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攤低申購成本法。

如果投資者持有的基金品種與證券市場的關聯度極強,而且適逢證券市場處於運行周期的低穀,或者處於階段性的底部,投資者完全可以購買基金產品,起到攤低基金投資成本的作用。

[2]轉移投資風險,達到防止買基金後越套越深的目的。

當投資者購買了相對高點的基金,正值證券市場的階段性頂部,投資者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止損措施,將股票型基金轉換成貨幣市場基金,並靜觀證券市場的變化,從而選擇最佳的投資時機重新介入。既起到了回避股票型基金淨值下跌的風險,也充分提高了資金的利用效率。

[3]利用優惠的申贖費率鎖定收益。

基金產品中的保 本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天然的投資安全屏障。即便在避險期內投資者購買的基金產品麵臨“套牢”,隻要投資者看淡避險期內基金淨值表現,而持保 本基金到期,將會因優惠的申贖費率,而不必遭受較多的損失。因此,巧妙運用基金產品之間的轉換,也是防基金“套牢”的主要方法。

[4]基金經理更換而導致的基金“套牢”隻是暫時的。

由於基金的淨值與基金的管理風格有密切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受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的影響,因此,基金經理的更換一般都會引起基金淨值的波動,而基金經理策略的調整,同樣會影響到基金淨值,這兩方麵的因素都可能使基金的投資者“套牢”。但這種基金“套牢”現象不會太久,投資者不必盲目進行基金的份額調整。

(4)用基金轉換來規避投資風險。

在股市行情的帶動下,開放式基金出色的業績,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投資目光,一些投資者將基金作為了家庭日常投資理財的工具。任何投資都有風險,麵對潛在的投資風險,有聰明人率先想到了用基金轉換來規避投資風險。

在基金投資中一買一賣的手續費相對較高,一般情況下,每當市場行情不好時,多數投資者都會在反複猶豫之後,選擇贖回基金。然後等待市場出現向好行情時,再申購。這樣做無疑會讓投資者付出很大的投資成本。這個問題,也成為了當下對基金相當感興趣的一些新老“基民”們在基金投資過程中,判斷申購、贖回時機的一個焦點問題。

其實基金投資過程中頻繁買賣是完全沒必要的。現在很多基金公司都為投資者提供了基金轉換的業務,即在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不同基金之間進行轉換,通常的做法是在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與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之間進行轉換。投資者利用基金轉換業務,可以用比較低的投資成本,規避股市波動帶來的風險。一般而言,當股市行情不好時,將手中持有的股票型基金等風險高的投資品種,轉換為貨幣市場基金等風險低的品種,避免因股市下跌造成的損失;當市場行情轉暖時,再將手中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險、低收益基金品種轉換成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以便充分享受市場上揚帶來的收益。

基金公司的基金轉換業務為投資者提供了費率優惠。以廣發旗下的基金為例,由股票型基金廣發聚豐轉換為貨幣市場基金時,隻需支付0.5%的贖回費即可,市場向好時,再由貨幣市場基金轉向廣發聚豐,此時隻需為貨幣市場基金新增收益的那部分基金份額補交1.5%的申購費即可。這樣,市場低迷時,通過貨幣市場基金賺取了穩定收益,而且,再轉為股票型基金時,還省去了那部分資金的申購費。

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最初選擇基金時,應該考慮該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線是否全麵,是否可以在市場波動時進行基金轉換。

(5)管理基金風險的三大對策。

[1]識別和評估基金的風險。

在所有的基金中,我們可以根據其配置風險資產的比例不同,而將基金的風險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保 本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從更細的角度分依次為: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股債平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純債型基金>中短債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者在進行基金產品投資前,識別這些基金風險特征是很重要的。一般在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和基金合同中都有明確的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