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對賬,以保持賬麵記錄正確,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和賬實相符,以便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指標。
②結出所有賬戶本期發生額和餘額。
③編製本期發生額餘額對照表進行試算平衡。
④劃線結賬,將期末餘額結轉入下期。
結賬工作是在月份、季度和年度終了時進行的,因此有月結、季結和年結,一般采用劃線結賬法。
(2)結賬的方法。
①結賬的一般要求和方法。
結賬線應從本會計期間最後一筆業務下劃一橫線,表示開始結賬,開始結賬線應從摘要欄劃起至餘額欄分位為止。需結計本月發生額合計、本季發生額合計和本年累計發生額的賬戶,可將發生額或累計發生額直接填在結賬線下,不需要每填一項數字劃一條結賬線。等全部結計數字填完後,從日期欄起劃一條通欄線,以示結賬結束和將上下兩個不同會計期間分隔開。月結線劃通欄單線,如賬戶期末無餘額,則劃通欄雙線,表示賬戶期末無餘額。年結線劃通欄雙線以示封賬。結賬線可劃紅線,也可劃藍線。
②結賬的具體方法。
月結:月份終了進行結賬,先在本月發生額最末一行數字下邊劃線,再將本月借貸方發生額和累計數加計總數,用藍字寫在紅線下麵,在摘要欄內加蓋“本月合計”和“累計”的標記,在本月合計或累計下麵劃一條單紅線,如無餘額在借、貸欄內寫“平”字,餘額欄寫“0”或“0”,劃通欄雙線,以便與下月份發生額劃分清楚。有些賬戶當月未發生經濟業務時,可不進行月結。
季結:在季末最後一月月結數字的紅線下麵一行,除結計本月合計數外,將本季度三個月的借貸方月結數加總,再加計累計數用藍字填入,並在摘要欄內加蓋“本月合計”、“本季合計”和“累計”戳記;同時,在累計數下麵劃一條紅線。如賬戶期末無餘額,則劃通欄雙線。
年結:結計12月份當月合計數以及第四季度合計數,再算出累計數用藍字填入,在摘要欄內分別加蓋“本月合計”、“本季合計”和“累計”戳記,在累計數下劃雙紅線,表示全年賬戶結賬。然後再在年結線下摘要欄內加蓋“結轉下年”戳記。
3.7發生錯漏賬該怎麼辦
1.錯漏賬的查找方法
在對賬過程中,可能發現各種各樣的差錯。產生差錯的原因可能是編製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發生的差錯,也可能是重記、漏記、數字顛倒、數字錯位、數字記錯、科目記錯、借貸方向記反等,從而影響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如發現差錯,應及時查找,並予以更正,常見的差錯查找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順查法。
順查法是沿著“製證→記賬→結賬→試算”的順賬務處理程序,從頭到尾進行的普遍檢查。首先,核對記賬憑證與原始憑證,檢查有無製證錯誤。其次,逐筆勾對記賬憑證與賬簿記錄。再次,結算各個賬戶的發生額及期末餘額,檢查有無計算錯誤。最後,檢查試算表上有無抄寫和計算錯誤。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沿著“試算→結賬→記賬→製證”的逆賬務處理程序,從尾到頭進行的普遍檢查。首先,檢查試算表。複核試算表內各欄金額合計數是否平衡;檢查表內各賬戶的期初餘額加減本期發生額是否等於期末餘額;核對表內各賬戶的各欄金額是否有錯漏。其次,檢查各賬戶的發生額及餘額的計算是否正確。再次,將記賬憑證與賬簿記錄逐筆勾對,檢查記賬有無錯誤。最後,檢查記賬憑證的填製是否正確。
(3)尾數法。
尾數法是指對於發生的尾數差錯,隻局部查找尾數,其他數字則不必逐一檢查。這樣就縮小了查找範圍,提高了查錯效率。例如,如隻差0.06元,隻需看一下尾數有“0.06”的金額,看是否已將其登記入賬。
(4)偶合法。
偶合法是根據賬簿記錄錯誤中最常見的規律,推測錯賬的類型以及與錯賬有關的記錄進行查賬的方法。
①差額查找法。差額查找法是直接利用賬賬之間的差額數字來查找錯誤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記重或記漏的情況。例如:現金日記賬餘額33250元,現金總賬金額33100元,相差150元。這種差錯可直接根據總賬和日記賬的差額來查找。如果發現賬簿上同一賬戶記錄中,有兩個數相同並與這個差額(150元)相等,其中一個數就可能是記重的數字。或是從記賬憑證中直接查找150元的經濟業務,看是否漏登。
②差額除2法。差額除2法是賬賬之間的差數除以2,按商數來查找錯誤的方法。在記賬時,如果借貸方向記錯,必然會出現一方合計增多,而另一方合計數減少的情況,其差額恰是記錯方向數字的2倍,因此是偶數。此時,可用差錯數除以2,得出的商數就可能是賬中記賬方向的反方向數字,然後再到賬目中去尋找差錯的數字就有了一定的目標。
③差額除9法。差額除9法是用對賬差額除以9來查找差錯的一種方法,主要適用於下列兩種錯誤的查找:
數字錯位。在查找錯誤時,如果差額較大,就應該檢查一下是否在記賬時發生了數字錯位,這種情況下,差錯數額一般比較大,可以用除9法進行檢查。如將60.00元看成了600.00元並登記入賬,此時在對賬時就會出現餘額差600-60=540元,用540元除以9,商為60元,60元是應該記錄的正確的數額。
相鄰數字顛倒。在記賬時,有時易將相鄰的兩位數或三位數的數字登記顛倒,如將86記成68,315記成了513,它們的差值分別是18和198,都可以被9整除,這樣知道錯誤問題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判斷錯在哪一筆業務上。
上述四種查賬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情況合理選用。順查法和逆查法都是全麵檢查,其優點是準確率高,但工作量過大。尾數法和偶合法工作量相對較小,但不能每次都保證準確。因此,在出現錯賬時,一般先選擇尾數法或偶合法進行局部檢查,如果查不出差錯原因,再選擇順查法或逆查法。
2.更正錯賬的方法
(1)劃線更正法。
如果在結賬前發現賬簿記錄中有文字或數字錯誤,而記賬憑證沒有錯誤,可以采用劃線更正法。更正時,在錯誤的文字或數字上劃一紅線注銷,在紅線上方用藍字填上正確的文字或數字,並由更正人員在更正處蓋章,以明確責任。劃線時要注意,不能僅將錯誤的個別數字或文字劃去,要將錯誤數字全部劃掉,並保持原有數字清晰可辨,以便於審查。
(2)紅字更正法。
紅字更正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使用,一是記賬後發現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科目錯誤或借貸方向錯誤,並由此引起了賬簿記錄錯誤。二是記賬後記賬憑證和賬簿中應借應貸會計科目無誤,但所記金額大於應記金額。
對於第一種情況,更正時,首先填製一張內容與原記賬憑證完全相同而金額是紅字的記賬憑證,在摘要欄內注明“衝銷×月×日第×號記賬憑證”,並根據該記賬憑證用紅字登記賬簿,以衝銷原錯誤記錄,然後再用藍字填製一張符合經濟業務內容的記賬憑證,並據以入賬。
【例】某生產車間領用材料價值7000元。原來填製的記賬憑證為:
借:管理費用7000
貸:原材料7000
企業在對賬時發現該項錯誤,予以更正。
首先,按原分錄填製一張紅字金額的記賬憑證,並登記入賬:
借:管理費用7000
貸:原材料7000
其次,用藍字填製一張正確的記賬憑證,並登記入賬:
借:製造費用7000
貸:原材料7000
對於第二種情況,更正方法是按多記的金額用紅字編製一張與原記賬憑證應借應貸科目完全相同的記賬憑證,以衝銷多記金額,並據以入賬。
【例】通過銀行歸還前欠某企業的貨款46000元。原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64000
貸:銀行存款64000
發現錯誤時,用紅字金額編製如下分錄的記賬憑證並登記入賬:
借:應付賬款18000
貸:銀行存款18000
(3)補充登記法
記賬後,發現記賬憑證和賬簿記錄中的應借應貸科目無誤,但所填金額小於應記金額。更正時,可按正確的數字與錯誤數字之間的差值,編製一張與原記賬憑證應借應貸科目完全相同的記賬憑證,以補充少記的金額,使全部金額符合實際。采用此種方法時,同樣要在憑證摘要欄內注明“補充登記×月×日×字第×號憑證”字樣。
【例】承上例,編製記賬憑證時,金額誤寫為4600元,並已登記入賬:
借:應付賬款4600
貸:銀行存款4600
發現錯誤時,用藍字編製少記金額的記賬憑證並登記入賬:
借:應付賬款41400
貸:銀行存款41400
3.8會計賬簿該如何保管和更換呢
1.賬簿的保管
各種賬簿是重要的經濟檔案,必須按規定妥善保管,不得丟失和任意銷毀。否則,原有債權、債務無法理清,重要的經濟資料和經濟信息將喪失,經濟責任將無法明確,故妥善保管賬簿意義重大。賬簿的保管,既要安全、完善、機密,又要保證使用時能及時迅速查到。年度終了更換新賬後,舊賬頁應清點整理,所有活頁歸檔保管。賬簿歸檔保管要做到五防:防火、防盜、防潮、防黴爛變質、防蟲蛀鼠咬。存檔後的會計賬簿,調閱時必須提出理由,經會計主管人員批準,在保管員陪同下方可查閱,原則上不得借出。
賬簿的保管期限如下:
(1)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管25年。
(2)總賬和明細分類賬保管15年。
(3)涉外賬簿應長期保存。
賬簿保管期滿,需要銷毀時,由檔案保管部門提出銷毀意見,會同財務部門共同鑒定,編造銷毀清冊,報本單位領導或上級批準方可銷毀。銷毀時,應由檔案保管部門、財務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監銷。
2.賬簿的更換
為了清晰地反映各個會計年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每個會計年度開始時,一般都要啟用新賬,並把上年度的會計賬簿歸檔保管。
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總分類賬及明細分類賬都要每年更換新賬,但固定資產明細賬或固定資產卡片可以繼續使用,不必每年更換新賬。
年終結賬後,有期末餘額的賬戶,應將其餘額結轉至下年度新賬簿的相應賬戶中去。結轉時,將有餘額的賬戶的餘額直接記入新賬簿中相對應的賬戶中的餘額欄內,不需要編製記賬憑證,也不必將餘額再記入本年賬戶的借方或貸方,使本年有餘額的賬戶的餘額為零。
下年度新開賬戶的第一行,填寫的日期是1月1日,“摘要”欄注明“上年結轉”字樣,同時,將上年結轉餘額記入“餘額”欄,並標明餘額方向。上年度該賬戶的借方餘額,轉至本年度新賬內仍為借方餘額,上年度該賬戶的貸方餘額,轉至本年度新賬內仍為貸方餘額。
賬戶名稱:產成品
年月日憑證字號摘要借方貸方借或貸餘額11上年結轉借。
3.電算化會計檔案的保管
電算化會計檔案主要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由計算機打印輸出的各種書麵形式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其他會計資料;以磁盤、光盤、微縮膠片等磁性介質儲存的會計數據;會計電算化係統開發和使用的全套文檔資料及軟件程序。
對於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管理,各單位應建立以下安全與保密措施:
(1)對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防塵等。
(2)采用磁性介質儲存的會計檔案,要定期進行檢查,定期進行複製,防止由於磁性介質損壞而使會計檔案丟失。
(3)嚴格執行安全和保密製度,不得隨意堆放會計檔案,嚴防毀損、散失和泄密。
(4)各種會計資料包括打印出來的會計資料以及儲存會計資料的軟盤、光盤、微縮膠片等,未經單位負責人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單位。
(5)借閱會計資料應履行相應的借閱手續,經手人必須簽字記錄。存放在磁性介質上的會計資料借閱歸還時,還應認真檢查,防止感染病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