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愛是一種具有神奇魔力的人類情感。愛,施予的越多,所得到的回報就越多。愛,既能拯救生命,也能救贖靈魂。孟子的“愛人者,人恒愛之”的溝通理論在現代人際行為科學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1936年羅斯福競選總統,在他開動競選機器的同時,一刻也沒有忘記先“愛人”、“立人”。這年夏天,天氣大旱,從加拿大到德克薩斯的一大片土地,顆粒無收。羅斯福放下熱火朝天的競選,專心出去視察旱情。有記者問他:“視察旱情還能有什麼政治嗎?”,羅斯福虔誠地說:“不論哪個政府,隻要不想把人民的痛苦同黨派政治聯係起來,那就會大大損害這個政府的適當治理。”這次視察為羅斯福深深地贏得了民心,它表明總統是關心人民疾苦的總統,而不是一心忙於爭權奪利的黨派政客。為塑造這個形象,羅斯福在9個州發表了幾十次不用提綱的演說。他閉口不提競選,隻是拿他上台前經濟大蕭條的情景與現在的情景相比較。通過這次巡視演說,羅斯福贏得了民心,獲得了美國曆史上超過對手票數的最高記錄的選票而再次當選。與你交往的人,一旦獲得了你所給予的關懷、重視,那麼你就會擁有很多朋友,同時也會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
孔子說:“仁者,人也。”就是強調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誠心誠意地對待別人。美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約翰·杜威指出:“人類本質的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我們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被重視、被肯定的渴求。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要想受到歡迎,就應當真誠地關心他人,重視他人。美國強生公司的一位推銷員充分嚐到了因重視別人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這位推銷員的眾多客戶中,有一家藥品雜貨店,他每次到該店去時,都要先與站櫃台的營業員寒暄幾句,然後才去拜會店主。有一次,店主突然告訴他今後不必再來了,商店不打算再買強生公司的產品了。這位推銷員隻好離開了該店,走出去後,他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再去該店,向店主把情況問清楚。走進該店時,他照常和櫃台上的營業員打過招呼,然後再到裏麵去見店主。店主見到他很高興,滿臉笑容地歡迎他回來,並且訂了比往常多一倍的貨。這位推銷員對此十分驚訝,不明白自己離開該店時發生了什麼事。店主指著櫃台上的一個男孩說,“在你離開後,這個男孩走過來告訴我,說你是到店裏來的推銷員中惟一會同他打招呼的人。他告訴我,如果有什麼人值得做生意的話,這個人就應該是你。我同意這個看法。”這家藥品雜貨店從此成了這個推銷員最好的客戶。這個推銷員感慨而鄭重地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關心、重視每一個人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特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們隻有做到“愛人”、“敬人”,才能得到愛,得到敬,從而使自己置身於和諧的人際關係之中。
8.以德報怨,化怨恨為友愛
以德報怨,就是以恩德來報答別人曾給予自己的怨恨。顯然,沒有與人為善的願望,沒有博大的胸懷和寬宏的氣度,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中華民族具有高尚的傳統美德。不計前嫌,克己讓人,以德報怨,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常常采用的一種好的方式。《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在齊桓公成為齊國國君之前,齊國的公溫馨提示:
怨恨是把雙刃劍,在傷害他人的同時也會傷害自己。唯有以德報怨的仁心善舉,才能消除仇恨,和諧共榮。子糾曾同他爭奪君位。管仲為了幫助公子糾,射過齊桓公一箭,幸好射在了衣帶的鉤子上,不然齊桓公就沒命了。然而,齊桓公當上國君後,不僅沒有報這一箭之仇,反而委管仲以相國之重任。在管仲的全力輔佐下,齊國日益強盛,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新序·雜事四》講過這樣一段故事:戰國時期,魏國大夫宋就擔任邊縣縣令,邊縣和楚國鄰界。兩國的邊亭都種瓜,魏國邊亭的人勤於澆灌,瓜長得很好;楚國邊亭的人懶於澆灌,瓜長得不好。楚亭人出於嫉妒,夜裏偷偷去拔魏亭的瓜。魏亭人發現後也要去拔楚亭的瓜,宋就不但予以製止,而且讓魏亭人在夜裏悄悄地為楚亭人澆瓜,楚亭的瓜於是長得越來越好。楚王聞知此事後,感到很慚愧,以厚禮致謝,並主動要求與魏國建立睦鄰關係。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大概都記得,孫權伐黃祖時,孫權部將淩操被黃祖部將甘寧用箭射死。不久甘寧歸附孫權,為東吳屢立戰功,但淩操之子淩統,為報殺父之仇,每遇甘寧都要與之拚命。後來淩統在與曹操部將樂進交戰時,被坐騎掀翻在地,就在樂進持槍欲刺時,甘寧一箭射中樂進,救下淩統。淩統深受感動,頓首拜謝甘寧。齊桓公、宋就、甘寧的做法收到了化消極為積極、化衝突為和睦、化對手為朋友的功效。這就是以德報怨而產生的積極效果。
上述以德報怨的善行義舉,給了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對我們正確處理人際間的矛盾和糾紛,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
按照正常人的思維方式,人都有些自知之明,對自己所做所為的是與非,心裏多少是清楚的,因此在對不起他人的地方,難免心存愧疚之意。一旦出乎意料地得到對方的原諒,甚至得到對方真誠的關心和幫助,一般說來都會生發出由衷的愧悔和感激之情,進而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過失。所以說,顯示了高度涵養的以德報怨,是超越個人之間恩恩怨怨,協調和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最佳方式之一。
今天,人與人之間並無根本的利害衝突。至於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接觸多了,出現一些誤會、磨擦和分歧,發生這樣或那樣的不愉快,是免不了的事情。可是有人卻容忍不下,計得失,算恩怨,針尖對麥芒,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怨報怨,導致矛盾激化,關係緊張,雙方都捆綁在無休止的爭鬥戰車上。
生活當中的許多事實表明,容人之過,諒人之失,以德報怨,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曾有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農民的莊稼被鄰人的牛踩壞了,這位農民捉到牛後把它牽到陰涼處喂以水草,在牛臥倒休息時還為它驅趕蚊蠅。鄰人見後慚愧不已,一再道歉、致謝,並主動賠償損失。試想,要是這位農民為出一時之氣而把牛打一頓,結果將會如何呢?很可能惹出新的糾紛,甚至就此結下仇怨。可見,以德報怨,怨恨自消;以怨報怨,積怨益深。
然而,我們提倡以德報怨,是指原諒並適度厚待那些一時觸犯、傷害過自己的人,而絕不是姑息縱容壞人、惡人。對那些以坑人為快的小人應該批評教育;對為非作歹而又不思悔改的惡棍,要繩之以法,使其罪有應得。
中國有句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許多人從親身經曆中體會到: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少一個仇人少一堵牆。以德報怨,化怨恨為友愛,減少對立麵,廣交天下友,將有助於我們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環境和氛圍,以開辟通向事業成功的寬闊的人生之路,使我們活得輕鬆愉快,活得充實而有意義。
9.知恩圖報,做人需要有良心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故事:每到月底,約翰都要到郵局去給某扶貧基金會郵寄一筆捐款。時間一長,郵局的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熟悉他了。
一天,當約翰再一次走進郵局時,工作人員說:“約翰,你不是已經失業了嗎?怎麼還來彙款?”
溫馨提示:
做人的良知,來自於行善之德、感恩之心。一個失去了良知與良心的人,無異於行屍走肉。“我是失業了,但我還沒有失掉良心呀!這彙款我想我會堅持郵下去的。”約翰平靜地說。
“那你就得壓縮生活開支了吧!”
“是的,但那沒什麼,隻要肚子裏不餓,身上不冷就行。”約翰依舊一臉的平靜。
“能告訴我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彙款的原因嗎?”
“當然,”約翰蒼白的臉變得紅潤起來,顯然那是因為激動,“在我剛上大學時,由於家裏發生了意外,無力支付我的學費,正在我絕望時,一位好心的孤寡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得以繼續完成學業。但在我還來不及報答他時,他便離開了人世。所以,從畢業後到現在,我每月都要郵出一筆錢,既是為了報答老人,也是為了心靈的平靜……”是的,做人不能沒有良心。一個真正的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良心,如果喪失了良心,就不能稱其為人了。
其實,約翰可以不堅持給扶貧基金會彙款,特別是在他失業以後,但他的良心不允許他那樣做,因為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有位好心的人幫助了他,所以現在約翰是憑著良心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以便讓更多的人獲得幫助。
盧梭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來闡釋良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良心呀,良心!你是聖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是你在妥妥當當地引導一個雖然蒙昧無知,然而聰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準確地判斷善惡,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為合乎道德。沒有你,我就感覺不到我身上優於禽獸的地方;沒有你,我就隻能按我沒有條理的見解和沒有準繩的理智,可悲地做一樁又一樁的錯事……良心是靦腆的,它喜歡幽靜;世人一吵鬧就會使它害怕。有人認為它產生於偏見,其實偏見是它最大的敵人。”
做人有良心,就不會忘記感恩,就不會忘記在受到了他人的恩惠後懂得回報,並且懂得一個人得到了他人的愛後,也隻有付出自己的愛,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