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德國也在和中國洽談新的《中德通商條約》,完整的確定中德兩國互相投資的合法性,隻不過,中方在吸收外部存款上是很保守的,金融領域也是封閉的,雙方的洽談倒不如中美之間順利。
譬如說,胡楚元要求中國的上海股市獨立出世界經濟體係,限製外資流入,同時也掐斷了中國白銀外流的可能性。
德國不是特別滿意,對於正在急速擴張的容克金融財團來說,這也不是能夠接受的範圍。
現在就很不好說了。
世界的局勢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一份條約就幾乎能改變一切,《中英殖民地合作協約》就是這種典型案例。
1898年,世界的局勢也是異常複雜的。
英國幾乎和主要的列強都有矛盾,特別是英德、英法、英俄、英美之間都存在巨大的矛盾,英德矛盾最為劇烈,糾結著經濟、軍事和殖民地,特別是歐洲領導權的多個方麵的矛盾,英法矛盾的劇烈性僅次於英德,英俄矛盾則純粹是軍事矛盾,英美矛盾又純粹是經濟矛盾。
英國在這種時刻忽然改變政策同中國結盟,頗有點後期美國和印度結盟的意味,同時阻止了中美、中德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空間,對於俄法日三國協約組織也是一個極大的牽製。
在此之前,胡楚元是從來沒有設想過這一切的。
事實上,這一切都要感謝歐洲中心論。
對於急於維持在歐洲和世界範圍內的第一領導地位的英國而言,英中矛盾恰恰是最容易協調的,仔細看看,英國放棄的那些領地都不是它的,對英國來說也都不重要。
英國犯不著拿自己的歐洲和世界範圍內的領導權來冒險,和大清帝國在東南亞區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它犯不著。
隨著《中英殖民地合作協約》的簽訂,世界範圍內就出現了三個協約組織,即中英、德奧意、法日俄。
英國和德國、法國的矛盾難以協調,中國和日本、俄國的矛盾也無法協調,德國和英、法矛盾同樣無法協調。
可以說,現在的世界局勢變得更為複雜和平衡了。
與此同時,隨著荷屬東印度、菲律賓、加裏曼丹、朝鮮、文萊、老撾、北越、尼泊爾、不丹、錫金確認為大清帝國穩定的藩邦,大清帝國的殖民地也一躍回升到世界第三位,僅次於英法兩國。
隨著整個工業經濟的發展,清政府對殖民地的需求也是在增加,但總體的需求並不強烈,對外投資的額度也不會太大。
所以,在很長時期內,英國對這些地區的投資仍然占據著主要部分,而清政府繼續加大工業建設和對內投資,向殖民地銷售商品。
雙方的互補性是非常強的,這一點也不同於中德、中美之間,就較長的時期來看,中德、中美在商品外銷領域的競爭實際上是會越來越激烈的。
伴隨著這種趨勢的可能性,胡楚元也迅速在江南西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新的上海科學研究院,在國內增加技術研發和積累,以及對自然科學的研究,同時從國外聘請科學家、工程師在上海科學研究院工作。
通過富國係,他也建立自己的上海富國工業實驗室,將尼古拉-菲斯特等人都邀請到上海租界生活、工作,也提供更好的待遇。
不僅與此,他甚至考慮專門設立一個新的地區,完全國際化,允許外國人長期留華居住、移民,同時也利於未來長期吸收最好的國際人才。
這個地方當然是要在上海。
他將這個地方選擇在上海的高橋和浦東,甚至是刻意保留數以十萬計的外國人長期居住在那裏,形成一個獨特的窗口效應,便於長期的不斷吸收國外各個行業的頂尖人才。
他相信,中國人是有這個胸襟的。
當然,上海要想做為一個真正的經濟龍頭,輻射整個國家和世界,能夠吸收整個中國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中國的倫敦、紐約,它的語言就必須官化,再進一步普及英語和其他多種外國語教育。(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