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點亮心燈,調適自己的不良心理(2 / 3)

(2)嚐試創造一種內心的平衡感

心理學家認為,保持冷靜是防止心理失控的最佳方法。而每天早或晚進行20分鍾的盤腿靜坐或自我放鬆術,則能創造一種內心平衡感。這種摒除雜念的靜坐冥想能降低血壓,減少焦慮感。有一項研究表明,過度焦慮煩躁的人每天花10分鍾靜坐,集中注意數心跳,使自己心跳逐漸變緩慢。

10個星期後,他們的心理緊張均有一定程度的減輕。此外,按摩對減輕壓力感也非常有效。

(3)懂得平衡生活

許多人抱怨自己的時間老是不夠用,事情也老幹不完。這種焦慮和受壓感對許多人來說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那些為工作或生活疲於奔命的人。並不懂得生活的真正含義。要平衡自己的生活應嚐試換個角度想問題,抽空去想一想或回味一下那些令自己快樂的事情。當你為瑣事而緊張不安,憂心忡忡是無濟於事的,你應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一切都寫下來。每天早起10分鍾,把自己感受寫滿3頁16開的紙,事後不要修改,也無需再重讀。過一段時間當你把自己的煩惱都表達出來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頭腦清楚了,也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這種自我交談方法能幫助你解決好多問題。

4.遠離憂慮:讓自己快樂起來

對於跋涉在成功道路上的人來說,成功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相伴而來的是焦躁和憂慮,這些不良的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長期生活在憂慮和緊張之中的人,心理狀況是極為混亂的,漸漸會形成一種思維溫馨提示:

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使自己變得輕鬆愉快起來,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標準。人生在世,憂愁不少,能否化憂愁為歡樂,從憂愁多慮中超脫出來,本身就反映一個人的情緒調控能力的好壞。定式,這種思維定式會直接影響自己的精神和行為,造成不良的後果。

曾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亞曆克西斯·卡銳爾博士說:“不知道抗拒憂慮的商人都會短命而死。”在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時,一位醫生說,有70%的人隻要能夠消除他們的恐懼和憂慮,病就會自然好起來。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潰瘍,恐懼使你憂慮,憂慮使你緊張,並影響到你胃部的神經,使胃裏的胃液由正常變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產生胃潰瘍。

憂慮還容易導致關節炎和其他疾病。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羅素·塞西爾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治療關節炎權威,他列舉了四種最容易得關節炎的情況:婚姻破裂、財務上的不幸和難關、寂寞和憂慮、長期的憤怒。

對於每個人來說,憂慮就像是一名隱形的殺手,再沒有什麼會比憂慮使人老得更快。憂慮會使人的表情難看,會使我們咬緊牙關,會使人的臉上產生皺紋,會使人愁眉苦臉,會使人頭發灰白,有時甚至會使頭發脫落。憂慮會使你臉上的皮膚發生斑點、潰爛和粉刺。憂慮就像不停往下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的憂慮,通常會使人心神喪失而自殺。

那麼,在現實中人們已經產生了憂慮怎麼辦?常有人用“一醉解千愁”的自我麻醉辦法,這不足取。因為這是消極的,不但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會愁上加愁。心理學家認為,明智的方法應該是這樣的:

(1)正視現實

凡是憂慮,大多有其原因,不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都要“既來之,則安之”,要懂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道理。愁不能解決問題,重要的是行動。

(2)轉移目標

人在發愁時,往往是集中精力苦思冥想地麵對現實的愁事,這樣無助於擺脫憂慮。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另外一件事上,把希望和明天聯係起來,心裏才能有一線希望,對未來才有光明感。注意力轉移的目標最好是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有可能實現的事物上,以此增加勇氣,堅定信心。

(3)鍛煉意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抑鬱、孤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的人,最容易滋生憂慮。因此,平時就要注意個性的修養,其中最主要是意誌的鍛煉。修養高的人具備穩定的心態,不會因小事而激怒,更不會無端地發愁,能控製自己很好地適應客觀環境。

(4)求醫問藥

對確有原因導致憂慮者,若長時間不能自拔,可求心理醫生幫助,也可遵醫囑用些藥物,很快就會解決問題,這樣能預防罹患疾病。

除了心理學家所提出的解決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享用西貝兒·派屈吉所寫的《隻為今天》——一個能夠每天使自己產生快樂而又振奮精神的訓練方案,來使自己快樂起來,從而遠離憂慮的困擾:隻為今天,我要很快樂。如果林肯所說的“大部分的人隻要下決心都能很快樂”這句話是對的,那麼快樂是來自內心,而不是存在於外在。

隻為今天,我要讓自己適應一切,而不是試著調整一切來適應我的欲望。我要以這種態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和我的運氣。

隻為今天,我要愛護我的身體。我要多加運動,善自照顧,善自珍惜,不損傷它、不忽視它,使它能成為我爭取成功的好基礎。

隻為今天,我要加強我的思想。我要學一些有用的東西,我決不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書。

隻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來鍛煉我的靈魂:我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讓人家知道;我還要做兩件我並不想做的事,而這就是為了鍛煉。

隻為今天,我要做個討人喜歡的人,外表要盡量修飾,衣著要盡量得體,說話低聲,行動優雅,絲毫不在乎別人的毀譽。對任何事情都不挑毛病,也不幹涉或教訓別人。

隻為今天,我要試著隻考慮怎麼度過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問題都想一次解決。因為我雖能連續12小時做一件事,但如果要我一輩子都這樣做下去的話,就會嚇壞了我。

隻為今天,我要訂下一個計劃。我要寫下每小時該做些什麼;也許我不會完全照著做,但還要訂下這個計劃;這樣至少可以免除兩種缺點——過分倉促和猶豫不決。

隻為今天,我要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半小時,輕鬆一番。

隻為今天,我要心中毫無懼怕。特別是,我不怕快樂,我要去欣賞美的一切,去愛,去相信我愛的那些人會愛我。

5.戰勝懦弱:張揚真我本色

人無剛不立,一個人要立身存命於世,就不可缺少剛強。而懦弱是人性中剛強的“腐蝕劑”。懦弱就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特定對象的膽小、畏溫馨提示:

懦弱的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不可改變的。心理學家為人們提供的戰勝懦弱的對策,堅持實戰下去,定會重塑一個堅強的自我。縮。懦弱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這是因為,我們作為一名社會成員,不僅會因為生活中正麵的直接威脅而感到懦弱,而且還會因為一些潛在的、並不一定成為事實的威脅而感到懦弱。這些潛在的威脅來自生活的各個方麵,比如失業、婚姻破裂、健康不佳等等。

懦弱大多是由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引起的;凡是無法預計、解釋和理解的事物都容易使人懦弱,這也正是兒童懼怕黑暗和陌生人的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難免要碰到一些無法預測、無法避免、無法理解和解釋的事物。如果這些未知事物具有較大的危險性,那麼就會引發人們深深的恐懼。

懦弱性格的形成,一方麵與遺傳因素有關,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容易產生懦弱心理的成年人中有40%與遺傳因素有關;另一方麵,懦弱是環境和教育作用的結果,例如有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在社交上是積極的,並在大眾麵前經常露麵,他們的孩子則傾向於較少懦弱;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如果經常受到懲罰,且做出成績時得不到及時的獎勵,這種孩子也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

懦弱的另一個原因是依賴和不自信。依賴性大的人喜歡替別人著想,他不是因為害怕而順從,而是為了討人喜歡。他認為自己是在主動地順從,是樂於助人,是樂於看到別人需要自己。由於過分替別人著想,難免忽視了自己的利益和愛好。著名的心理學家奧威爾在說到懦弱的來源時說:“懦弱來源於不自信,深深的不自信。”懦弱的人隻能庸庸碌碌,忍辱負重地生活著,不敢抱怨,不敢抬頭做人。

懦弱的人為人處世處處陪著小心,遠離是非之地,生怕惹火燒身。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想保住自己既得的現實利益,這些利益包括自尊、權力、地位、財富等等。為了保住這點既得利益,懦弱者常常又表現出驚人的冷漠,他們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明哲保身,對惡勢力不聞不問,更不敢與之作鬥爭。冷漠的人可以對別人的生命流於疏忽,貌似保護了自己的生命,其實他已經放棄了自己的部分生命。這就是說,懦弱的人即使發現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時,也隻會抱殘守缺,而不敢奮起反抗,於是不管對方如何侵犯自己,依然堅持忍受。這樣勢必造成侵害者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有恃無恐。在侵害者看來,懦弱的人隻會忍受屈辱,不會奮起反抗,所以自己不必付出什麼代價。

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常常有下麵幾種表現,那就表明你的心靈空間,懦弱的心理,需要有所警惕及早進行抑製和克服。

凡事見難就退

過分小心謹慎

常以炫耀掩飾內心脆弱

一味忍耐,屈服於命運懦弱心理的長期存在會使人失去本該有的喜怒哀樂,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會使人覺得無望,開始變得順從,從而減損自我覺察的能力及創造人生的能力,無力麵對自己所麵臨的一切,最終毫無幸福可言,甚而被人當成弱者來進行欺淩。所以具有懦弱心理的人,必須振奮起來,點亮心燈,以強者的姿態改變人生。

(1)重塑性格

任何人都可以養成堅強的性格,不過,軟弱之人大多有內向的氣質,要養成外向型堅強性格的確很困難。但是內向型堅強性格卻是可以鍛煉出來的。內向型堅強性格有三個特點:不鋒芒畢露,但有韌性;不熱情奔放,但有主見;不強詞奪理,但能堅持正確意見。

(2)堅持自己

弗蘭克林於1951年首先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但因受到“強人”的責難,竟承認這個發現是錯誤的。後來有兩個科學家1953年重新發現並確認這一結構,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金。由於不敢堅持己見,將本屬於自己的在生物學上劃時代的傑出發現拱手讓給了別人,多麼痛惜!戰勝懦弱的心理基礎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敢於堅持己見,尤其是麵對飛揚跋扈的所謂“強人”的時候。

(3)敢於反擊

懦弱者對於別人的誤解與無端的責難總習慣妥協。戰勝懦弱就要學會直接反駁,決不妥協。先是學會發怒。懦弱的人多沒有當眾發脾氣的體驗,而習慣於沉默忍受。堅持己見,就要敢於適時發怒。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可以逐步學起。你可以選擇經常粗暴對待顧客的售貨員為對象,準備好“台詞”:“這樣對待顧客,太不像話,豈有此理!”說罷,盡管揚長而去。

(4)行為武裝

心理學也認為,改善行為可以改善心理素質。你如果懦弱,就從行為上這樣武裝自己:遇見你有點害怕的人,不要繞道走,徑直迎著對方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