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平步青雲的八股考生(2 / 2)

待到午夜,劉宏琛的神智才恢複過來。

何圭對他教誨了一番,訓誡其做人、做學問、做官,務須心格方正、坦誠謙躬,勿慕詭謬奇弊,否則毀其一生。沒有再追問他的原籍。他感激啼零地磕頭謝過。

--這是何圭為官大半生中一次有意疏漏,而給劉宏琛留下了半生的驚恐。

清晨,劉宏琛像大病初愈。

他再次向何圭磕頭告別,回到了陸官鎮家中,對續妻、丈人說了取在生員首位。全家十分高興,張燈結彩地宴請親友,丈人楊儀佑飲過幾盅後感歎地說:“年年連考總是名落孫山,今朝卻列在首位,……定是遇到了貴人,不誤人才!”

劉宏琛始終沒有提何圭考問他的事。從此更加苦讀,舉業從此也一帆風順,兩年後在杭州貢院考取了孝廉,又過了幾年,京城會試,考取二甲第十四名進士,從此便有了進身仕途的資格。

幾年後何圭告老還鄉,他仍隻有向民一個孫子。仁厚三十一歲考取了舉人,然而兩次會試均未得中。他是孝子,父親花甲還家需要陪伴,自己隻弟兄一人,決定以後隻專心做學問,不再赴京應考。盡管如此他要敦促兒子上進用功,見不得他偷懶耍猾。

後院裏花木幽靜,空氣中除了花木的幽香,根下散發出的濁臭,還彌漫著一股陳腐濃鬱的書墨味。這裏有一套磨磚對縫的水墨色房子,修得極其堅固,門上包著層厚厚的銅皮,鑲金的紫檀門額上提著《恭沐先德》四個鎦金草書。筆力蒼勁,獨樹一幟,乃畢沅臨終前所書。幾處窗戶上都鑲著西洋玻璃;玻璃外麵是十分少見的,西洋百花圖案的鐵防盜窗;房子前麵有一座漢白玉砌成的魚池,常年儲滿著水;牆根下一列倒叩著十多隻水桶。

這裏一般人是不許進來的。

推開包著銅皮的門,走進幾步還有一道木門,上方也有一道略縮的楠木門額,提著《翰淵拮微》鐵紅柳體,乃是何圭的父親何箕卿中年時所書。推開,再走入裏麵,就是那幾萬卷藏書所在。一重重粗重的紅木架子上參差有秩,擺滿著價值連城的各色藏書。有遠古時代的甲骨;漢代及漢代之前的竹簡、獸皮書、纖帛書;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裝書殘本;及後各個朝代的各種經史典集、名人真跡;曆代傳入的波斯、羅馬、天竺、朝鮮、日本等藏書。走在裏麵就像在書山中穿行,又像遊進了千年的文海。省內外許多人知道這裏的藏書,而得到允許,得以觀瞻一次的卻屈指可數。有些讀書人甚至把得到一次機會看成夢寐以求的事。書籍太多了,占有整套的房子,不能象珠寶,隨便可以珍藏在任何地方。而且還要經常防火、防潮、防蛀、防白蟻、防鼠,然而多年來並沒有發生過盜賊。

盡頭一間是仁厚的書房,他喜歡每天在書叢中走過,聞著濃鬱陳腐的書墨氣味,埋頭在深邃無際的學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