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用頭腦而不是用腳去走路(3 / 3)

在今天看來,任何科學的預見,不是無根據的隨意猜測,更不是狂想,而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之上。戰爭雖然較其他事物帶有更多的變化性,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預測也是可辦得到的,伍子胥在吳王夫差打敗越之後,提出堅決滅越,就是對吳越爭霸的形勢作了符合實際的分析。

夫差在最初打敗越國時,他隻看到了越王投降的表麵虔誠,沒有看到其以退為進、伺機報複的險惡用心;隻看到伐齊得勝、諸侯畏服的表象,沒有看到由於長期戰爭國內政治、經濟潛在危機。這是作為一個國家首領所犯的嚴重錯誤。伍子胥憑借他的睿智頭腦,透過越國暫時失敗,看到了它要複仇雪恨的本質,他從越王求和中洞悉其內心的積憤,他對越國發展生產、訓練軍隊,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他始終把越國看做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對於伍子胥的眼力和才能,越國朝野十分敬畏。當夫差把他逼上斷頭台之後,越國君臣為掃除了勁敵而舉杯歡慶。

伍子胥的預見與夫差的悲劇告訴人們,對未來預測的正確程度,取決於對主觀過程及其運動規律的認識和掌握的程度。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科學的戰略預見,就不可能在處世辦事中不斷走向勝利。

6.多算多勝,不做無把握之事

《孫子兵法》中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由此觀之,勝負見矣”這裏的“算”是指“勝算”,也就是製勝的把握。勝算較大的一方多半會獲勝,而勝算較小的一方則難免見負,毫無勝算的戰爭就更不可能獲勝了。

溫馨提示:

古人雲:多算者勝算。要讓人生多一些成功的把握,要讓生命多一些通明的智慧,唯有多思多謀。在戰爭中,勝敵的策略要依情勢的變化而定,想獲得戰爭的勝利,事先必須要有充分的計劃,戰前的勝算多,才會獲勝,勝算小則不易勝利,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如果沒有勝算就與敵人作戰,那簡直是失策。因此,若居於劣勢,則不妨先行撤退,待有可乘之機時再作打算,無視對手的實力強行進攻,無異於自取滅亡。

將這一兵法運用於人生效果也是同樣的。這就是凡事不要太過樂觀,一旦大意輕敵,將陷入無法收拾的可悲境地。

因此,當我們要開創事業,或者拓展業務時,最好還是有製勝的把握再動手。

古今中外,有資格被尊為偉人的人,都有個大原則,即不懷僥幸之心,不勉強做毫無勝算的決策。而是確實掌握相當的勝算,依照謹慎的計劃一步一步地進行,從而獲取勝利。

在這方麵中國古代有曹操,日本古代有武田信玄。這兩位戰亂時期的梟雄,之所以能在群雄爭霸中所向披靡,理由之一便是不打沒有勝算的戰爭。事實上,不管是曹操還是武田信玄,都是依據《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則必勝。如此,曹操才能成之為曹操,武田信玄才能成為武田信玄。此外,中外曆史上還有許多這樣的偉人,均是善於運籌帷幄,謹慎行事,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當然,在現代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不可能有完全的勝算。因為其中包含著許多人為的因素,諸如情感因素在內,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勝算,無法確實地掌握。不過,至少要有七成以上的勝算,才可以采取行動。

而要做到有把握地勝算,就必須知彼知己。孫子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這句話雖然很容易理解,實際做起來卻頗難。處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均應以此話來時時提醒自己,無論做何種事均應做好事前的調查工作,客觀地認清雙方的具體情況,才能獲勝。

7.凡事三思,決不草率莽撞地行事

遇事不仔細考虛就容易釀成不好的後果,隻有凡事三思而後行,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穩紮穩打地向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溫馨提示:

人們常常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騙,也常常被自己的感情所捉弄,凡事三思,會透過表象發現真相,會讓自己發現情緒化的不良後果。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慎重就是良好的心態中所不可缺少的因素。規勸某人要謹慎地做事情,慎重地對待遇到的問題,往往說凡事要三思而後行,這不僅是態度問題,更是人生的智慧。

遇到麻煩要審慎,要沉著冷靜,而不是慌張無序,魯莽從事。沉著冷靜給自己贏得思考的時間,留有想象的餘地,進而能使麻煩的危害性降低,甚至變害為利。否則,遇到麻煩就慌慌張張,六神無主,手足無措,就會把原本簡單的事情搞複雜,擴大事情的態勢,導致不希望的結果。

凡事要想一想為什麼,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我應該怎麼對待?事情總會有起因,但起因很可能隱藏在事物的背後,如果隻憑感覺臆測就草率地行事,肯定會出差錯,後悔不迭。

為人處事不能斷章取義,不能隻看其表不看其裏,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佛家講有因有果因果相應,事情的原因如果被它的假像遮蓋住了,就需要你冷靜分析,沉著應對,撥開繚繞的迷霧,把事情的真相弄明白,隻有這樣做事情才不會後悔,才不會承受做錯事的危害。有一個國王很喜歡打獵。一天,國王去森林裏打獵,文武百官隨行,還帶著一群手牽獵犬的仆從,他們希望能滿載而歸。

國王訓練了一隻老鷹,這次打獵國王也把老鷹帶上了,讓它站在自己的手臂上,看上去十分威武強悍。國王一聲令下,老鷹就會飛離手臂,四下尋找獵物,若是碰上鹿或兔子,老鷹翅膀一撲騰,獵物就被擒獲了。

但是這一天國王的運氣很不好,他和文武百官都走散了,天氣又幹燥又悶熱,國王非常口渴。可是炎炎夏日已將林中的溪水烤幹了,老鷹在空中盤旋良久,也沒能發現清涼的泉水。

終於,國王發現了有一股溪流沿著岩石的縫隙往下滴流,雖然一滴一滴的水量很小,但終於可以解渴了。

國王從馬背上取出杯子,花了好長時間接滿了一杯水,國王有些急不可耐,迅速把杯子送到嘴邊,剛要喝的時候,天空中傳來一陣呼叫,隨後國王的杯子被打翻在地,滿滿的一杯水滲進了岩石的縫隙。國王仰頭一看是自己的老鷹,沒有在意。

第二次的時候,國王沒等杯子接滿,隻是剛剛半滿的時候,就送到嘴邊,剛要喝,老鷹又俯衝下來把杯子打翻了。國王十分氣憤,大吼說:“要再打翻我的水,我要你的命!”

當國王第三次接滿水要喝的時候,老鷹又一次俯衝下來,國王忍無可忍,想也未想,拔出寶劍刺向老鷹,老鷹倒在了血泊中,水杯中的水也消失在岩隙中。

國王隻好繼續前行,不知不覺中他來到了水的源頭。他發現一條巨大的毒蛇匍匐於水泊中,周圍都是搏鬥的痕跡。國王頓時明白了,是老鷹救了他。老鷹殺死了毒蛇,為了防止國王喝下毒水,一再將他的杯子打翻,而國王卻殺了自己的恩人。

他艱難地回去,找到老鷹的屍體將其厚葬了。永遠也不要於盛怒之下做決定。人憤怒的時候,頭腦處於極度不理智的狀態中,說話做事也往往不假思索,不顧後果。假如國王能靜下心來,仔細地琢磨一下為什麼老鷹會兩次打翻他的水杯,難道僅僅是頑皮嗎?如果不是,老鷹這麼做一定有它的理由,國王就會思忖這個緣由,而不是不顧後果地將它殺死,也不會最終後悔。

凡事要三思而行,也就是說做事要慎重,不要不經過思考就下結論,但並不是說做事要優柔寡斷。優柔寡斷是沒有主見的表現,遇事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恰恰是與慎重對立的一種情況。做事慎重是要求事到臨頭不要慌亂,不要沒了主張,不要優柔寡斷,而是應該思考清楚了,果斷出手,否則,當斷不斷必留後患。

另外,遇事慎重要求分清事情的利害關係,在此前提下,采取有效的途徑把事情引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趨利避害。事情有緩有急,有輕有重,怎麼做才能使得事情有利於自己呢?要慎重地分析事情所處的環境,注意事情的細枝末節,一點一線也不放過,謹防大而無當和走馬觀花。

權衡利害關係是慎重行事的準則,若是一個人分不清事情的利害關係,肯定會自取其辱,自找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