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型活動都是一項係統工程,從策劃到組織到後續工作,涉及到方方麵麵,事無巨細,稍不留神還會出現紕漏,所以,書中多次提到,很多活動策劃人與運營者都說:活動真不是人辦的!活動辦完之後人都脫了一層皮。其實,活動不僅考驗著組織者的體力,更考驗著組織者的智慧和能力,是組織者人品、學識、閱曆、心理學、社會學、口才等等在活動中的綜合呈現。看一個人的“活動”能力強不強,就可以判斷出其實力和影響力的大小、為人是否成功。同時,活動也衡量了組織者的精細化水平,書中列舉了很多由於細節失誤給活動帶來負麵影響的案例,並對比了發達國家大型活動精細化的程度。書中以戛納廣告節為例,該活動對嘉賓的邀請,和嘉賓到現場後出席各種活動,與這個嘉賓有關的所有活動流程,都是有指定的人自始至終跟嘉賓聯係。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特別點出國內活動在跟嘉賓聯係上人員時常變化、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人聯係的問題。他提醒活動的組織者:“在成熟的國際活動中,與一個重要嘉賓聯絡的始終會保持是同一個人。這樣,既避免了細節的遺漏,同時也讓參加活動的嘉賓有一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
三、大活動是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的雙重結合。
現在,政府、企業都熱衷於組織或承辦大型活動,以此來提升影響力,並以期獲得可觀的收益。但是,如果活動缺乏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有力的財力支撐,隻會是過眼煙雲,空熱鬧一場。作為活動組織者,需要有對活動市場的敏銳判斷和對活動規則的前瞻設計,使活動從一開始,就具備營銷價值和市場潛力。為什麼當前各種有影響的體育賽事、國際會議、選美活動、園藝博覽會等國際大型活動營銷平台幾乎都被發達國家所把控?《大活動大營銷》一書中做了很好的剖析,因為這些活動的組織者看準了活動對市場的經曆拉動作用,他們同步製訂了活動的標準和遊戲規則,成為活動的獨家擁有者,而要想再組織這類活動,就隻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申辦。所以,作者在該書的序言中提出:“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現在是到了該我們出手,將‘國產’活動做大做強,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時候了。”很讚同他的勇氣和自信。
曾經是電視人的歐陽國忠對大型活動情有獨鍾,他離開心愛的電視行業,向更令他充滿激情的活動營銷的“藍海”遨遊,創辦了環球活動網,提出了“活動超市”的概念,短短幾年時間,策劃、組織了數十個有影響力的大型活動,為中國活動營銷界提供了許多“樣板”。他在《大活動大營銷》中反複提及的“劉邦文化萬裏行”可謂他的經典之作,這個活動既借鑒了電視媒體“文化行走”的傳播方式,又有了創新和超越。活動首次由政府來牽頭主辦,文化研究專家和媒體記者共同參與,從劉邦故裏江蘇沛縣啟程,途徑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四省,六個與漢服、漢樂、漢字、漢語等漢文化起源相關的城市,通過廣場演出、書法交流、專家現場解讀文化典故等形式,一路生動演繹、傳播博大精深的漢文化。活動成為國內首個跨多個地域、跨古今文化的大型活動。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國忠兄在中國活動營銷界會更加如魚得水,也相信有更多的後來者在《大活動大營銷》一書的影響下,為中國活動營銷的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作者為中央電視台《電視生活報》執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