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老子兒子
為在所有使人類腐化墮落和道德敗壞的因素中,權力是出現頻率最多和最活躍的因素。
--【英】阿克頓《自由與權力》
當今電視劇裏塑造的以和 為代表的貪官形象,非常生動。這個形象很有意思,不管我們怎樣釋讀,總能激發人無窮的想象力。這裏提到和 ,隻是想借用他身上或者是說電視劇形象塑造的這個人物身上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乾隆爺麵前,他總是一個善解人意的、討人歡心的“孝子”嘴臉;而在其僚屬和下級麵前,則是一副“嚴父”形象。當然,在電視劇當中,即使是清正廉潔的官員也脫不了在皇帝麵前奴顏媚膝的形象,雖然他對下屬可能是和藹的,但是在製度上他是強勢的,可以對臣屬行使裁斷的權力,因而其“和藹”是強勢者的和藹,非對等者的和藹。
這一形象,反映了我華夏文明禮法世界的重要規範和基本品質:與人相處,要麼你是老子,我是兒子;要麼我是老子,你是兒子。其間,沒有對等的人際規則,隻有放縱與馴服的關係。這可簡稱為“老子兒子”規則,其準則是:可以仗權欺人,仗錢欺人,仗力氣欺人,但是也可以被權力欺,被錢財欺,被力氣欺。這種行為準則在骨子裏,成為對強權、財富和暴力的崇拜,反映了華夏王朝時代的製度品格、品質。
當個體為進入更高的等級,不得不以對待父母的方式曲盡“人子”之道,奉承和靠攏決定著他運命的更高等級者時,從這個意義我們可以說,帝國時代總是充斥著以父子為中心的關係,以父子作為擬喻的形象貫徹於整個帝國,人格總是被界定於時刻受到監護的兒童與扮演著監護角色的父親之間,即使是高居帝國的帝王,也以人子的形象而“父天母地”,整個帝國都患有不能成熟的心理障礙而陷入病態的老、弱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