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3 / 3)

在和中國的作戰中屢屢吃虧的俄軍已經學聰明了,這一次,他們並沒有讓軍隊快速衝過去,而是穩步向前擴展防線,並在最短的時間將遠東第一、第二和第三集團軍的總兵力擴大到244萬人,利用龐大的坦克群相抗衡。

在無法確定中國新型坦克的優勢之前,俄軍采取這種穩步防禦的策略是最正確的。

楊震麟並沒有意外,他一邊向國內增調新的兵力和更多的機械化部隊,同時放緩進展,改在奧倫堡和烏法進行防禦作戰,並伺機尋找對手的破綻。

他的任務並不複雜,重點是吸引俄軍大部分的實力,爭取在對中國有利的地區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決戰,如果最終的決戰一定要深入到俄國內部,特別是得在莫斯科地區展開,那就得不償失了。

北線是中國兩大戰區中心,隨著國內迅速擴大軍備動員,1939年底9月,在北線的兵力已經擴大到472萬人,俄軍同樣在大規模擴張兵力。

這一戰注定是將一場異常慘烈的戰役,中國人也好,俄國人也罷,誰都退不起,輸不起,特別是俄國人,他們已經輸到了一種無法承受的極限。

此時,所有的俄國人都願意拚舍掉一切,隻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收回他們曾經失去的一切。

在這樣的時候,再多的武器優勢都已經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

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對此是早有預料,中國的兵法大家一貫說天時地利人和,人和為最,俄國人此時正是人和之巔,豈能輕易戰敗?

幾乎最好的武器裝備都已經送到了北線集團軍,一邊用大規模的兵力吸引俄軍主力在伏爾加河流域布防,一邊準備用大規模的軍事裝備迅速攻潰對手。

然而,俄國人對此也是異常的忌憚,他們穩穩的死守在伏爾加河西岸,利用寬闊的河道試圖阻止中國北線集團軍的裝甲集團群衝擊。

陸軍打不起來,空軍已經全麵交戰,俄軍在空軍上的損失非常慘重,大規模的轟炸不斷向著俄軍陣線腹部延伸。

幾乎是在同時,德軍已經攻陷法國大部分的領土,大西洋聯軍的主力被迫撤退到西班牙,美國終於意識到他們必須全麵采取行動,不得不大規模的向西班牙派兵援助。

美軍和德軍在歐洲大陸的交戰已經是必然的結果。

對德國人來說,他們最好的消息就俄軍的主力完全被中國牽製住,他們隻需要單線作戰,甚至連波蘭和烏克蘭都沒有受到俄軍過多的攻擊。

1939年9月23日,南線集團軍終於開始全麵進攻澳大利亞,聯合攻勢中除了南線集團軍外,還有南洋聯軍、南洋聯合艦隊和太平洋聯合艦隊。

這一次的攻擊預謀已久,可對大西洋聯盟而言,這確實是非常意外。

誰都能想到中國會進攻澳大利亞,可誰能想到會是在這個階段,而且是第一波的攻勢就如此龐大,美軍太平洋艦隊遲遲無法跨過中國太平洋聯合艦隊封鎖,也不敢和中國在海軍上進行最終的決戰。

由於英國和美國都不敢跨過中總國海軍的封鎖線支援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內部的華人有170萬,並不比白人的數量差多少……英國在這場戰爭中特別想要實現的一個目標就是將這些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華人驅逐出境,但這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反而是中國迅速占領了整個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地區,源源不斷的派遣陸軍攻擊澳大利亞。

1940年2月,澳大利亞全境被占領,重新成立的臨時政府中斷和英國及大西洋聯盟的一切關係,加入亞歐同盟,並頒布新的《戰爭資源臨時管理法案》,允許在戰爭期內免除礦產業稅收,全力向中國及亞歐同盟供應物資。

3月,李濟深率領西線集團軍正式介入歐洲戰場,主力攻擊意大利,並派遣超過20萬人的部隊支援波斯和奧斯曼帝國進攻印度。

3月17日,楊震麟發動了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陸軍大決戰——伏爾加決戰,雙方聚集的兵力超過一千萬人在薩拉托夫集中決戰。

在此之前,空軍和火炮部隊對薩拉托夫已經實施了長達兩個多月的持續轟炸。

在這場戰役中,雙方幾乎同時使用了大規模的火箭炮部隊,但中國在火箭炮的研究和投入是驚人的,整體規模是俄軍的二十多倍,超過六千輛的火箭炮車的連續攻擊讓俄軍在六十公裏內失去了大部分陣地屏障。

雙方圍繞著伏爾加河反複爭奪,俄軍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幾次丟失薩拉托夫後又重新奪回,在喪失了空軍製空權的情況下,這樣的代價是非常慘烈的。

陸軍的集中對運輸和補給的壓力較大,空軍則在以最快的速度從中亞和新疆地區調往雅賓斯克,噴氣式戰鬥機的大規模出現也使得俄國空軍付出了慘重的傷亡,薩拉托夫戰役中,中國陸軍也第一次的使用了導彈部隊,並且是大規模的攻擊對手的機場等要害設施,俄國大量空軍被迫撤回莫斯科地區。

1940年4月14日,蔣光鼐率先衝破喀山地區的防禦線,繞過伏爾加河攻擊俄軍東線集團軍的後腹陣線,這是T-30和T-35係列坦克的第一次大規模出現,而俄軍也在這一時期派上精銳的TK-34係列的重型坦克。

雙方在質量和數量上的大規模差距使得TK-34坦克群迅速被擊潰,北線集團軍的大規模機械化兵團快速機動的撕裂開對手的防禦線,將對手分割開,最終讓主力部隊衝破了伏爾加防線。

在伏爾加防線失守後,俄軍迅速大規模的後撤,放棄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莫斯科外圍組織更大規模的防禦線。

在歐洲戰場,德軍和美軍主力也開始出現了第一次的大規模會戰,以古德裏安為首的德軍坦克集團軍群終於和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發生了碰撞。

隨著澳大利亞的失陷,俄軍在東線戰場的大規模潰敗,全麵轉向收縮防禦,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沒有迎來奧古斯特-馮-馬肯森和李開鄴希望的轉折點,反而徹底激發了美國的力量。

美軍開始全麵投入戰爭,數以百萬人的部隊登陸非洲和歐洲戰場,英美兩國真正的攜手合作,並開始對俄國給予了更大規模的援助。

戰爭注定要進入一個更為瘋狂的階段。

正如胡楚元最初的預計一樣,這隻是一場中德和英美俄之間的戰爭,其他人都不過是配角。為了保持在太平洋海域的海軍優勢,中國並沒有像最初承諾的那樣派遣主力艦隊進攻英國,事實上,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可能的承諾。

中國已經牢牢的封鎖住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英美此時主要的精力是將艦隊集中在大西洋,試圖攻下非洲和歐洲。

在俄軍被壓製的情況下,德國一直是非常平穩的隻需要麵對自己的正麵,在有東歐、中亞、巴爾幹地區的資源和其他工業國援助下,德國根本沒有較大的危機性問題。

中國陸軍上將李濟深也率領西線集團軍進入了意大利。

馬季疆從西線集團軍抽調出來擔任非洲集團軍總司令,和德軍隆美爾合作,共同攻擊非洲的法英殖民地,並迅速攻下了阿爾及利亞。

……

這注定是一個名將如雲,層出不窮的時代。

當你看過兄弟連,你會感歎一個連級的軍官都有如此好的素質,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反而是在德國和中國更容易見到。

在長期將國家資源偏移向工業和軍事教育上,中國軍事教育體係培養出來的大量士官填補在整個軍隊中,大量高素質的基層軍官確保了整個軍事力量的戰鬥力。

這一點特別是展現在陸軍和機械化部隊。

1940年5月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失控,雙方都已經沒有了回頭路,美軍的大規模登陸歐洲和德軍潛艇狼群戰術的現身幾乎是同期而至,在短短幾個月間,英美兩軍損失了超過六百艘運輸船和貨船,直接死於海難的士兵已經多達四萬餘人。

即便如此,美英兩軍也沒有停止向伊比利亞半島派遣部隊,並不斷和德國在歐洲大陸反複爭奪法國的領土。

在這一時期,俄國雖然丟失了伏爾加防線,其西線部隊依然是在英美的支持下不斷奪回了對白俄羅斯、立陶宛等地區的控製權,並試圖向波蘭緊逼。

烏克蘭雖然亞歐同盟國家,並且在經濟上大規模的受到阜康財團控製,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派兵支援波蘭,而是和俄國秘密達成了某種特殊協議,隻向波蘭提供資源和軍工產品,而不派兵參戰,同時也不禁止向俄國出口非軍工物資。

烏克蘭是比較掙紮的,做為一個實力有限的國家,他肯定不願意和俄國直接開戰,但又不願意放棄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意外獲取的庫爾斯克鐵礦區。

直到俄軍在1940年7月突然出兵攻占了整個庫爾斯克鐵礦區和周邊的重工業區,烏克蘭才最終向俄軍出兵,停止向俄國供應任何物資。

烏克蘭的軍隊是肯定擋不住俄軍的攻勢,1940年7月底,隨著烏克蘭正式全麵參戰,中國北線集團軍開始大規模發動對俄的第二輪進攻。

10月底,楊震麟一度距離莫斯科隻有三十公裏之遙,最終考慮補給等問題,楊震麟被迫撤兵,重新南下占領庫爾斯克和坦波夫,完成對德國提供東線保護的基礎任務。

撤軍回占庫爾斯克的命令是蔡鍔下的,身為陸軍總參謀長,他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是很多人都說不清楚的問題。

這裏麵的很多決定似乎隻有陸軍參謀總部和李開鄴清楚。

胡楚元知道消息後也很驚訝,但他沒有急著去問。

戰爭打到了這個時期已經不是一戰即能定下乾坤的,至於蔡鍔和李開鄴到底在想什麼,他也說不清楚。(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