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帝王的存在形式(4)(1 / 1)

帝王作為“天地”之子統係著天下秩序,根據天人世界的原則,帝王的一言一行顯然關乎天地宇宙和諧、四時有序。這是帝國的普遍信仰,帝國政府本身、宇宙萬物的秩序和潛在的失序危機是其關注的根本。而位於人世秩序頂端的帝王,則是天地宇宙秩序的維係者--他不僅處於人世秩序的頂端,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位置,在根本上處於天人世界的樞紐。

一國之君,其猶一體之心也。隱居深宮,若心之藏於胸,至貴無  與敵,若心之神無與雙也。其官人上士,高清明而下重濁,若身之貴  目而賤足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之行》)

……

頒定日曆才能使四時有序,不致出現危機。“公卿士大夫不信陰陽,所奏請多違時政,而望陰陽調和,豈不謬哉,其務順四時月令。”若頒行的日曆有悖於時,那麼,“諸侍中尚書近臣……當爭之以順時氣”。

太和八年六月,中書門下奏,漢丞相魏相奏雲:陰陽者,五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聖賢,未有不由者也。請選明經通知陰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執。宣帝納用,遂致太平。國朝開元之中,詔令春夏秋冬,常以孟月正殿受朝,讀時令;天寶以後,盛典久廢,災沴(l ,災害、克、傷害)之作,實恐由斯,臣等商量,來年正月,依禮讀時令。       (《唐會要》卷二十六《讀時令》)

天子除頒定日曆之外,還得於重要節令舉行一定的儀式宣讀時令。

按時宣讀時令就會天下太平,在今天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皇帝的時空秩序中,時間、空間的規則化才是皇帝治理之核心問題。四時迎氣是帝王理順四時、助四時之序的行動,是帝國許多隆重禮儀的宗旨,同時,“候氣”旨在確定那些賦予自然界生命的氣在流動時發生了什麼變化。觀察和記錄這些變化是必要的,它可以保證人世的行動與自然節律一致,所以帝王統帥的帝國的一舉一動必須與時令相合、天地相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