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秩序原則隨時都將個人的命運依附於特定的等級倫序,置於官僚係統的人格品性和道德評判之上。官僚本身的特權和對財富的追逐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兩宋以後,地方官員總攬民政與財政,在定額目標下,遊刃其間的空間極大,很容易致富,再加上政府專賣和對商人的利用,更助長了官僚獲取財富的機會,一旦仕途成功,立即有人前來謀劃,如何以種種手段謀財。甚至一些人專門借錢給有潛力的窮困官員,一俟派任地方官,即大肆收取其債。
這樣,對仕途的投資和投機愈演愈烈,在個體極其脆弱的社會中,為尋求安全與機遇,個體不得不首先在帝國社會的基本群體--家族中站穩腳跟--家族既是控製又是保護個體的組織,個體成功的根基所維係的即等級倫序原則。在此原則下,個體隻有依靠血緣原則、智慧和品性獲得其地位,正是在脆弱的個體原則下,確定了個體的政治投機品性和個體的自我認同,發展起一套自我保護技巧。一旦跨入仕途,其所遵循的不過是擴大了的等級倫序--原則未變,實質未變。
財富和政治特權組成了帝國官僚的雙翼,成為帝國社會的主攻方向。正因為依賴於人格品性的等級倫序原則構建的製度,是一種無法確知和預測的製度,政治特權便成了特別重要、特別必要的投機方向。可以說,政治投機和自我保護是帝國各階層追逐的目標,也是基本社會組織家族尋求保護和擴大其影響力的主要方式。
個人易受打擊的脆弱處境,迫使他們希冀取得仕途以保障自身的地位--這也是家族自我保護的需求,進而以其官僚特權以及其權力保護家族成員,見於史者不絕,甚者親托此事於家鄉的地方長官,利用關係謀取庇護。
屢以瑣事幹讀,致煩清慮多矣,無任愧感。茲有不得陳者,家下有裏弟四名,六甲、七甲係家下的產,而七甲則舍妹夫申經峪之產,九甲則寒族之產,……今當編審解戶之時,敢求台下俯念大臣之體,得免寬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