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企業在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其他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該項無形資產的成本。
【例5-13】某企業自行研究開發一項專利技術,共支付工料費80000元。研究成功經申請獲得專利權,發生注冊費30000元,律師費5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無形資產入賬價值=30000+5000=35000(元)
研究開發過程的有關支出:
借:管理費用。
貸:銀行存款等。
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注冊費和律師費: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
貸:銀行存款。
2.無形資產攤銷的核算
由於無形資產的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因此,為取得無形資產而發生的支出屬於資本性支出,應該把這一支出在其有效的使用期限內攤入成本費用中。這一過程稱為無形資產的攤銷。
(1)無形資產攤銷要素
根據《企業會計製度》的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按直線法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可見,無形資產攤銷主要涉及無形資產成本、攤銷開始月份、攤銷方法、攤銷年限、殘值等因素。
[1]無形資產成本。無形資產成本即為入賬價值。
[2]攤銷方法。無形資產的攤銷隻能采用直線法。
[3]攤銷開始月份。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開始攤銷。
[4]攤銷年限。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應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攤銷。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一經確定,不能隨意變更。因為客觀經濟環境改變確實需要變更攤銷年限的,應將變更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否則,應視作濫用會計估計變更,按重大會計差錯處理。
但是,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的,則按如下原則確定攤銷年限:
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的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則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
比如,甲企業取得乙企業的產品商標使用權,協議期為3年,相關的法律對所涉及的產品商標有效年限沒有明確規定。那麼,甲企業有償獲得的特許權(商標使用權)的成本的攤銷期不應超過3年。
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
比如,甲企業自行開發並依法取得一項專利權。按有關法律規定,該專利權的有效年限不超過5年。那麼,甲企業該項專利權成本的攤銷期不應超過5年。
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和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較短者。
比如,甲企業與乙企業簽訂協議使用乙企業的品牌,協議期為4年;其次,該品牌受法律保護的期限為7年(假定已過1年)。也就是說,甲企業使用的該品牌,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為4年,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為6年(對甲企業來說隻剩下6年)。那麼,甲企業應在不超過4年的期限內將獲得該品牌發生的成本加以攤銷。
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比如,企業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既沒有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也沒有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商譽的企業應將商譽在不超過10年的期限內攤銷。
[5]殘值。無形資產的殘值應設定為零。也就是說,無形資產的攤銷不考慮殘值問題。
(2)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
攤銷無形資產時,應按確定的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例5-14】甲企業購入一項商標權,價款600000元。根據合同規定,該項商標權的受益年限為5年,而法律對此並沒有規定有效年限。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年攤銷額=600000÷5=120000(元)
月攤銷額=120000÷12=10000(元)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商標權。
這裏應注意對於土地使用權價值攤銷的特殊賬務處理。按《企業會計製度》規定,企業購入的土地使用權,應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並按會計製度規定進行攤銷。待該項土地開發時,再將其賬麵價值轉入相關在建工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需開發的土地使用權賬麵價值轉入開發成本),借記“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例5-15】2005年3月1日,甲企業購入一塊土地(其實所購入的就是該項土地的使用權,因為土地是國有的),以銀行存款支付轉讓價款1200000元,使用年限為50年。2006年3月1日,甲企業正式開始利用該土地建造廠房。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取得土地使用權時: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銀行存款。
每月底攤銷時:
月攤銷額=24000÷12=2000(元)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正式開發時:
無形資產賬麵價值=1200000-24000=1176000(元)
借:在建工程。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3.無形資產出租的核算
無形資產出租,是指企業將擁有的無形資產的使用權讓渡給他人,並收取租金,這種收入為使用費收入。
不同的使用費收入,其收費時間和收費方法各不一樣。有一次收回一筆固定的金額;有在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等額收取的;還有分期不等額收取的。
如果合同、協議規定使用費一次收取的,且不提供後期服務的,應一次性確認收入;如果提供後期服務的,應在合同、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如果合同、協議規定分期支付使用費的,應按合同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合同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此外,為確保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在確認無形資產租金收入的同時,還應確認與出租無形資產業務相關的費用,如應繳納的營業稅(稅率為5%)等。
企業出租無形資產時,按實際取得的租金收入(使用費收入),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按確認的相關稅費,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貸記“應交稅金”等科目。
【例5-16】甲企業向乙企業出租一項專利權,租期為5年,一次性收取租金180000元,不提供後續服務。該專利權每月攤銷額為8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計算應交稅金:
應交營業稅=180000×5%=9000(元)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
4.無形資產出售的核算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將所得價款與該無形資產的賬麵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作為利得或損失。應當注意,出售無形資產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不能將其計入“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中進行核算。
無形資產出售的賬務處理方法為: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無形資產的賬麵餘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金”、“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例5-17】某企業將擁有的一項專利權出售,取得收入200000元。該專利權的賬麵餘額為180000元,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2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應交營業稅=200000×5%=10000(元)
借:銀行存款。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
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
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
【例5-18】某企業將擁有的一項專利權出售,取得收入200000元。該專利權的賬麵餘額為250000元,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2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應交營業稅=200000×5%=10000(元)
借:銀行存款。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
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
5.無形資產報廢處置的核算
如果某項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從而不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則應將其轉銷。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是否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應根據以下跡象加以判斷:
[1]該無形資產是否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該無形資產是否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且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比如,甲企業的某項無形資產的法定有效年限已過,且借以生產的產品沒有市常這種情況出現時,甲企業應立即轉銷該無形資產。
在轉銷無形資產時,應當將其賬麵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例5-19】某企業將擁有的一項專利權轉銷。該專利權的賬麵餘額為100000元,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6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
5.3其他資產核算實務
其他資產是指除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各項資產,主要包括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銀行凍結存款和訴訟中財產等。
1.開辦費的會計核算
開辦費是指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不能計入各項資產價值的支出,主要包括籌建期間人員的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彙兌損益、利息支出等。開辦費應該在企業生產經營開始之日一次攤銷。
企業發生各項開辦費時,應借記“開辦費”科目,貸記有關科目;攤銷時,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開辦費”科目。
2.長期待攤費用的核算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公司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包括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應當由本期負擔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長期待攤費用是公司已經花了錢但不能算到當期費用裏的那一部分支出,這些支出要在以後若幹年裏攤銷,它與待攤費用的區別就在於年限超過1年。為什麼花了錢不能算在費用裏呢?因為公司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要求在某一期的費用要與該期的收入相聯係,也就是說同本期無關的費用應當分期攤銷。長期待攤費用就是這樣一些不能算在當期的費用。
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等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不能低估。如果公司的固定資產大修理安排不當,大修理費用沒有進行必要的分攤,不僅會影響公司的生產和經營成果,甚至會影響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固定資產大修理對業績的影響在兩個行業比較明顯:一個是電力行業,一個是化工行業。由於這兩個行業屬資金密集型,設備關聯性強,有的甚至聯成一體,一旦進行大修理,企業一方麵要進行全麵停產,一方麵要發生相當多的大修理費用,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經營業績。
財務製度對像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等的攤銷方法作了規定。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大修理費用采用待攤方式的,應當將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攤銷;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應當在租賃期限與預計可使用年限兩者孰短的期限內平均攤銷;其他長期待攤費用應當在受益期內平均攤銷。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單位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等相關費用,減去股票發行凍結期間的利息收入的餘額,從發行股票的溢價中不夠抵消的,若金額較小,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若金額較大,可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在不超過兩年的期限內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另外,企業所有籌建期間發生的費用,即開辦費用,也應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時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期的損益。如果長期待攤費用不能使以後會計期間受益,應當將尚未攤銷的項目的攤餘價值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總之,企業的長期待攤費用是一種費用性質的資產,由於金額較大,對其處理應當格外慎重。企業的經理人員應當根據企業預期的利潤目標,在製度允許的前提下,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有計劃地安排長期待攤費用的發生和攤銷。這對企業盈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5.4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實務
1.長期股權投資的特點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企業通過投資取得的持有時間準備超過1年(不含1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包括長期股票投資和其他長期股權投資。股票投資是指企業以購買其他企業發行的股票為對象所進行的對外投資;其他股權投資是指以現金、銀行存款等貨幣資金,或以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方式對其他企業進行的長期投資。如企業以實物資產、貨幣資產或無形資產等投入其他企業,取得該企業一定的股權,或者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組成合資企業等。長期股權投資一般較長期地持有,以期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製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企業建立密切的商貿關係,以分散經營風險等。長期股權投資具有風險大、投資期限長、投資占用資金多以及能為企業帶來較大利益等特點。
長期股權投資對被投資單位產生的影響,分為4種類型:
[1]控製。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
[2]共同控製。是指按合同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所共有的控製。僅在與該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分享控製權的投資方一致同意時存在。
[3]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並不能夠控製或者與其他方一起共同控製這些政策的製定。
[4]無控製、無共同控製且無重大影響。
2.應設置的會計科目和核算方法
(1)科目設置
為核算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設置和運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並設置“股票投資”和“其他股權投資”兩個明細科目。采用權益法核算的企業,應分別設置“投資成本”、“損益調整”、“股權投資準備”、“股權投資差額”等明細科目,對因權益法核算所發生的影響長期股權投資賬麵餘額的增減變動因素分別核算和反映。
(2)核算方法
企業對外進行股權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
下列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
[1]投資企業不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製的長期股權投資。
[2]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於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淨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投資企業因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的,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改按成本法核算,並以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作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製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並以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或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確定的投資賬麵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其賬麵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淨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
企業在確定采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核算時,既要考慮持股比例,又要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以控製、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作為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的界限。
3.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投資成本計價的方法。采用成本核算時,除追加投資、將應當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 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單位應按其享有的部分,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淨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淨利潤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衝減投資的賬麵價值。具體在處理時,還應按投資年度和以後年度分別處理。
(1)投資年度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在我國,當年實現的盈餘一般於下年度才發放利潤或現金股利。因此,通常情況下,投資企業當年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是由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利潤分配得來的。故一般不作為當期投資收益,而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如果投資企業投資當年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有部分是來自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的盈餘分配,則作為投資企業投資年度的投資收益。在具體計算時,如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後被投資單位實現的淨利潤情況的,應當分投資前和投資後計算確認投資收益和衝減初始成本的金額;如果不能分清投資前和投資後被投資企業實現的淨利潤情況的,可按以下公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