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莫忽視基金交易費用。
基金不一定賺錢,但一定要繳付費用。投資人得到專業理財服務,相應必須繳付管理費、認購費、贖回費、轉換費等費用。但是費用過高,也不劃算。尤其是低風險的產品,如債券型基金,本來收益就有限,費用的高低對投資回報更是有較大影響。這些費率水平變化不大,但基金投資於股票和債券的回報卻是起伏不定的。你無法控製市場突如其來的變化,也無法控製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但是你可以控製費用。
(5)投資人利益是否受關注。
基金公司承擔著代客理財的信托責任,應充分關注投資人的利益。較低的費用水平是體現基金公司關注投資者利益的一方麵。另一方麵也體現在對基金資產規模的控製,因為如果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實現其投資策略可能有困難。
2.搶購新基金應冷靜
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好轉,基金的淨值是水漲船高,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基金的“搶購”風潮。新基金難道就一定能夠取得強於老基金的業績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新基金有新基金的優勢,但也有新基金的劣勢。
首先,新基金沒有曆史業績可供參考,投資者買到後隻能“瞎子摸象憑感覺”,這難免會存在一定的業績運作不穩定的風險。
其次,新基金也不是保賺不賠的“原始股”。基金的業績來源於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和運作能力。建倉時點對新基金的未來盈利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建倉時點可能會帶來基金業績的大幅度增長,帶來一定的溢價空間。而在證券市場的相對高位和震蕩行情中,與低穀時建倉相比,其風險概率將大得多。
第三,老基金倉位穩定,但也不是不能進行適度的持倉調整。震蕩中的機會,對於老基金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不是新基金建倉的根本優勢。
總之,投資者在買基金時,關鍵是選擇什麼樣的基金產品,買入後能夠持有多長時間,麵對基金的淨值波動時,又有多大的風險承受能力。新老基金之間並沒有根本性的差別。盲目追“新”就顯得不夠冷靜了。因為買基金畢竟不同於買商品,出現“搶購”風潮,可能就意味著“買不到而價格上漲的情況”。而基金的淨值不會因為搶購就會自然增長。
另外,在看待基金的1.00元單位麵值時,也應當從基金未來成長性上多加考慮。假定投資者買了每份基金單位麵值為1.00元的A基金,在未來的一個月內淨值增長了8%,看似多買了一些份額,而另一隻老基金B淨值是1.3元,同樣的資金看似少買了基金份額,但隻要基金B的淨值增幅超過8%,也應當看成購買老基金是劃算的。因此,以價格高低來評定基金的成長性,也是不科學的。
其實,不論白貓還是黑貓,隻要抓住老鼠都是好貓。而無論是購買新基金,還是老基金,隻要其淨值能夠得到持續性的增長,都應當認為是好基金,才是值得“起早貪黑”搶購的好基金。至於在銀行買、還是券商買更合算,隻是渠道上的不同而已,它們之間也許在手續費的收取上有些差異,但更應注重的是不同基金的淨值增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