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的紮西頓珠被那隻手舞足蹈的狗熊所吸引,便向它爬去。一個真正的牧羊人發現,那隻狗熊頭上頂著的其實是一坨幹牛糞。原來,那是一頭模仿牧羊人的狗熊。紮西頓珠爬進了狗熊的懷抱。三年後,老獵人察絨在熊窩裏發現紮西頓珠跟一隻小狗熊睡在一起。紮西頓珠的父母不要這個像狗熊一樣嘔嘔叫喚的孩子,察絨老爹和阿媽青措便收養了他。察絨老爹把他送來學校的時候,他像狗熊一樣喜歡爭奪地盤。剛來學校的第一天,她發現紮西頓珠的眼睛裏閃爍著野獸的眼睛裏才有的凶光。他左一拳右一腳,甚至用頭和牙齒,把周圍的孩子全都打得鼻青臉腫。孩子們都說,他是個半獸人。現在,紮西頓珠已經變得非常和善了。孩子們第一次吃巧克力時,都說:巧克力真好吃呀。吃完巧
克力以後,她發現桑吉卓瑪一邊吹口琴一邊流眼淚,就問道:
“桑吉卓瑪,你怎麼啦?”
“這麼好吃的巧克力,我想給阿媽留一塊,可是,一不小心,我給全
吃了。”桑吉卓瑪說。就在那時,紮西頓珠走了過來。他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塊巧克力,掰成兩半,一半裝回了口袋,另一半給了桑吉卓瑪。他說:“一半給你阿媽,一半給我阿媽。”
三歲的亞嘎仰起頭,望著她說:
“老師,雲是可以捉到的嗎?我在山腳下,有時候看到雲很低,就跑去捉雲,雲就往山頂上跑。我跑到山頂上捉它,結果它又跑到天上去了。老師,雲跑的時候,一點點,一點點,就像一隻鹿羔兒,慢慢就不見了。”
她像是在聽一個古老的童話。
詩人和她的想法一樣——何必為孩子的將來預作設定。人生未知,但卻遵循命運的軌跡。大道昭彰,總有神秘的宇宙精神決定著塵世間的一切。教育的功能正在於拭去人們心靈上的塵埃,讓人的個體精神能夠敏銳地感知那神秘的宇宙精神並與之契合為一。人類的一切煩惱都源於個體精神與宇宙精神的背離。所以,佛教徒在瑜伽修行中,就有了苦道滅寂這一過程。在格桑梅朵學校,靈修是一門特別重要的課程。靈修使他們感到快樂和幸福。現代科技給人帶來的隻有舒適、方便、快捷,但並不一定會帶來快樂和幸福。快樂和幸福屬於自由的範疇,而自由在物質的世界裏是不存在的。自由隻存在於精神的世界。在精神的世界裏,美是自由的象征。
山的陰影推著時間緩慢地位移。孩子們穿著漂亮的衣服,從教室裏飛出來,在操場上跳舞。戈麥高地上,這個平平常常的黃昏,因為孩子們的歌聲而顯得意義非凡。
三歲的亞嘎說:“老師,人有人的節日,狗也有狗的節日嗎?”她托著雙腮,仔細地思考著這個問題。她覺得這是另一個童話的結尾。
三歲的亞嘎是他的兒子。自從他離開了人世,央金瑪就發誓永不嫁人。雖然央金瑪還一如既往放地牧著牛羊,但她卻像尼姑一樣,過起了修行人的生活。
每當看到三歲的亞嘎,她就堅信,真的有另一個世界。在那裏,我們將坐在山頂,將新寫的詩,讀給彼此聽。你是杜甫,我是白居易,而孫猴女士將在月亮上嘲笑,我們不合時宜的頭腦……在戈麥高地,在寂靜的夜裏,在晨光熹微的紫色牧場上,在日當正午的金沙江滔滔不絕的囈語中,她時常聆聽他的靈魂獨白。對她而言,他從來就不曾離開。從印度來的阿貢仁波切說,應該給他找一個轉世的靈童,因為他是印南寺三十二年前圓寂的喇嘛昂翁彭措的轉世。戈麥高地上的牧民也希望找到他的轉世靈童,因為印南寺的年輕喇嘛江永才讓和大篷車歌舞團的女演員私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