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研究回顧(3 / 3)

在海外學者中黃仁宇的《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其運用定量分析和係統論的研究方法,詳細考察了明代財政製度的主要特點和各種雜稅的征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以上研究,大都采用了大跨度的經濟史研究的範式,對土地和賦役改革采取以時間為線索的專題式研究。這樣雖然能夠使人對明代經濟史研究專題有係統性的了解,但具體到顧鼎臣個人,往往會因為專題設置,被切割在不同的研究專題中,從而缺少統一的論述。

(四)昆山城研究

修築昆山城可謂顧鼎臣政治生涯中最為鄉裏百姓所稱道的功績。昆山城的修築,既表現了顧鼎臣對於家鄉經濟及城防的關注,又涉及他與地方官員的互動,因此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現有對於昆山城本身的研究,多集中在昆山地區,但其中基本上以通俗的文本形式出現,而並非專門的學術研究。

吳奈夫的《明代蘇州的城市建設及其管理》,對明代蘇州地區的城市建設情況進行了梳理,也涉及蘇州城城垣修築問題,但描述較為簡單,也沒有細化至蘇州各縣的城垣修築問題方麵。黃敬斌的《利益與安全:明代江南的築城與修城活動》分析了明代江南城池傾頹失修的原因,通過比較考察了嘉靖三十年後築城小高潮中的修城經費來源,並對築城後的士民在安全與繁榮、便利之間的博弈進行分析,其文資料翔實,分析精到,給予筆者以極大啟發。

對昆山城在抗倭中的作用方麵,馮賢亮的《城市重建及其防護體係的構成——十六世紀倭亂在江南的影響》有較為係統的資料,他分析了明代江南城防疏漏的現狀和產生的原因,以及嘉靖倭亂過後給江南地區城防建設帶來的影響;他的另一篇論文《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護》,選取嘉善縣為論述中心,對當時鄉裏社會抵禦盜賊等變亂和控製地方的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討,指出了匪亂對城市的影響。作者係統化的視角同樣給予筆者較大的幫助。

另外,由於修築昆山城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成功抵禦了倭寇的圍城,筆者對於明代倭寇的相關論著也有所關注,相關研究有王日根的《明代海防建設與倭寇、海賊的熾盛》,對明代官員應對海盜的措施進行了分析,論證嘉靖倭亂產生的根源;李金明的《試論嘉靖倭患的起因及性質》對倭寇的由來,嘉靖倭患起因、性質進行分析,指出倭患大熾是出於日本和嘉靖朝兩方麵因素。但由於此類論文的側重點普遍在“倭寇”方麵,所以僅作為背景材料參考。

(五)明代宗族建設相關的研究

顧氏是昆山望族,而顧鼎臣中狀元無疑是其家族勃興的重要標誌。而學界對於顧鼎臣的宗法製的構想和其家族的宗族建設實踐,卻一直缺乏切實研究。因此,在嘉靖“大禮議”的背景下,對於顧鼎臣的宗族建設的思想及其主張進行研究,不僅進一步完善了顧鼎臣研究的成果,也有助於以其作為個案,豐富明代宗族建設研究的內容。與之相對,對顧鼎臣宗族思想及建設實踐進行研究,也離不開明代宗族建設的曆史背景。

對於明代宗族的考察,學界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此問題展開討論。宏觀是指在理論上對於宗族問題進行分析,科大衛、劉誌偉的《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認為華南地區宗族發展是明代以後國家政治變化和經濟發展的一種表現,文章概括討論了宗族意識形態通過何種渠道向地方社會擴張和滲透,宗族禮儀如何在地方社會推廣,把地方認同與國家象征結合起來研究。科大衛的《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圍繞著珠江口沙田家族的族譜記錄展開考察,著重於王朝史與家族成長的互動。常建華《宋明以來宗族製形成理論辨析》,則對宋明以來宗族製度形成理論進行探討,認為應當把宋以後宗族形成問題從社會文化變遷的角度重新加以審視,關注宋明以來宗族的新與舊、南與北、官與民、國家與宗族、守舊與創新等問題。常建華的《明代宗族研究》,則依據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譜、方誌等明史文獻,從整體上綜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廟祭祖形態和演變,深入研究宗族製度與鄉約推行的關係,著力論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論探討與具體實踐。

微觀則是指具體個案分析,如之前提到的吳仁安在《上海地區明清時期的望族》、《明清時期上海地區的望族及其盛衰消長探微》等具體個案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利用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望族譜牒,詳細探討了江南地區望族的源流和興衰及對明清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麵的影響。望族的興衰直接折射出明清時代社會變遷,從而反映了上海地區明清時期的總體概況。葉漢明的《明代中後期嶺南的地方社會與家族文化》,則討論了家族文化對嶺南地方社會的影響,指出明中葉家族文化在地方上的發展,一方麵是儒家文化對基層社會滲透的結果,另一方麵也是嘉靖年間在“大禮議”問題激起民間修祠祭祖之風的影響下,嶺南庶民土著利用國家認可的倫理規範來確立血緣和地緣組織合法性的過程。常建華的《宗族與風俗: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的縮影——以浙江餘姚江南徐氏為例》,則以明代餘姚江南徐氏為個案,考察明嘉靖萬曆時浙江紹興府餘姚地區的社會風俗變遷,並深刻反映到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觀念。從地方誌以批判的角度記載風俗奢靡,號召人們移風易俗的記述中,反映了地方官的意誌以及地方紳士的主張。

明代宗族的研究,有助於理解顧鼎臣對於宗族建設的看法。顧鼎臣對於宗族的論述,應置於嘉靖初“大禮議”的曆史背景中,其既包括了對時政的委婉批評,也同時包含了對於家族組織問題的討論。從這一角度出發,在通過對顧鼎臣宗族問題主張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嘉靖初年政治的一個麵向,同時也可以了解到顧鼎臣對於其宗族產生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