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 官員的裏裏外外(27)(1 / 1)

官僚生活的真實規則

帝國時代的官僚生活的真實規則可總結如下。

唯上是從。官僚集團的權力來源,從根本上說,是帝王。官僚生活的一條根本原則,即“唯上是從”--隻對上級負責,由此,整個官僚群體對帝王負責。帝國官僚的晉升,用“提拔”兩字概括,極為形象,“提”和“拔”的主體都是高高在上的權威,隻有借助高高在上的權威才能有晉升的可能,這是官僚晉升的根本原則。一旦進入官僚係統,要想獲得晉升的機會就隻有阿諛奉承,對上級竭盡討好之能事,“奉迎”二字便非常傳神地勾畫出了這一輪廓。帝國初期製度的設計者商鞅,就是沒有領悟到這一點,才得罪了未即位為王時的太子,一俟太子即位,商鞅也就難逃五馬分屍的命運。

腐敗與失敗不同。隻有因政治失敗而腐敗的官僚,沒有因腐敗而失敗的官僚。靠搜刮財物,官員一般過著貴而且富的常態生活。製度化的攫取財物已經成為官僚生活的基本規則。所以,乾隆皇帝在世時,寵臣和 能夠富可敵國;在乾隆死後,政治上失去市場的和 自然也就成了腐敗的典範,於是有人得出假設乾隆不死便沒有腐敗的和 的結論。這與漢代著名的鄧通在寵幸他的帝王死後貧窮無依同理。因政治失敗而腐敗,因政治成功而賢明的官僚規則,使官僚的生活,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完全的貪汙腐化,但在帝國時代的官僚生活中則再正常不過。

往低處的競爭總是最具有創造性。在一個以帝王為首的官僚集團對帝國實施全麵控製的時代,阿諛奉承、巴結逢迎、結黨營私的生活方式,被現實反複證明是最成功的為官之道。成功的行為總是得到重複,到最後,這種往低處的競爭總是最具有創造性(在上司具有絕對控製權甚至人格控製權的時代,也隻能是越墮落越快樂,其間比的是下三爛的功夫,形成的是低俗的人格),往往成為評判的標準和製度的品格,進而排斥高於這一水準的行為。即墨大夫與阿大夫的經典形象就是這一品味的標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