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如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差額分析法等。
比較分析法
比較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分析,比較法在財務分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其他方法是在比較法的基礎上產生的。 比較法有以下三種形式:
(1)實際指標同計劃指標比較。
可以解釋計劃與實際之間的差異,了解該項指標的計劃或定額的完成情況。
(2)本期指標同上期指標比較。
可以確定前後不同時期有關指標的變動情況,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趨勢和管理工作的改進情況。
(3)本單位指標同國內外先進單位指標比較。
可以找出與先進單位之間的差距,推動本單位改善經營管理,趕超先進水平。
應用比較法對同一性質指標進行數量比較時,要注意所用指標的可比性,做到指標計算口徑一致。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某些彼此存在關聯的項目加以對比,通過計算經濟指標的比率來確定經濟活動變動程度的分析方法。 比率是一個相對數,因此可以把某些不可比的指標變為可比的指標來進行分析。 比率指標主要有三類:
(1)相關比率。
相關比率是用以計算部分與總體、投入與產出之間具有相關關係的指標的比率,反映有關經濟活動之間的聯係。例如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負債比率即負債與資產之間的比率等。利用相關比率指標,可以考察有聯係的相關業務安排是否合理,以保障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地進行。
(2)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是用以計算某項經濟活動中費用與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例如成本費用與銷售收入之間的比率,成本費用與利潤之間的比率等。利用效率比率指標,可以進行得失比較,考察經營成果,評價經濟效益的水平。
(3)結構比率。
結構比率是用以計算某項經濟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反映部分與總體的關係。例如計算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應收賬款中壞賬的比重等。
計算公式為:
結構比率=部分數額÷總體數額
利用結構比率指標可以考察總體中某個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采取措施改正不合理的部分。
應該注意的是,首先,在使用比率指標進行分析時,比率中對比指標應有相關性,也就是說,要使對比有一定的意義,對比指標有內在聯係,才能評價有關經濟活動之間是否安排合理。其次,比率指標中對比指標的計算口徑,即兩個指標的計算時間、方法、標準等應該一致。最後,計算出的比率指標要有對比的標準。在計算出某企業的具體指標後,還需要選取一定的標準使之與其進行對比,以便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評價。通常對比的標準有:企業預定的目標、企業曆史上達到的標準、同行業內平均水平或先進水平標準、社會公認的標準等。
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將兩期或多期連續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對比,求出它們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情況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性質,進而預測企業前景。趨勢分析法的具體運用主要有以下三種:
(1)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
它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絕對額或比率的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有關業務的發展趨勢。通過不同財務指標的比較可以計算出動態比率指標,由於選取的基期不同,又有定基指標和環比指標。
定基比率=分析期數額÷固定基期數額
環比比率=分析期數額÷前期數額
(2)財務報表金額的比較。
將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數字並列起來,比較其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來說明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發展變化情況。
(3)財務報表構成的比較。
將財務報表中的某個總體指標作為100%,計算各組成指標占總體指標的百分比,比較各項目百分比的增減變動,從而判斷其變化趨勢。此方法可以用於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比較,還可以用於各企業與同行業平均數之間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