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師法自然,人生要順從自然法則(3 / 3)

6.心安勿躁,讓內心回歸平靜

欲隨心動,境由心造。如果內心缺少了平靜,那麼生活中就一定會事事不如心願。現代社會是一個由諸多複雜因素交織而成的生活空間,其間充滿了競爭、創造、妒忌,充滿了欲望,充滿了矛盾、困惑、暴怒,充滿溫馨提示:

幸福的感覺,決取於人的生活的態度。人生的完美,得自於人的內心的平靜。心態平靜,就不會被世事煩擾,從而活出真實的自我。了失意……為什麼現代人生活得累,可能就是為生存而進行的競爭太過激烈,亦可能是對於自己要求得太過於苛刻,本來追求完美就隻能讓我們越來越對自己充滿敵意,因為生活隻會變得越來越糟。因為我們一直處於一種期待的狀態,所以才會產生累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可以全身心地放開,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怎麼說”的話,那麼,擁有這種真正的“隨心所欲”,就不會感覺到累了。

現在的大都市處在一個物欲橫流、競爭激烈、心理突變、人口爆炸、能源危機等新、舊矛盾的合流中,人們的生存背景也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盤根錯節,有時還潛伏著那麼點兒奸詐冷酷、排除異己、爭權奪利的內耗和陰謀。

所以,現代人有時心情煩躁,情緒失常;有時驚喜狂歡,放蕩不羈;有時絞盡腦汁,極度恐慌。在現實生活中,因承受不了緊張工作和生活節奏的重負而精神崩潰,因無法忍受種種流言非議而惶惶不安於現狀,因厭世憤俗而心靈癱瘓自絕於世的事例,太多、太多。一位女大學生畢業後在某著名公司做辦公室的文員,為此她曾經自豪了許久。可是兩年下來,她看著自己每天都要重複同樣的工作,生活在重複中度過,她覺得越來越沒有意思,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每月的薪水少得可憐,還要早出晚歸。

直到有一天,她碰到一位在工廠工作的高中同學,同學一臉羨慕地說:“像你這樣有文憑,而且還有一份好工作多好!我們的廠子特別不景氣,我已經半年沒上班了。”她卻說自己感覺上班太累了,想辭職不幹。

同學驚訝地說:“到哪兒不受氣呢?喝涼水還嫌塞牙呢!你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她一下子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回家後她思考了一個晚上,把這些年她所走過的路都想了一遍,這才發現:自己並非一無所有,生活得也不錯。原來自己的不快樂,皆因自己太過浮躁,總是不滿足現狀,缺少一份尋找平靜的心態。世事的紛擾、內心的掙紮,使我們的心靈不再寧靜如菊,澄澈若泉。讓我們逐漸失去了本該屬於人類的恬淡自如的心境,其實,人生是多麼的寂寞無助,有時會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種無可名狀的憂傷之中,真的擺脫這種消極無為的心態又談何容易,任憑那種憂“愁”似藤蔓植物般瘋長。

世上有很多的“無可奈何花落去”般的苦惱事情,我們很難一一擺脫幹淨;世上也有太多的忙碌緊張,我們無法完全逃避。“麵包”是因為生存必須去孜孜以求、不可放棄的信念,而欲望卻是人性不斷膨脹使然。就這樣我們一天到晚像陀螺一般為了某某事情轉個不停,因而時時感到疲憊憔悴,此時理想與愛情成為多餘,成為夢中美麗的幻境,心靈的安寧被物質,被欲望所奴役,心態的失衡使人生走向悲哀無助。

我們的心靈需要尋找平靜的中心,然後一切都以此為歸依,當外界發生各種事情,透過感官傳達到思緒時,我們察覺、了解,把升起的心念放下,再回到中心,在平靜之中,腦筋清晰、精準地做每一件事。靜心幫助我們尋找平靜的中心,當我們活出天性,回歸真實的內在,也就是我們的平靜中心,在那裏有一股安定感。

習慣了回到中心後,仍需學習敏銳地察覺外在世界所引起的心念,並且要習慣於自己了解和放下的能力,如此才能平靜、警覺、精確地應對外在的突發情況,並時時用智慧去了解。經常保持心靈寧靜的人,能直麵塵世的翻騰氣息,輕鬆拂去時空的塵埃;能曆經人世的種種坎坷,仍然保持樂觀豁達的情緒;能回避物欲貪求的世俗,擁有克製的理智;能承受事業的重負,善於調節心理……

當城市繁華散盡,仰起它幹淨的臉;當街道喧鬧過後,露出它祥和的心;當海洋躺在溶溶的月光之下;當樹梢靜謐得隻有暖風滑過;當一切都靜下來的時候,在我們的內心世界和身處的周圍世界裏也開始變得溫暖而濕潤起來。

7.心安則福至,人生最難得的是心安

現代人常常情緒緊張、焦慮、恐懼,導致心理上的極度不安,進而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為人當心安,心安則有健康、有幸福。心安就是心溫馨提示:

活得累是因為心累,活得難是因為心煩。什麼時候當自己的心境如水般平和了下來,生活就會變得春光燦爛。裏坦然、踏實。一般說來,不做虧心事的人,心地光明磊落的人,不受無功之祿、不貪無功之賞的人,實事求是不圖虛名的人,謙虛謹慎虛懷若穀的人,最為心安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製,毛澤東根據許光達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提議評許光達為大將。許光達知道後,心裏很不安,他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並親自向軍委賀龍副主席麵請降銜。許光達在信中為降銜用了幾個“心安”,表達了自己誠懇、慎重的姿態,令人肅然起敬。人生最難得的是心安。心不安的人有兩類:一類是因為嚴於律己而心不安,總覺得自己工作做得少,得到的榮譽多,像許光達將軍那樣,因而能化不安為動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以求心安。另一類人,麵對來去匆匆的生命,卻不屑於用心經營,這個看不慣,那個不滿意,盲目攀比,比物不比德,比上不比下,就隻能比來牢騷,比來抱怨,比來煩惱。這種人很難真正心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身心疲憊,活得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