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霍光已經是大司馬大將軍,官職上已經無法再進一步了,劉進便直接為他增加了一萬戶食邑,整體食邑達到了一萬六千多戶。又因為霍光沒有設立丞相的意思,這個三公之首的位置依舊空懸著,那麼同樣功勞極大的桑弘羊,官職上也就無法再進一步了,他也隻能增加食邑,不過沒有霍光那麼多,卻也增加了八千戶,堪堪就要達到萬戶侯了。
另外還有兩個同時進行的封賞,便是加封了梁王與淄川王。因為梁王劉襄出力頗多,又是幽州戰場上的主力和統帥,劉進在與霍光商議後,增加了梁國封地,讓其原本就不小的封國又增加了一郡之地,城池十餘座。而淄川王劉康因為同樣的原因,隻是出力與功績不同,增加的封地沒有梁國那麼多,卻也增加了五座城池。
至此梁國與淄川國,成為了自推恩令後,王國封地首次增加的諸侯王。
除了朝臣和宗室的封賞,劉進還正是冊立了王翁須為皇後,不過卻並未冊封劉詢為太子,或許是因為劉進覺得自己還年輕,而劉詢也太過年幼,便暫時空懸了太子之位。
最後還有一個冊封,也是劉進登基之後最有分量的封賞,同時也是大出所有人意料的冊封。
這個冊封是關於江都公主劉細君,劉進竟然直接冊封了這位非皇帝嫡親的公主為長公主。
要知道在西漢之時,長公主還不是一個稱呼,而是真正的封號,其位同諸侯王。漢立國百年以來,真正獲得長公主封號的到目前為止才隻有兩位。一個是曆經三朝,文帝的嫡女,景帝的同母姐姐,武帝的姑母加嶽母的館陶長公主,而另一位則是赫赫有名的平陽長公主。
無論是館陶亦或是平陽,她們都是生時權傾天下,死後極盡哀榮,不過這兩位都是在出嫁後才被封為長公主的,倒是劉細君這位江都公主,如今尚未出嫁便已經是長公主了。
或許正是因為劉進近親皆已不存,他便格外珍視與劉細君的姐弟之情。如此封賞大出所料,卻又正在情理之中。
接下來的半月長安城便在忙碌與平靜中度過,而霍光反倒在這半月中格外的清閑,不過因為還在先帝服喪期間,一切娛樂都被禁止了,霍光也就隻能沒事待在府上。
這期間霍光倒是與梁王劉襄和淄川王劉康見了幾次麵,對於這兩個曾經的盟友,他們與霍光之間並無任何利益衝突,加上劉襄曾經與霍光也有過交往,而劉康也視霍光為師,他們之間倒還相處融洽。
隨後的一段時間裏,各路藩王陸續抵達長安,這些劉姓諸王們除了首先拜見皇帝,幾乎都選擇了第一時間拜會霍光。一時間霍光倒又再次忙碌了起來,不過這種忙碌變成了迎來送往,而大漢的諸王也被霍光一一認識了一遍。
很快終於到了漢武帝出殯下葬的日子。這一日整個長安一片縞素,不過卻沒有什麼北風呼嘯,也沒有什麼天地同悲電閃雷鳴之類的。
這一日的長安風和日麗,陽光灑在長安城的每一處角落,微風輕撫過長安城,似乎這是一年中都難得的好日子,正適合踏青外出。而這一日的長安確實萬人空巷,新的大漢皇帝劉進,執紼在前引導,後麵跟著先帝的靈柩,靈柩兩側大將軍與禦史大夫親扶靈柩,其後還跟著大漢劉姓諸王,再後麵則是滿朝文武。而後上萬騎兵,數萬步卒手持靈幡,送葬隊伍連綿數十裏。
從長安到茂陵的道路兩側,長安及沿途百姓夾道跪拜,悲泣之聲不絕於耳。靈柩四周還有數量眾多的祭祀者吟唱挽歌,聲音淒婉悠揚,既有楚辭之抒情詠歎,又有漢賦之恢弘磅礴。
皇帝的葬禮過程複雜而漫長,從走出長安城,到最後皇陵封土,足足要持續好幾天的時間,而這幾天包括新皇劉進在內的所有人都臨時住在茂陵。與此同時大漢所有地方的臣民,也都在地方官吏的率領下舉國致哀,進行著所謂的‘望都而哭’。
茂陵地宮前,一篇由司馬遷親筆所寫的祭文,被新皇劉進緩緩誦讀,而後茂陵地宮開始了封閉地宮回填封土。到此時一代雄主劉徹才算真正的告別了曆史舞台,而隨後所有送葬之人都在新皇的帶領下返回了長安。
霍光是最後離開茂陵的,看著已經入土的漢武帝,霍光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此時多年來的點點滴滴不斷地重複在霍光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