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3)會計等式3——動靜結合的會計等式

第1個等式隻能看出企業資金運動的靜態情況,即某一個時點的狀況;而第2個等式隻能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動態情況,即賺了多少錢,無法反映企業的規模。再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會發現資產運用會取得收入,同時也產生了費用,而利潤的增加一方麵增加了所有者權益,另一方麵增加了企業資產或減少了企業的負債,企業的經營總是如此持續下去,因此產生了等式3:

資產+利潤=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由於企業的利潤最終要歸入新的資產中去,減少負債或者增加所有者權益,等式3最終可以化成等式1。

1.4會計科目與賬戶設置

在日常經濟生活中,企業所進行的經濟活動複雜多變,各不相同。盡管會計要素已經對會計核算對象進行了初步的具體化,但是幾個簡單的會計要素仍不能滿足會計核算的需要,不能滿足人們對會計信息多樣化的需要。因此,還需要在會計要素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分類,即對會計的六大要素進一步分類,也就是要設置會計科目。

1.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指的是按照經濟內容對各個會計要素進行分類所形成的項目。每一個項目都規定一個名稱,每一個會計科目都明確地反映一定的經濟內容,不同的會計科目,反映會計事項不同的特點。例如,工業企業的廠房、機器設備、運輸車輛等勞動資料,其實物形態是固定不變的,將在很長時間內為企業所使用,則將其歸為一類,設置“固定資產”科目;而庫存的各種原料、輔助材料、燃料是企業生產的勞動對象,通過生產改變了它們原有的實物形態、性能、用途等,因而將它們歸為一類,設置“原材料”科目。

通過設置會計科目,能夠使企業各不相同的經濟業務,按照既定的標準進行科學的分類,將各自獨立的經濟事項轉化為規範的具有可比性的經濟信息。例如,家具廠有庫存木頭1000立方米,單價500元;汽車廠有庫存某電子元器件3000個,每個單價300元。木頭與電子元器件之間無任何的可比性,但是對於各自的企業而言,它們都屬於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材料,可以分別歸入“原材料”科目。通過計算可以知道家具廠有庫存材料500000元,而電子廠有庫存材料900000元,這兩個會計信息是可以比較的。

可見,設置會計科目使得編製會計憑證和登記賬簿記錄都有了依據,使得編製統一的會計報表有了基礎,使得會計信息使用人在不全麵了解各行業特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會計報表掌握和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具體會計科目的設置,一般是從會計要素出發,按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將其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和損益類五大類。

在實際會計處理過程中,對於某些會計科目還需進一步了解其詳細信息,如原材料,必須知道它的種類、數量、單價、金額等信息。這就需要在原有科目下再根據用途和需要具體設置細目,這就有了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的區分。

總分類科目,也稱“總賬科目”或“一級科目”,是對會計要素進行總括分類的類別名稱。它是總括地反映會計要素核算內容的科目。會計科目表中的會計科目均為總分類科目。如:“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原材料”、“實收資本”、“應付賬款”等。

明細分類科目,也稱“明細科目”,是對總分類賬戶的進一步劃分,是詳細反映會計要素具體核算內容的科目。如可以在“應付賬款”總分類科目下按具體單位分設明細科目,具體反映應付哪個單位的貨款。

基於管理的需要,在有的總分類科目下所需要設置的明細分類科目太多時,還可以在總分類科目與明細分類科目之間增設二級科目。二級科目也是明細分類科目。如此一來,會計科目就可以分為一級科目(總分類科目)、二級科目(明細分類科目)、三級科目(明細分類科目)三個層次。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總分類科目都要設置明細分類科目,主要是根據管理的需要和經濟業務的類型而決定的。

按我國現行會計製度規定,總分類科目一般由財政部製定,明細分類科目除會計製度規定設置的以外,企業則可以根據需要自行確定。但是,企業所自行設置的會計科目名稱要力求簡明確切,每一科目原則下隻反映一類經濟內容,各科目之間應界限分明,以保證會計核算指標口徑的一致。

2.賬戶

會計科目隻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即會計要素)進行的分類,但它不能反映經濟業務發生後引起的會汁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要對經濟業務產生的原始資料加工成有用的會計信息,還需要根據會計科目以一定的結構(增加、減少、餘額)來登記經濟業務引起的會計要素增減變動及其結果,即設置賬戶。

會計科目與賬戶是兩個既有區別又相互聯係的概念。

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開設的,相同名稱的會計科目與賬戶反映的經濟內容相同;但會計科目隻是賬戶的名稱,它隻能表明某類經濟內容,而賬戶既有名稱又有結構,可以記錄和反映某類經濟內容的增減變動及其結果。

在實際工作中,某些會計人員往往不加區別地把會計科目與賬戶作為同義語。

賬戶以會計科目命名,依附於賬簿開設。這樣,每個賬戶隻表現為賬簿中的某張或某些賬頁,它們一般應包括下列四部分內容:

[1]賬戶的名稱(即會計科目)。

[2]記賬日期和摘要(記錄經濟業務的日期和概括說明經濟業務內容)。

[3]憑證號數(說明賬戶記錄的依據和來源)。

[4]增加和減少的金額及餘額。

企業的經濟業務雖然複雜,但從數量變化來看,不外乎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賬戶要用來記錄經濟業務、反映會計要素變化情況和結果,在結構下就應該有反映各會計要素的增加數和減少數兩個部分。同時,還要反映各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結果,即期末餘額。期末餘額結轉到下期,則轉化為期初餘額。因此,每個賬戶至少有四個金額要素,即期初餘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和期末餘額。

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是靜態指標,它說明會計要素在某一時期增減變化的結果。 本期增加額和本期減少額統稱為本期發生額,它是一個動態指標,說明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上述四項金額之間的關係為:

期末餘額=期初餘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3.賬戶的分類

與會計科目相對應,賬戶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和損益類賬戶等五大類賬戶,其中各大類又可以分為若幹小類。

(1)資產類賬戶

資產類賬戶是用來反映企業各項資產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賬戶。主要包括:

[1]流動資產賬戶: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原材料、庫存商品、待攤費用等。

[2]長期投資賬戶: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等。

[3]固定資產賬戶: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清理等。

[4]無形及其他資產賬戶: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其他資產等。

(2)負債類賬戶

負債類賬戶是用來反映企業負債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賬戶。主要包括:

[1]流動負債賬戶: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交稅金、應付利潤、預提費用等。

[2]長期負債賬戶: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

(3)所有者權益類賬戶

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是用來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賬戶。主要包括:

[1]所有者原始投資賬戶: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

[2]所有者投資收益賬戶:盈餘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等。

(4)成本類賬戶

成本類賬戶是用來核算企業的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賬戶。主要包括:

[1]材料采購成本賬戶:物資采購等。

[2]生產成本賬戶: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5)損益類賬戶

損益類賬戶是指那些直接影響當期經營成果的賬戶。主要包括:

[1]收入收益類賬戶: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等。

[2]費用支出類賬戶: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等。

1.5複式記賬與借貸記賬法

1.記賬方法概述

記賬方法是指在賬簿中記錄經濟業務的方法。這裏的經濟業務,是指企業在經營中發生的經濟事項,由會計機構和會計入員處理的經濟業務又稱會計事項。會計事項由“交易”和“事項”兩部分組成。交易是指本會計主體與其他會計主體之間發生的,以商品或勞務購銷為主要內容,體現等價交換原則的每一項經濟活動。事項指在會計內部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活動,這些經濟活動所形成的數據,同樣含有財務信息,從而可用貨幣加以反映。會計上通常將記賬的內容概稱為“經濟業務”。

記賬方法按照每次記錄經濟業務所涉及賬戶的多少及賬戶間的對應關係,可分為單式記賬法和複式記賬法。

單式記賬法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記賬方法。這種記賬方法的特點,是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一般隻在一個賬戶中進行單方麵登記的方法。例如用銀行存款購買材料,隻在賬戶中記錄銀行存款付出的業務,而對材料的收入業務,不在賬戶中記錄。單式記賬法在選擇記賬內容時,主要考慮現金及債權、債務的變化情況,並將其記錄在“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反映結算業務的賬戶上。沒有一套完整的賬戶體係,各賬戶的記錄相互間沒有必然的聯係,因而不能全麵、係統地反映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也不便於於檢查賬戶記錄是否正確。

複式記賬法是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在相互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進行記錄的方法。例如用銀行存款購買原材料,這筆經濟業務在采用複式記賬法記賬時,要以相等的金額在“銀行存款”賬戶和“原材料”賬戶上相互關聯地登記,這樣就可以通過這兩個賬戶完整地反映這筆經濟業務的內容。在複式記賬法下,對每一筆經濟業務都以相等的金額進行分類登記,對記錄結果可以進行試算平衡,以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所以,複式記賬法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記賬方法,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複式記賬方法在我國具體應用時,曾采用過“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和“收付記賬法”。經實踐證明,還是借貸記賬法最為科學。因此,我國現在的會計實務,廣泛采用借貸記賬法。

2.借貸記賬法

借貸記賬法是以“借”、“貸”兩字作為記賬符號,對每項經濟業務,都要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賬戶中以借、貸相等的金額記錄會計要素變動結果的一種記賬方法。這裏的“借”、“貸”沒有字麵含義,隻作為記賬符號使用,用以標明記賬的方向。

(1)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

在借貸記賬法下,所有賬戶都分為借方和貸方兩基本部分,用以記錄因經濟業務引起的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在記錄經濟業務時,哪方記增加,哪方記減少,要根據賬戶的性質和經濟業務的具體內容而定。根據會計等式的安排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會計賬戶的具體結構規定如下:

[1]資產類賬戶結構。

在資產類賬戶中,借方記錄該項資產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該資產的減少額,期末餘額一般在借方,表示該項資產的期末實有數額。

[2]負債類賬戶結構。

根據會計等式的安排,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要素列在資產要素的反方,表示資產的形成原因。因此,負債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的結構相反。貸方記錄該項負債的增加額,借方記錄該負債的減少額,期末餘額一般在貸方,表示該項負債的期末實有數。

[3]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結構。

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結構與負債類賬戶的結構相同。貸方記錄該項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額,借方記錄該項所有權益的減少額,期末餘額一般在貸方,表示該項所有者權益的期末實有數。

[4]成本類賬戶結構。

成本是資產耗費的對象化,成本的實質是資產價值的轉移,因此,成本類賬戶與資產類賬戶的性質相似,結構相同。即借方記錄該項成本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該項成本的減少或轉銷額,期末可能有餘額,也可能無餘額。若有期末餘額,一般應在借方,表示期末在產品的成本。

[5]損益類賬戶結構。

損益是由收入和費用兩個會計要素決定的,因此,損益類賬戶是由收入類賬戶和費用類賬戶構成。

收入類賬戶。收入的變動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變動,而且兩者的變動方向相同,因而收入類賬戶的結構與所有者權益賬戶的結構基本相同。貸方記錄該項收入的本期增加數,借方記錄該項收入的本期減少數或轉銷數,收入類賬戶本期發生在期末結轉後,一般無餘額。如有餘額,表示尚未結轉的收入。

費用類賬戶。費用的變動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變動,而且兩者的變動方向相反,因而費用類賬戶的結構與權益類賬戶的結構相反。借方記錄該項費用的本期增加數;貸方記錄該項費用的本期減少數,費用類賬戶本期發生額在期末結轉後,一般無餘額。如有餘額,表示尚未結轉的費用。

賬戶的性質通常是由賬戶餘額的方向決定的。對於資產、成本和費用類賬戶來說,賬戶餘額應存在於賬戶的借方;對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類賬戶來說,賬戶的餘額應存在於賬戶的貸方。如果某賬戶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則說明賬戶的性質發生了變化。

(2)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記賬規則是會計入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根據複式記賬的基本原理,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會計要素的變化規律、會計等式的平衡關係,我們可以知道:每項經濟業務的發生,或者隻涉及會計等式的一端,引起這一端會計要素的此增彼減;或者涉及到會計等式的兩端,引起兩端會計要素的同增或同減。而無論如何,在記賬時都必須以相等的金額,借貸相反的方向,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賬戶中進行登記。有借方必有貸方,借方與貸方的金額必須相等。

野豬為什麼磨牙?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哲理的故事

在《萬向集團報》上我們看到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隻野豬在大樹旁勤奮地磨獠牙。熊看到了,好奇地問它:“既沒有獵人的追趕,也沒有任何危險,為什麼要這般用心地磨牙?”野豬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險來臨,就沒有時間磨牙了。現在磨利,等到要用時就有勝利的把握了。”

故事的哲理

未雨綢繆,善養天機。有人抱怨沒有機會,但當升遷機會來臨時,又感歎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知識能力,以至不能勝任,隻能後悔莫及。

(貝絲)

選自《管理故事與哲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