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2)

有用性原則該原則指會計

核算資料必須有用,必須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這種滿足是針對個別使用者而言,隻是部分滿足,而非全部滿足。

權責發生製原則

核算應該以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確認的時間基矗即收入或者費用是否計入某個會計期間,不是以在該期間是否收到或支付現金為標準,而是依據收入或費用是否歸屬該期間的成果或由該期間負擔來確定。

例如公司賣貨,對方已預付一部分定金,雖然我們當月已拿到部分貨款,但尚未發貨,所以,此筆收入不能計入本期,而應等交付貨物時記賬。

真實性原則

即會計核算要客觀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要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

換句話說就是要求“真賬真算”。否則的話,將會導致決策錯誤,影響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從而使社會財產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可比性原則

即會計指標應當一致,相互可比,按規定處理方法進行,當然,遇到特殊情況,在符合程序的前提下,企業可以變更其處理方法。

比如在存貨計價的處理上有五種方法:先進先出,後進先出,移動平均和完全平均及個別計價法。企業應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為計價原則,這樣的會計信息才有可比性。當然,若企業想變更這種計價方法,必須在不違背有關會計法律、法規和製度的前提條件下,按規定的程序加以變更。

一致性原則指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一致性原則是可比性原則的基矗

及時性原則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會計資料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其價值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因而各種會計記錄必須及時進行,會計報表必須及時報送,從而保證會計信息與所反映對象在時間上保持一致,以免會計信息失去時效。

清晰性原則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會計信息應當通俗易懂,簡單明了。

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原則所謂收益性支出是指該項支出所帶來的收益隻與本會計年度相關;而資本性支出則是指該支出不僅與本年度有關而且與其他會計年度相關。之所以要求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很重要的一方麵就是要合理確定企業年度的損益。確定的這種損益將成為向政府交稅的重要依據。

實際成本計價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物資應當以取得時的實際成本計價,物價變動時,除有規定外,不得調整其賬麵值。

重要性原則

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業務應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核算方式。對於重要的經濟業務,應分別核算、分項反映;力求準確,並在財務報告中作重點說明;而對於次要經濟業務,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進行合並反映。使會計核算在全麵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有助於簡化會計核算,提高工作效率。

配比原則

即某個會計期間的收入確定實現後,就必須確定與該收入有關的已經發生的費用,來計算企業的損益,明確該期間企業盈利或虧損狀況。

這種配比原則要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