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師法自然,人生要順從自然法則(2 / 3)

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吟誦:“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此時此景,他的心能如止水般平靜嗎?永和九年,有王羲之、謝安等參加那一次的“君賢畢至,少長鹹集”的聚會,四十多個文人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春天,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環抱中,列坐在清流急湍的溪水旁,一觴一詠,飲酒賦詩,大家各呈才藻,競展風華,自然景物之美與人的才華之美結合在一起,互相輝映,成為永遠令人豔羨不已的雅事。讀書人、文人從事的是清苦寂寞的事業,隻有能甘於清苦、寂寞的人,才能享受其中的樂趣,那一種心中有得、精神充實、師友相聚、文采風流的快樂,的確是很高境界的快樂!

4.無為而治,孔子聽從老子的教悔

孔子拜見老子時,提出自己的仁義主張向其討教。老子說:“飛揚的草屑進入眼睛,也會顛倒天地四方,蚊蟻之類的小蟲叮咬皮膚也會使人通宵不能入睡。而你所推行的仁義給人的毒害就更為慘痛了,可以使人昏憒糊塗。”

孔子說:“這是怎麼講呢?”

溫馨提示:

老子以自然無為為美,根本表現就在於個人人格的高尚和自由。因而,在他看來,外形的美並不能保證人格的高尚和自由,外形的醜同樣也不妨礙一個人內在的精神的美。老子說:“你要想讓天下不至於喪失淳厚質樸,你就該縱任風起風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動,一切順於自然規律行事,又何必那麼賣力地去宣揚仁義,好像是敲著鼓去追趕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鵝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潔白,黑色的烏鴉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漬染而毛色自然烏黑,烏鴉的黑和天鵝的白是出於本然,不足以分辨誰優誰劣。名聲和榮譽那樣外在的東西,更不足以散播張揚。泉水幹涸了,魚兒相依偎在陸地上,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濕氣,靠唾沫來互相得到一點兒潤濕,倒不如將過去江湖裏的生活徹底忘懷。”老子的話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貴在自然,指出名聲和仁義都是身外之物;不能因為這些身外之物而使自己喪失了淳厚質樸的本性,實際上也就是講做人要回歸自然,不要給自己套上偽裝。這種回歸自然是指經過一番修省磨練以後高一個層次的回歸,這種回歸會使人的言行變得自然而高尚。

物貴天然,人貴自然,老子在為人處世上同樣強調自然無為,不管幹什麼要因任自然的規律,不以人為的方式去擾亂它;同樣,自然無為也是他的審美標準,一切違備自然的必定就是醜惡的。

再說人的生死。人貴有一生,貴在自然。人固有一死,死在自然。莊子將死,弟子想厚葬他。莊子說:“我把天地看成棺槨,把日月當作兩塊玉璧,星辰當作珠寶,萬物都來陪葬。我這樣多的葬物還算不齊備嗎?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

弟子說:“我怕烏鴉老鷹吃了先生。”

莊子說:“在地上讓烏鴉老鷹吃,在地下讓螻蛄螞蟻吃,奪走烏鴉嘴中的東西去喂螞蟻,不是太偏心嗎!”老子與莊子生活的時代,美的東西與善的東西往往是分裂的,就是在今天,美的與善的也不一定完全統一。《老子》第八十一章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真實可信的話不美,而那些漂亮話又不真實可信;有道德的人不善於辭令,能言辯的人又沒有道德。

不少儀表堂堂衣冠楚楚的人,其實是一些醜惡不堪的流氓強盜。老子說:“農田到處一片荒蕪,全國四方的百姓都在鬧饑荒,但有些人還穿著錦繡的衣服,佩戴著閃閃發光的寶石,吃厭了美味佳肴,搜刮了數不清的精美珍寶,這些人就叫強盜了,多麼無恥呀!”

5.倡導“無為”並非聽天由命

順應客觀,無為而治,並非完全聽天由命,任人擺布,而是在順應客觀的同時,主動地、策略地、樂觀地、自覺地去駕馭現實環境中所遇到的矛盾,並製定合理的方針、策略。所謂“無為而治”其實是指大有為而小溫馨提示:

無為與有為,常常會相輔相成。人生的作為,有大有小,有遠有近,主動為之,樂而為之,終將會大有作為。無為,貌似無為,實則有為,眼下無為,長遠有為的一種為政策略。《莊子》中有一段陽子居與老子的問答。有一次陽子居問老子:“假如有一個人,同時具有果敢敏捷的行動與深入透徹的洞察力,並且勤於學道,這樣就可以稱為理想的領導者了吧?”老子搖搖頭,回答說:“這樣的人隻不過像個小官吏罷了!隻有有限的才能卻反被才能所累,結果使自己身心俱乏。如同虎豹因為身上美麗的斑紋才招致獵人的捕殺;猴子因為身體活潑,獵狗因為擅長獵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繩子給捆起來。有了優點反而招致災禍,這樣的人能說是理想的領導者嗎?”

陽子居又問:“那麼,請問理想的政治是怎樣的呢?”老子回答:“一個理想的領導者功德普及天下,但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都和他無關;其教化惠及萬物,但人們卻絲毫感覺不出他的教化。當他治理天下時不會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跡,但萬物各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就是莊子主張的理想的領導者形象”。俗話說:“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時候,人在許多場合並不需要太多的言行表現,隻要默默無言,就足以使對方懾服了。就像諸葛亮布下空誠計,看上去空空蕩蕩,反而給敵人一種受到包圍的不祥預感,隻得夾著尾巴溜走了。“欲擒故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意思是遇事不慌,鎮定自若,揮灑自如。這是在為人處世中都可運用的高招,也是一種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