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固定資產月折舊率=9.6%÷12
該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700000×0.8%
=5600(元)
采用個別折舊方式計提折舊,折舊額計算的準確性較高,但計算工作量較大。個別折舊方式一般隻適用於固定資產數量不多或數量雖多但各月之間變化不大的企業。
分類折舊方式是指按照固定資產類別計提折舊的方式,某類固定資產的折舊額根據該類固定資產原值乘以該類固定資產平均分類折舊率計算。在我國,平均分類折舊率一般是在新建企業時按投入固定資產的類別平均計算確定的。在企業的持續經營期間內,如果國家沒有調整各類固定資產的預計淨殘值和預計平均使用年限,各類固定資產的分類折舊率一般不予調整。分類折舊率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計算: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平均預計淨殘值率平均預計使用年限×100%
【例】某企業某類固定資產共有10台。該類固定資產原值之和為500000元,平均預計淨殘值率為3.4%,平均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該類固定資產的分類折舊率和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3.4%10×100%
該類固定資產月折舊率=9.66%÷12
該類固定資產月折舊率=500000×0.805%
=4025(元)
采用分類折舊方式計提折舊,折舊額是按固定資產類別計算的,與個別折舊方式相比,各項固定資產折舊額計算的準確性相對差些;但是,由於固定資產的類別不是很多,因而計提折舊的工作量較校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的企業,均可采用分類折舊方式。
②計提折舊的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資產預計完成的工作總量平均計提折舊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假定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隨著完成工作量的增加而逐漸遞減,其效能與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無關。因此,固定資產的應計提折舊總額可以均勻地攤配於預計的每一單位工作量。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應首先確定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然後根據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和預計完成的工作總量,確定單位工作量折舊額;最後根據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和某月實際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計算出該月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某項固定資產單位工作量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該項固定資產預計完成的工作總量
該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單位工作量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該月實際完成的工作總量
不同的固定資產,其工作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對於運輸設備來說,其工作量表現為運輸裏程;對於機器設備來說,其工作量表現為機器工時和機器台班。
【例】某企業有運輸汽車1輛,原值為300000元,預計淨殘值率為4%,預計行駛總裏程為800000公裏。該汽車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某月該汽車行使6000公裏。該汽車的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和該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300000×(1-4%)800000
=0.36(元/公裏)
該月折舊額=0.36×6000
=2160(元)
工作量法一般適用於價值較高的大型精密機床以及運輸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這些固定資產的價值較高,各月的工作量一般不很均衡,采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會使各月成本費用的負擔不夠合理。
③計提折舊的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法是指按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總額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數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的比重(即年折舊率)計提折舊的方法。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簡稱年數總和),是一個以預計使用年限為通項,初項和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其年折舊率和年折舊額的計算公式如下:年折舊率=該年尚可使用年數各年尚可使用年數總和=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數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2年折舊額=應計提折舊總額×年折舊率。
【例】某企業某項固定資產原值為60000元,預計淨殘值為3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該項固定資產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該項固定資產的年數總和為:
④計提折舊的雙倍餘額遞減法。雙倍餘額遞減法是指按固定資產淨值和雙倍直線折舊率計提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雙倍直線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淨值×雙倍直線折舊率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采用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一般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淨殘值。但是,必須注意下麵的問題:
在預計使用年限結束時,應避免固定資產淨值大於預計淨殘值。如果固定資產淨值大於預計淨殘值,意味著該項固定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少提了折舊。為此,在固定資產使用期間內,某一年按雙倍餘額遞減法計提的折舊額小於該年在剩餘年限內按平均年限法計提的折舊額,則該年應改按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上述條件具體表達如下:
固定資產期初淨值×雙倍直線折舊率<固定資產期初淨值-預計淨殘值剩餘使用年限
4.10企業擁有的固定資產具體如何操作(二)
1.固定資產修理的核算
公司固定資產發生的經常性修理作為收益性支出處理,在支出發生時作為當期費用入賬。
【例】某公司管理部門的車輛委托汽車修理廠進行日常性修理,支付修理費3000元,用銀行存款轉賬支付。 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3000
貸:銀行存款3000
公司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如果數額較大或者發生不夠均衡,應當采用預提或待攤的辦法,以便均衡各期的成本費用。
【例】某公司的大型機器設備三年大修一次,在修理之前采用預提修理費的辦法,每年預提5000元,預提時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製造費用5000
貸:預提費用5000
第三年6月份委托該機器生產廠家進行大修,實際發生的修理費用13000元,已預提的修理費用為12500元。 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借:預提費用12500
製造費用500
貸:銀行存款13000
【例】某公司年初對辦公用房進行修理,領用修理備件及維修材料165000元(不涉及稅金),以銀行存款支付修理人員工資15000元,修理費用總額為180000元,在當年內分月平均攤銷。
發生修理費用時:
借:待攤費用180000
貸:原材料165000
銀行存款15000
按月攤銷修理費:
借:管理費用15000
貸:待攤費用15000
如果企業發生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修理費用,應通過“長期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會計處理,然後分期攤銷。
2.固定資產改擴建的核算
固定資產的改擴建是指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的改良和擴充。由於固定資產改擴建後,可以使固定資產的質量有所提高,或在實物量上有所增加,因而其原值也會有所增加。固定資產改擴建後,有些會延長使用年限從而增加生產能力;有些則僅僅會提高產品質量或增加生產能力而不延長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改擴建工程支出的核算與自建工程支出的核算方法相同,應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固定資產改擴建過程中拆除的原有部件,其殘值計價回收時,應衝減改擴建工程支出,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科目。
固定資產改擴建工程完工後,應將改擴建工程的淨支出計入固定資產原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在建工程”科目。同時,還應將改擴建之前的固定資產原值從未使用固定資產類轉回使用中固定資產類,並重新計算改擴建後的固定資產原值。
固定資產改擴建後,增加了固定資產原值,不論是否延長使用年限,均應對改擴建後各期的固定資產折舊額進行調整。
【例】某企業改建機器設備1台,改建前的原值為1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淨殘值為5000元,已使用8年,采用平均年限法以個別折舊方式計提折舊;該項機器設備采用出包方式進行改建,用銀行存款支付改建工程款30000元;改建機器設備拆除部件的殘值計價2000元入庫;工程完工後,延長使用年限2年,預計淨殘值提高到6000元。根據以上資料,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①將改建前的固定資產原值100000元從使用中固定資產類轉為未使用固定資產類。不進行總分類核算,隻登記固定資產登記簿。
②用銀行存款支付改建工程款30000元。
借:在建工程30000
貸:銀行存款30000
③拆除部件的殘料計價2000元入庫。
借:原材料2000
貸:在建工程2000
④改建工程完工,淨支出28000(即30000-2000)元計入固定資產原值。
借:固定資產28000
貸:在建工程28000
⑤將改建前的固定資產原值100000元從未使用固定資產類轉回使用中固定資產類,不進行總分類核算,隻登記固定資產登記簿。
⑥改建後的固定資產原值為128000(即100000+28000)元。
⑦計算改建後第9年至第12年的各年折舊額。
第8年末累計折舊:(100000-5000)×8÷10=76000(元)
改建後的固定資產淨值:128000-76000=52000(元)
改建後的年折舊額:(52000-6000)÷4=11500(元)
3.固定資產清理與盤盈、盤虧核算
企業的固定資產出售時,首先應計算其賬麵淨值。固定資產淨值應根據固定資產原值減去累計折舊計算。由於累計折舊一般不進行明細核算,因而固定資產明細賬中不能提供累計折舊及淨值資料。為此,計算固定資產淨值,主要是計算其累計折舊。
企業如果采用個別折舊方式,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應根據采用的不同折舊方法和已折舊年限計算。
【例】某企業某項固定資產的原值為10000元,預計淨殘值為4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以個別折舊方式計提折舊。該項固定資產2001年1月投入使用,2004年8月停止使用出售,其間(2003年)因大修理停用5個月。根據以上資料,計算該項固定資產出售時的累計折舊及淨值。
月折舊額=(10000-400)÷(10×12)
=80(元)
已提折舊月數=11(2001年,因1月份開始使用當月不提折舊)+12(2002年)+12(2003年,大修理期間照提折舊)+8(2004年,8月份停止使用當月照提折舊)
=43(月)
累計折舊=80×43
=3440(元)
=6560(元)
企業如果采用分類折舊方式,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應根據固定資產原值、月分類折舊率和已折舊年限計算。
【例】某企業采用平均年限法以分類折舊方式計提折舊,某項固定資產購入時的原值為20000元。該類固定資產月分類折舊率為0.5%。該項固定資產2000年8月開始使用,2004年12月出售。根據以上資料,計算該項固定資產出售時的累計折舊和淨值:
=100(元)
已提折舊月數=4(2000年)+12×4(即2001~2004年)
=52(月)
累計折舊=100×52
=5200(元)
=14800(元)
企業出售固定資產後,其原值和累計折舊應予以注銷,淨值轉入“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結轉出售固定資產淨值和注銷原值、累計折舊時,應按其淨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按累計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原值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1)固定資產清理的核算。
固定資產清理通常有出售和報廢兩種情況。下麵分別說明這兩種情況下的會計處理過程。
【例】某企業某項固定資產出售,原值為50000元,累計折舊為30000元,清理過程中用現金支付清理費用150元,取得出售收入22000元存入銀行。根據以上資料,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①注銷固定資產原值和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產清理20000
累計折舊30000
貸:固定資產50000
②支付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150
貸:庫存現金150
③收取價款:
借:銀行存款22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22000
④結轉固定資產清理淨損溢:
固定資產清理淨收益=22000-20000-150
=1850(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1850
貸:營業外收入1850
【例】某企業某項固定資產的原值為80000元,預計淨殘值25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現已使用11年(超齡使用1年),由於不能繼續使用而報廢。 報廢時殘料計價2600元入庫,用銀行存款支出清理費用300元。根據以上資料,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①注銷固定資產原值和累計折舊:
由於超齡使用不再計提折舊,因而累計折舊為77500(即80000-2500)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2500
累計折舊77500
貸:固定資產80000
②支付清理費用:
借:固定資產清理300
貸:銀行存款300
③殘料計價入庫:
借:原材料2600
貸:固定資產清理2600
④結轉固定資產清理淨損溢:
固定資產清理淨損失=2500+300-2600
借:營業外支出200
貸:固定資產清理200
(2)固定資產盤盈及其核算。
在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發現的盤盈固定資產,經查明確屬企業所有,應確定固定資產重置價值和估計已提折舊,並為其開立固定資產卡片。固定資產重置價值的口徑應與原始價值的口徑相同。
企業盤盈的固定資產,在批準處理之前,應根據重置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根據估計的已提折舊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根據淨值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待有關部門審批之後,應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例】某企業盤盈機器設備1台,重置價值為50000元,六成新,估計已提折舊為20000元,淨值為30000元。 報經有關部門審批後,將盤盈固定資產的淨值轉為營業外收入。根據以上資料,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①盤盈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50000
貸:累計折舊20000
待處理財產損溢30000
②有關部門審批後:借:待處理財產損溢30000
貸:營業外收入根據《新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此處不應計入“營業外收入”但對於固定資產盤盈的相關會計處理未有明確的規定,此處暫按舊準則處理之,如有更改請按照新準則規定處理。
(3)固定資產盤虧及其核算。
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發現的盤虧固定資產,應根據淨值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根據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根據原值貸記“固定資產”科目;待有關部門審批之後,應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例】某企業盤虧機器設備1台,原值為40000元,已提折舊為26000元,淨值為14000元。 報經有關部門審批後,將盤虧固定資產的淨值轉為營業外支出。根據以上資料,編製會計分錄如下:
①盤虧固定資產: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14000
累計折舊26000
貸:固定資產40000
②有關部門審批後:
借:營業外支出14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14000
4.11看不見的無形資產怎麼才能恰當地反映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如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標準:
其一,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其二,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才能予以確認:
其一,與該無形資產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其二,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1.無形資產科目設置
企業應設置“無形資產”科目,其借方登記企業取得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企業因攤銷、出售等原因減少的無形資產實際成本;期末餘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已入賬無形資產攤餘價值。 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類別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無形資產應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但不同途徑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實際成本的認定是不同的。
(1)購入的無形資產。
企業購入的無形資產,應以實際支付的價款作為購入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其會計處理為: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例】甲企業購入一項專利權,實際支付的價款為150000元,款項已用銀行存款支付。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150000
貸:銀行存款150000
(2)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
企業接受投資者以無形資產進行的投資,應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投入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其會計處理為: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股份製企業)等科目。
但是,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按該項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麵價值作為實際成本。
【例】企業接受投資方甲公司以一項商標權作價投資,經投資各方確認其價值為18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無形資產——商標權180000
貸:實收資本——甲公司180000
(3)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
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應按以下規定確定其實際成本:
①捐贈方提供了有關憑據的,按憑據上標明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②捐贈方沒有提供有關憑據的,按如下順序確定其實際成本:
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按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計的金額,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實際成本。
同類或類似無形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按該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實際成本。
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為:按確定的無形資產實際成本,借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接受捐贈無形資產的價值乘以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率,作為企業未來應交的所得稅,貸記“遞延稅款”;按接受捐贈無形資產的價值減去未來應繳納的所得稅後的金額,貸記“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
注意,外資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應按確定的入賬價值借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已確定的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減去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後的餘額,貸記“待轉資產價值”科目。
【例】某企業接受返鄉華僑捐贈的專利技術一項,按同類無形資產的市場價格估價為130000元,同時發生相關費用5000元。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根據上述經濟業務,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無形資產入賬價值=130000+5000=135000(元)
借:無形資產——專利技術135000
貸: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準備87100
遞延稅款42900
銀行存款5000
(4)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
企業自行開發並按法律程序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按依法取得該項無形資產時發生的注冊費、聘請律師費等費用,作為該項無形資產的實際成本。其會計處理為: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注意,企業在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其他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該項無形資產的成本。
【例】某企業自行研究開發一項專利技術,共支付工料費80000元。研究成功經申請獲得專利權,發生注冊費30000元,律師費5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無形資產入賬價值=30000+5000=35000(元)
研究開發過程的有關支出:
借:管理費用80000
貸:銀行存款80000
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注冊費和律師費: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35000
貸:銀行存款35000
2.無形資產攤銷的核算
由於無形資產的使用期限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因此,為取得無形資產而發生的支出屬於資本性支出,應該把這一支出在其有效的使用期限內攤入成本費用中。這一過程稱為無形資產的攤銷。
(1)無形資產攤銷要素。
根據《企業會計製度》的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按直線法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可見,無形資產攤銷主要涉及無形資產成本、攤銷開始月份、攤銷方法、攤銷年限、殘值等因素。
①無形資產成本。無形資產成本即為入賬價值。
②攤銷方法。無形資產的攤銷隻能采用直線法。
③攤銷開始月份。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開始攤銷。
④攤銷年限。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成本應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攤銷。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一經確定,不能隨意變更。因為客觀經濟環境改變確實需要變更攤銷年限的,應將變更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否則,應視作濫用會計估計變更,按重大會計差錯處理。
但是,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的,則按如下原則確定攤銷年限:
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的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則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
比如,甲企業取得乙企業的產品商標使用權,協議期為3年,相關的法律對所涉及的產品商標有效年限沒有明確規定。那麼,甲企業有償獲得的特許權(商標使用權)的成本的攤銷期不應超過3年。
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
比如,甲企業自行開發並依法取得一項專利權。按有關法律規定,該專利權的有效年限不超過5年。那麼,甲企業該項專利權成本的攤銷期不應超過5年。
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和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較短者。
比如,甲企業與乙企業簽訂協議使用乙企業的品牌,協議期為4年;其次,該品牌受法律保護的期限為7年(假定已過1年)。也就是說,甲企業使用的該品牌,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為4年,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為6年(對甲企業來說隻剩下6年),那麼,甲企業應在不超過4年的期限內將獲得該品牌發生的成本加以攤銷。
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比如,企業合並中產生的商譽,既沒有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也沒有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商譽的企業應將商譽在不超過10年的期限內攤銷。
⑤殘值。無形資產的殘值應設定為零。也就是說,無形資產的攤銷不考慮殘值問題。
(2)無形資產攤銷的賬務處理。
攤銷無形資產時,應按確定的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例】甲企業購入一項商標權,價款600000元。根據合同規定,該項商標權的受益年限為5年,而法律對此並沒有規定有效年限。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年攤銷額=600000÷5=120000(元)
月攤銷額=120000÷12=10000(元)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10000
貸:無形資產——商標權10000
這裏應注意對於土地使用權價值攤銷的特殊賬務處理。按《企業會計製度》規定,企業購入的土地使用權,應按照實際支付的價款,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並按會計製度規定進行攤銷。待該項土地開發時,再將其賬麵價值轉入相關在建工程(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需開發的土地使用權賬麵價值轉入開發成本),借記“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例】2005年3月1日,甲企業購入一塊土地(其實所購入的就是該項土地的使用權,因為土地是國有的),以銀行存款支付轉讓價款1200000元,使用年限為50年。2006年3月1日,甲企業正式開始利用該土地建造廠房。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取得土地使用權時: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1200000
貸:銀行存款1200000
每月底攤銷時:
月攤銷額=24000÷12=2000(元)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2000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2000
正式開發時:
無形資產賬麵價值=1200000-24000=1176000(元)
借:在建工程1176000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1176000
3.無形資產出租的核算
無形資產出租,是指企業將擁有的無形資產的使用權讓渡給他人,並收取租金,這種收入為使用費收入。
不同的使用費收入,其收費時間和收費方法各不一樣。有一次收回一筆固定的金額;有在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等額收取的;還有分期不等額收取的。
如果合同、協議規定使用費一次收取的,且不提供後期服務的,應一次性確認收入;如果提供後期服務的,應在合同、協議規定的有效期內分期確認收入;如果合同、協議規定分期支付使用費的,應按合同規定的收款時間和金額或合同規定的收費方法計算的金額分期確認收入。
此外,為確保收入與費用相配比,在確認無形資產租金收入的同時,還應確認與出租無形資產業務相關的費用,如應繳納的營業稅(稅率為5%)等。
企業出租無形資產時,按實際取得的租金收入(使用費收入),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按確認的相關稅費,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
【例】甲企業向乙企業出租一項專利權,租期為5年,一次性收取租金180000元,不提供後續服務。該專利權每月攤銷額為8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甲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180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180000
計算應交稅費:
應交營業稅=180000×5%=9000(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9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9000
4.無形資產出售的核算
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應將所得價款與該無形資產的賬麵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作為利得或損失。應當注意,出售無形資產不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不能將其計入“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中進行核算。
無形資產出售的賬務處理方法為:按實際取得的轉讓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該項無形資產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借記“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無形資產的賬麵餘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或“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科目。
【例】某企業將擁有的一項專利權出售,取得收入200000元。該專利權的賬麵餘額為180000元,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2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應交營業稅=200000×5%=10000(元)
借:銀行存款200000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2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180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0000
營業外收入——出售無形資產收益30000
【例】某企業將擁有的一項專利權出售,取得收入200000元。該專利權的賬麵餘額為250000元,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2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應交營業稅=200000×5%=10000(元)
借:銀行存款200000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20000
營業外支出——出售無形資產損失4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250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0000
5.無形資產報廢處置的核算
如果某項無形資產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從而不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則應將其轉銷。
企業在判斷無形資產是否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應根據以下跡象加以判斷:
①該無形資產是否已被其他新技術等所替代,且已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②該無形資產是否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且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比如,甲企業的某項無形資產的法定有效年限已過,且借以生產的產品沒有市常這種情況出現時,甲企業應立即轉銷該無形資產。
在轉銷無形資產時,應當將其賬麵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
【例】某企業將擁有的一項專利權轉銷。該專利權的賬麵餘額為100000元,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60000元。根據上述經濟業務,企業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40000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6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權100000
4.12涉及長期股權投資的業務如何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企業通過投資取得的持有時間準備超過1年(不含1年)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
企業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被投資單位進行明細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應當分別“成本”、“損益調整”、“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進行明細核算。
2.長期股權投資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合並日按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麵價值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按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並對價的賬麵價值,貸記或借記有關資產、負債科目,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如為借方差額,借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衝減的,應依次借記“盈餘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
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購買日按企業合並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支付合並對價的賬麵價值,貸記或借記有關資產、負債科目,按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等科目。
企業合並成本中包含的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股利進行核算。
非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涉及以庫存商品等作為合並對價的,應按庫存商品的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並同時結轉相關的成本。
(2)以支付現金、非現金資產等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根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確定的初始投資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3)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轉換的處理。
企業根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自成本法轉按權益法核算的,應按轉換時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作為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小於轉換時占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長期股權投資自權益法轉按成本法核算的,除構成企業合並的以外,應按中止采用權益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3.權益法下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進行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應按其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按根據被投資單位實現的淨利潤或經調整的淨利潤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被投資單位發生虧損、分擔虧損份額超過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麵價值,以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淨投資的長期權益賬麵價值為限繼續確認投資損失的,應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
被投資單位以後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企業計算應分得的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收到被投資單位發放的股票股利,不進行賬務處理,但應在備查簿中登記。
(3)發生虧損的被投資單位以後實現淨利潤的,企業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如有未確認投資損失的,應先彌補未確認的投資損失,彌補損失後仍有餘額的,如原因按合同或協議約定確認了投資損失,同時作為預計負債的,應首先衝減預計負債的餘額,剩餘部分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損益調整),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4)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淨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企業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持股比例變動的情況下,按照新的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與“長期股權投資”科目餘額之間的差額,應借記或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4.成本法下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應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中屬於本企業的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屬於被投資單位在取得投資前實現淨利潤的分配額,應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借記“應收股利”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成本)。
5.如何處置長期股權投資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按其賬麵餘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處置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時,還應按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的比例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6.如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時計提的減值準備,應通過“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被投資單位進行明細核算。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或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