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賦(1 / 3)

兩年匆匆過去了。

這兩年間,鍾老夫子用盡了心思教阿顏姐妹三人學經義和彈琴。

鍾期子在教導的過程中發現阿顏的智力異於常人,悟性更甚,兩年的時間,在學琴的同時學習經義,不但功課沒落下,反而進步神速,五經本來兩年間他隻教了三本,阿顏卻用課餘時間去學了另外兩本,一般人學經要求倒背如流,阿顏不隻倒背如流,而且好問,所問者不限,或問句意,或問出典,倒不是她問的有什麼特別,而是她的一些想法常和鍾期子契合,要知道,她還隻有十一歲。

那日午間,阿顏和姐姐到了學堂,先生卻未見來,問了阿九,才說先生午睡未醒。一時間三人無聊,看見往日鍾期子教她們用的琴正放在矮桌上,想是鍾先生先叫阿九抱出來的。

阿頻便死活要姐姐彈給她聽,阿頤拗不過她,隻好硬著頭皮上。這時的阿頤已有十四歲,和前兩年的光景大不相同,身高六尺半,四肢修長,偏瘦,頭上隻有一條綠絲帶綁住辮子,穿著繡有柳葉的綠紗外襯,裏麵是一件白色鏽邊裏衣,胸脯微隆,腰間綁了根深綠色的綢帶,瓜子臉,柳梢眉,眼睛偏小些,雙眼皮,目若秋波。

阿頤危坐於琴前,學著鍾期子的模樣緩緩彈奏起來,隻可惜阿頤學藝日淺,隻略微學了些皮毛,雖說把一曲《秋水》完整地彈完,但其間的節奏掌握得不當,甚至彈泛音時左手太慢,結果成了短散音,還好的是五音沒有錯,徵點也都觸按對了。

姐姐一曲彈罷,阿頻就拍手叫好,阿頤起身後瞥了瞥一旁看書的小妹,小臉一下子就紅了。

阿頻注意到姐姐臉色不對,急問原故,阿頤哭笑不得,對阿頻說道:“傻妹妹,姐姐哪裏彈得好了,讓人聽見了不笑話才怪。”

阿頻假裝生氣,說道:“誰說不好了?誰?”看看周圍,隻看到姐姐和妹妹阿顏,急問阿顏:“阿顏,你說!姐姐彈得好不好?”

阿顏聽見姐姐喚她,遂放下手裏的書,從胡凳上站起來,冥思了一會兒,說道:“三姐彈得好不好不是我一人能評說的,全在乎聽的人,四姐你覺著好聽,便是好……”

“阿顏可真會當老好人,誰都不得罪。”阿頻笑著說。

“我說的都是實話,彈琴不光是要學好音律和彈功,更重要的是心境。”

阿頻聽了阿顏一番話,想想覺得好像很有道理,但從年少的妹妹口中說出來,總歸不讓人信服。阿頻詭笑著說:“阿顏說得那麼漂亮,想是很會彈琴,要不彈上一曲兒,讓我和三姐也見見世麵?”

一旁的阿頤雖不認同阿頻胡鬧,但也想見識一下小妹的能耐,記憶中的阿顏好像從沒解決不了的事兒,要是遇到這樣的事兒她會怎麼做,這不由讓阿頤好奇,當即說:“阿顏你不如就彈上一曲兒?”

阿頻沒想到姐姐會應和她,原本想她會幫阿顏解脫,沒想倒變成推波助瀾。

這可怎麼辦?阿顏要是彈不好,下不了台,自己豈不愧死了,原本一句玩笑話現在鬧大了,都怪自己多嘴,喜歡淘些玩笑話來耍玩,這回兒玩火了,死定了……

正在阿頻忐忑不安之際,阿顏卻麵不改色,很自然地走到矮桌前坐下,先用右手撥了一下琴弦,發出“噔”的一聲,又試了試泛音和按音,再逐一試了試七根琴弦,一邊試一邊還用右手轉動琴軫。

一旁的阿頻心想:壞了!阿顏不但不會彈琴,連最基本的規矩都忘了,鍾老頭兒說這琴軫是不能碰的,可阿顏卻胡亂轉動琴軫,這讓鍾老頭兒看見非氣死不可!

心裏為妹妹著急,也惱自己得理不饒人,這回兒把姐妹仨兒都拉下水了,這鍾期子要是發現琴軫被動過手腳,保不定給什麼臉色,說輕的幾天不給上課,說重的直接叫你卷鋪蓋走人也說不定。

正在阿頻坐立不安,一旁的阿頤卻隻盯著小妹阿顏看,看不出半點著慌。

阿頻見姐姐這般平靜,心中不知所措,往日都是姐姐拿主意,現在姐姐不說話,自己也無從憑借,隻好眼見著妹妹阿顏“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