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二)(1 / 3)

這些日子,胡楚元非常關注整個世界局勢的變化,但也更關注另一個問題——巨靈神計劃,他知道,就算李開鄴和蔡鍔最終沒有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隻要他這個備案計劃成功了,中國還是可以穩穩的占據不敗之地。

這天,胡楚元在家裏準備了一桌飯,讓人將百忙之中的蔡鍔請過來。

宴席很簡單,四菜一湯,隻有他和蔡鍔兩個人。

蔡鍔倒是來的很早,下午四點多就過來了,進了書房見到胡楚元便畢恭畢敬的躬身道:“主席大人!”

胡楚元沒有想到他來的這麼早,此刻還覺得有點奇怪,但也沒有說什麼,就讓蔡鍔先坐下來,自己慢慢的泡了一壺烏龍茶。

等了等,胡楚元才和蔡鍔問道:“今天沒有那麼多事要忙嗎,怎麼來得這麼早?”

蔡鍔苦笑道:“早知道主席會要我過來問一問事,所以一直都準備著,事情都安排到晚上辦了,我先過來和您彙報。”

胡楚元擺著手道:“也談不上彙報,我就是很好奇,楊震麟不是那種打不了硬仗的人,為什麼不讓他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讓俄國人繼續這麼殘存著,終究不是一件好事啊!”

蔡鍔道:“我和******仔細分析過,俄軍目前的總體實力還是有的,他們也早已將首度遷移到聖彼得堡,現階段就算是打下莫斯科,實際意義也不大。俄軍總兵力還是在那裏,他們的坦克非常粗糙耐用,很容易大量生產,一旦讓他們牢牢占據庫爾斯克地區,他們就很可能在短期內攻下烏克蘭。如果是這樣,就算我們攻下莫斯科也會陷入更大的困難。”

胡楚元微微點頭,道:“是啊,庫爾斯克這個地方對俄國還是很重要的。”

蔡鍔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國再落魄也是俄國,他們仍然有重新成為大國的誌向,他們的士兵確實比我們預想的還要更加英勇善戰,犧牲個人抗著炸藥包去炸我們坦克的例子,在俄軍中是很常見的。莫斯科對俄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如果非要強攻,楊震麟在莫斯科外圍聚集的力量還是比較吃力的,很可能拖到寒冬後,後勤補給一旦跟不上就會出問題。這一點,他也比較忌憚。我們現在讓他將主力撤到庫爾斯克,讓蔣光鼐率領北線第二、第四集團軍守在伏爾加河流域,這樣,楊震麟就可以從烏克蘭獲得大量的補給,蔣光鼐的補給也不是問題。特別是烏克蘭人現在也被激怒準備參戰了,咱們就可以充分利用烏克蘭的力量!”

胡楚元想了想,覺得這樣的想法還是很不錯的,不去急於爭取某種象征性的勝利,而是在大戰略上繼續和敵人長期作戰。

他忽然和蔡鍔問道:“俄國人那麼容易就打下庫爾斯克,你們又那麼快的就反應到位,不到一個月就將別人再趕出去,我看這是你們的策略吧?”

蔡鍔笑了笑,道:“談不上是什麼好策略,隻是正好收到了情報,英國要求俄軍攻下烏克蘭和波蘭,並且願意支援俄軍大量的軍事裝備,俄軍似乎也確實有這個打算,我們就故意鬆懈一段時間讓俄軍南下進攻。”

胡楚元則道:“這個方法好啊!”

他不由得感歎一聲。

隨即,他又和蔡鍔問道:“目前來看,你覺得我們有多少勝算?”

蔡鍔沉思片刻,道:“主席,其實我覺得我們基本有八成的勝算,不管英美如何想,一個非常重要關鍵點在於軍工武器的生產能力和資源供應,我們在這方麵還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從一開始就打下澳大利亞後,這就是開啟一個小小的洞口,而這個洞口慢慢的越來越大。可以這麼說,我們依靠整個歐亞大陸和澳大利亞、非洲的資源,而他們隻靠美洲的資源,這個戰爭其實勝負已分了。我們目前的任務就是要繼續消耗對手,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全麵發力。我們在西歐戰場和對手劇烈的消耗著,這就讓俄軍無法獲取足夠的支援,而我們的軍工業也在快速製造生產,一年之內,我們和俄軍在軍事裝備上的差距就會非常明顯。從俄軍開始突破,一旦擊潰俄軍,我們就能全麵進入歐洲戰場。在這期間,我們還是要務必保證海軍的平衡,如果海軍不能限製美英海軍,結局就有點不好說了!”

胡楚元微微點頭,問道:“那你打算怎麼辦?”

蔡鍔道:“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海軍可以通過巴拿馬運河兩麵調動,我們的海軍要想從大西洋趕回太平洋耗時太久。我們也曾考慮進攻巴拿馬,感覺意義不大,除非是直接炸毀巴拿馬運河。現在想來,最好的辦法還是在珍珠港駐紮更大規模的艦隊,吸引美國海軍隨時在太平洋做好決戰的準備,另外再盡量支援地中海聯合艦隊,保證從地中海到印度洋的通路。”

胡楚元點著頭,道:“你們看著辦吧,具體要怎麼打,這是你們的事情,隻要你們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就行。”

蔡鍔道:“明白了,主席。關於這場戰爭,雖然我們準備的更充分,可也至少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將軍力提升到巔峰,這個時候再和對手決一死戰,勝則一勝到底,敵人無處可逃,一處敗則處處敗!”

胡楚元苦笑著。

如果中國在一處戰敗,何嚐也不是一處敗而處處敗,恰恰因此,蔡鍔才不敢在莫斯科外圍冒險,重新上演當年占領莫斯科的輝煌戰績。

這是值得表揚的。

這種規模的大戰爭,不到逼於無奈,確實是依然要以穩為上。

……

法國人到底怎麼了?

難道是在那偉大的拿破侖時代耗光了所有的氣魄和膽略嗎?

這個問題實在是讓整個世界都為之唏噓呢!

中德VS英美法俄,從牌麵上來看怎麼都是大西洋聯盟占據著更多的優勢,可當德國人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法國淪陷,法國的整個工業產能和在過去幾年間不斷籌備的軍事物資都歸屬德國人後,整個戰局就已經走向了另外一種崩塌。

如果說這一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哪一點對整個局勢影響最大,那毫無疑問就是法國人的迅速潰敗,超過三百多萬的大西洋聯軍隻能狼狽的撤到英國和西班牙,更多的法軍隻能就地投降。

隨著法國臨時政府的成立,法國撤出大西洋聯盟,重新轉投到亞歐同盟陣營,它的戰鬥力不值得重視,可它的工業生產能力足以讓整個大西洋同盟為之厭惡。

憑心而論,法國人在整個備戰階段一直是非常積極的,他們在坦克的研製投入幾乎僅次於中美兩國,甚至比英國投入的技術力量更多。

哈乞開斯H-39、雷諾R-35、雷諾R-37、索摩亞S-35、夏爾B1是法軍最主要的五種坦克,其中僅雷諾R-37就裝備了三千多輛。

從整體水平上說,雷諾R-37是法國在戰前最後研製的輕中型坦克,車身自重為12噸,除了動力係統稍有不足外,其他參數甚至比PZⅠ坦克更好一些。

在一戰後的很長時間內,德國都不能研製坦克和裝甲車,隻是通過一些軍工企業的內部合作,有一部分工程師在中國和奔馳等公司參加中國坦克係統工程的研究工作,從1930年開始,德國才開始係統的從中國引入新的T-20和T-25係列坦克,並在此基礎上仿製更符合他們要求的新坦克。

依靠阜康財團在背後的控製,德國的裝甲車和坦克製造工業的發展是非常迅猛的,到1933年,德國的軍工業生產製造能力就重新超過英法。

德國現在的軍工業十五大巨頭分別是巴斯夫化工、歐普公司、西門子公司、德國蒂森鋼鐵集團、克虜伯機械重工、德國萊茵金屬公司、伏爾鏗重工、奔馳公司、MAN公司、博格瓦德公司、亨舍爾公司、梅塞施密特飛機製造廠、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威廉皇家造船廠。

其中由阜康財團控股的企業是巴斯夫、歐普、西門子、蒂森鋼鐵、克虜伯機械、奔馳、伏爾鏗七家,德國萊茵、MAN、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也有阜康財團的股份。

德國現役最好的坦克、飛機、戰艦、槍支、彈藥、炸藥、火炮幾乎都是由阜康財團旗下的公司在提供,在迅速占領法國後,阜康財團就立刻出擊,利用阜康財團原先在法國的人脈和根基,迅速整合法國的機械工業和化工業,對雷諾、索摩亞、阿爾斯通、標致、雪鐵龍、聖納澤爾造船廠、法國化學公司等巨頭企業實施控股和參股,組織這些企業迅速投入到新的生產中。

事實上,這個局麵背後的真相是阜康財團兵不血刃的擊潰了英美財團,而英美法等各國財團、資本家們耗費了巨額資金從阜康財團收回去的法國工業股份,幾乎又以最低廉的價格回到了阜康財團旗下。

在整合法國工業的同時,阜康財團也重新和法國資本家們達成了新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忘記過去,開始展望新的合作和新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