫到紙上,周末送到語文辦公室。”鍾銘整理講桌。
“同學們,你們抬頭看去,天上有什麼?”
“太陽。”
“對!今天,你們是三中的太陽;明天,你們是祖國的太陽!”
掌聲。
“下課!同學們再見!”
“起立!老師再見!”學生整齊悅耳的聲音震破屋頂。
以後男同學給鍾銘起個諢號叫理念,女同學給鍾銘的昵稱叫小鬧鍾、種子或鍾子,子者,古人對男人的較高稱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