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月色下的殺戮(1 / 2)

人的名樹的影,有些時候名聲這東西還真是管用。東方朔就憑借著插滿關樓的霍光旗號,和看似自信的大開關門,派出最精銳的一萬騎兵與來勢洶洶的羌人騎兵短兵相接,讓都鬆若讚這個羌人智者深信不疑的認為他麵對的就是霍光。

當自認為確定了隴坻關中坐鎮的就是霍光後,都鬆若讚果然退後了十裏,在一個地勢較高的山坡安營紮寨了。

都鬆若讚紮營也非常講究,這片山坡沒有什麼高大的樹木,從山坡上看下去方圓幾十裏都盡收眼底,而且不遠處還有一條小溪流,確保了水源的充足。

“大倫,為什麼退兵?何不一鼓作氣殺光那些漢軍?”營帳之中莽布羅支不解的問向都鬆若讚。

“先前那一戰不僅是我在試探漢軍,同樣的霍光也在試探我軍。我無法確定霍光還有沒有其它部署,所以先退兵了。”都鬆若讚一臉思付的說道。

“漢人皇帝十幾萬大軍被困漠北,就算這個叫霍光的漢人回援隴西,身邊也不過幾萬人馬,還能有啥部署?”莽布羅支依舊不解,這一戰隻是小規模的試探,他感覺很不過癮。

“剛才這支漢軍的戰鬥力你也看到了,咱們的傷亡有多少?”都鬆若讚抬頭看了一眼莽布羅支,語氣平靜的反問道。

莽布羅支張著嘴巴頓了一下,而後說道:“陣亡了三千四百多人,我看漢軍也少說死了有三千人,不得不承認這支漢人軍隊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們人肯定不會太多啊。”

“不一樣的......這次試探戰損幾乎達到了一對一。也就是說要消滅一萬漢軍咱們也得付出一萬人,這裏霍光有多少人?兩萬?三萬?還是五萬?咱們這次幾乎舉全族之力而來,即便陣亡兩三萬人也是難以承受的啊。若再給我們幾年發展的時間就好了.......可惜啊......”都鬆若讚有些嚴肅的說道,說到後麵的時候卻像是在自言自語。

羌人因為遊牧的特性,這十萬騎兵幾乎是全族的青壯了。

其實單論身體素質,羌人的爆發力和耐力都比漢人要高上一籌,但是剛才的試探交鋒中都鬆若讚發現,在武器裝備上羌人落後了漢人一大截,比如武器不如漢人的鋒利堅固,漢人騎兵都身穿甲胄,最差都是一身皮甲,可是羌人幾乎就布料或皮毛衣物,防禦上比漢人差了太多。都鬆若讚所謂的再有幾年發展時間,指的就是羌人自己的冶煉技術得到發展,打造出鋒利堅固的武器,和製造出適合騎兵的戰甲。隻是都鬆若讚也知道,羌人在發展可漢人也在發展,甚至漢人這幾年的發展還更加的快。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漢武帝北巡,他會力排眾議的與匈奴人聯合,因為他知道如果再等幾年,即便羌人建製了也發展了,卻更加不是漢人的對手了,到時候羌人將被永遠困在高原之上。而這一次既是他們最好的一次奪取大漢西南疆域的機會,也是未來數百年內的最後一次機會。

都鬆若讚是真正的智者,他不僅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將鬆散的羌人民族統一,還能讓落後的文明快速的發展,更能夠將目光看向整個天下,看到未來數百年的發展。

這是一場羌人不得不進行的戰爭,一場必須獲勝的戰爭。

勝了,匈奴會大敗那草原上的十五萬漢人精銳,從而占據大漢北方諸郡,而羌人就能占據隴西河西和巴蜀之地,到時候天下三足鼎立,羌人也有了問鼎天下的資格。敗了,羌人隻有退守貧瘠的高原,百年之內再無東進的機會,而且此消彼長之下,漢人王朝會更加強盛。

都鬆若讚就是那種足以挑起一個民族脊梁的存在,他有雄心報複,也時刻在族人麵前保持著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的氣度,但是沒有人能夠體會,一個人要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是何等的沉重......

隴坻關內,東方朔獨自一人沉思。剛才與羌人的交鋒,一方麵是東方朔故意要讓都鬆若讚認為隴坻關是霍光在坐鎮。當東方朔確認那個異族智者就是都鬆若讚的時候,他就立刻撤下了其它旗號唯獨留下霍光的旗號,因為東方朔可以確信,一個真正的智者不可能不了解名動天下的霍光,而不管是什麼樣的智者在麵對霍光的時候都會無比謹慎。

這個時候東方朔又不得不慶幸,羌人的真正統帥是都鬆若讚而不是莽布羅支了。這一招隻有對智者才有用,換了莽布羅支那樣的莽夫,隻會弄巧成拙。

東方朔看著眼前幾案上的油燈,一個人獨自說道:“從剛才的試探來看,都鬆若讚也在試探我軍戰力和虛實,雖然我軍付出了三千兩百多人的陣亡,卻也讓都鬆若讚堅信了是侯爺親自坐鎮此地,如此一來至少不會出現都鬆若讚不顧一切的進攻隴坻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