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土斯民(1)(1 / 1)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周易大傳·係辭下傳》

壹 斯土斯民

在中國人古老的傳統中,有一種獨特的風俗,叫做“水土不服”。“水土不服”通常不會成為重大的難題,但卻是生活中比較煩難的問題。“水土不服”主要是指人們遠行或者遷居異地時,對新地方“水土”不習慣,出現了各種身體不適應的症狀。為了克服這種難題,據說隻要在離開故土時,取灶前土若幹,隨身攜帶,在出現“水土不服”時,即取一點故鄉灶前泥土衝水服下,便會有治愈的奇效。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以他的親身經曆,見證了“水土”的意義:

我每次出國時,我的奶奶偷偷地把一包用紅紙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後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的東西煮一點湯吃。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這個風俗的淵源到底有多久遠,已經很難說清楚,不過在今天,我們還能夠體會到這包泥土的氣息,能夠感受到其間飽含的鄉土意味與血緣親情。這種獨特的風俗,傳遞給我們兩方麵的重要信息:一是中華文明所涉地域自古以來就極廣闊,各地環境差異極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水土;二是中國的原始農業穩步發展,很早就形成了安土重遷的農耕性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