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英國達成合作協約後,英國的龐大殖民地市場驟然對中國開放,中國工業品開始獲取了幾乎等同英國的互惠關稅政策,在非洲、西亞、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
英國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曾經說過,50年代,西班牙的鉛製品兵人玩具都是英國製造,70年代,英國的鉛製品兵人玩具都是德國製造。
在1870年-1880年,德國製造還屬於一種被英國人嘲笑的低附加值和簡單的範圍,到了80年代中後期,德國製造就已經對英國本土市場構成了威脅。
從1885年開始,中國的低附加值和簡單的工業品進入世界市場,到了1899年,即便是在最為遙遠的智利、南非、埃及、加納,中國製造的馬燈、農具、刀具、打火機、火柴、煤油燈、煤爐、玩具、樂器、工業包裝用紙、印刷紙都占據著不低的市場份額。
同樣的,美國的機械製品也開始對德國、英國產生衝擊,占據農業機械的世界出口份額的40%,而美國的農業機械化也在快速提升。
不同於80年代的德國,90年代的美國,中國同時還是一個奢侈品出口國,大量對外銷售絲綢、絲織品、精紡、精麻織品、瓷器、錫器、銀器、白銅製品、木雕、漆器、琺琅、景泰藍、唐三彩、盆景石雕、玉石首飾、珍珠、狐裘、貂皮等工藝品和奢侈品。
為了穩固這些出口份額,中國也對工藝品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整頓,製定了大量的市場準則。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的中藥材、花生油、蜂蜜、家具、麻油、葵花油、樟腦丸、黃酒、藥酒出口國。
化肥工業誕生於英國,發展於德國,真正將這個產業做大的則是美國人。
中國的化肥工業也在快速竄升,1898年,中國的化肥消費總量達到2490萬噸,相比1890年增加26倍,自產率為63%,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的化肥生產國和第二大消費國。
在1899年,伴隨著中國內部的鐵路、航運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生鐵總產量達到3450萬噸,占世界生產總產量的30%,一舉超越美國、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鐵製造國。
中國的鋼產量則提升到947萬噸,僅次於美國和德國,超過英法兩國,中國的輪船製造噸位一舉超過英德美三國,外銷噸位也在世界出口總額占到14%的比例,僅次於英國、德國。
伴隨著紡織工業的進一步膨脹,以及中國化工產業的提升,在染料市場上,中國染料在世界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雖然不足14%,但在總產能上卻超過了英國、美國和法國,僅次於德國。
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國內市場,機械、船舶、紡織、化肥、染料等主流市場的產能雖然在不斷擴張,仍然不能滿足國內商品的需求,德國和美國對華出口隨之增長。
隨著英國剩餘資本開始大幅度進入中國沿海城市投資,即便中國的國內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每年11%的增長幅度,預計在1910年,國內主要工業產能也將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開始從內需型經濟轉向出口型經濟。
市場證明一切。
中英合作的空間確實是最大的,也最容易契合。
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吸收國。
然而,市場經濟的繁榮並不能代表和平。
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增長,俄日兩國都加快了備戰步伐,俄國陸軍總數從常備的112萬增加到了137萬人,日本也從47萬增加了53萬人。
在遠東,法俄兩國投入巨額資金搶修了遠東鐵路,最前端已經抵達卡緬斯克(全稱克拉斯諾卡緬斯克),距離滿洲裏不過幾十公裏之遙。
在西北,新疆起義一直在不停的爆發和覆滅中,通過中亞走廊,法俄日都在挑唆西北地區在中國領土中獨立,為中國製造更大的麻煩,為他們出兵遠東獲取機會。
1899年4月,就在胡楚元開啟“開化運動”,加大力度推行禁煙、放足、新文三大新文化政策的同時,新疆伊犁就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分裂暴亂。
1900年1月,新疆伊犁地區亂軍規模已經超過七萬餘眾,在伊犁一帶重新建立葉爾羌汗國,董福祥的甘軍本是西北第一軍,在西北地區已經駐守了十多年,裝備精良,騎兵充足,卻反而是連戰連敗,甚至連經營多年的烏蘇要塞都丟失了。
這一切都讓胡楚元意識到,新疆動亂的背後不隻是俄國的扶持那麼簡單。
他再也無法忍耐,親自率領湖廣兵團最為精銳的李開鄴部前往新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