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紅九軍團占領湄潭,駐守縣黔軍第8團潰退鳳崗。紅三軍團進入遵義懶板凳。紅一軍團第2師第6團由團溪經龍坪向遵義進發,在深溪殲黔軍第1營。22時36分,中央軍委電令我各路紅軍迅速休整,準備進入反攻戰。24時,紅一軍團向所屬各部隊下達《關於進城執行政策的規定》。
1月6日,紅一軍團第2時在遵義城外桑木埡至豐樂橋之間與黔軍侯漢佑部交戰。晚黔軍潰敗,紅軍將黔軍俘虜押在遵義城南門。俘虜叫開城門後,紅軍衝進城內與黔軍激戰。黔軍教導師副師長、遵義城防司令侯漢佑從遵義北門退往板橋。紅五軍團集中豬場,並以一部扼守烏江袁家渡、江界河、孫家渡渡口。
王家烈電報:“匪大部渡過烏江。支日分陷湄潭、團溪、向遵義壓迫。七在烏江南岸一部約3000人,經中坪、龍旺河西竄,微午逼近開陽”。
1月7日,紅軍全麵占領遵義城,一軍團向婁山關、桐梓方向追擊,擴大占領區,確保中央機關的安全。晚21時40分,中革軍委在團溪致電各軍團及軍委縱隊:“我2師已襲占遵義,敵由北門潰退,正乘勝追擊中,我野戰軍已到達預定的集中地域。。”
遵義是黔北首府,北倚婁山,南臨烏江,是黔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貴州第二大名城,是漢苗黎各族商旅雲集之所,也是黔北各種土特產的集散地。街上鱗次櫛比的店鋪和樓房,顯示出市麵的繁榮和物產的豐富。這是紅軍長征以來奪取的第一座繁華的中等城市。
1月7日,****命令紅一軍團二師部隊進占遵義城後繼續北進,準備占領桐梓,兵鋒直
指婁山關!同時命令第一師部隊進駐遵義休整。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九軍團分別集結於濫板凳、珠場、湄潭地區,各以一部兵力阻擊敵人,主力進行休整。同時發動群眾,擴大部隊,10天之內就有4000餘人參加紅軍。
九日,****中央及軍委縱隊開始進駐遵義城,縱隊司令劉伯承兼任遵義城防司令。******同周恩來、朱德等隨軍委縱隊於九日下午進入遵義城。
這時,蔣介石得到空軍的偵察報告說紅軍進駐遵義地區後方向不明,批準“追剿軍總指揮”薛嶽的請求,令第一縱隊吳奇偉部集結貴陽、清鎮一帶整訓待命;第二縱隊周渾元部在烏江南岸對遵義方向警戒。這在客觀上給中央紅軍的休整提供了條件。
******、王稼祥等向****中央提出,立即準備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伍修權回憶說:“這時王稼祥、張聞天同誌就通知博古同誌,要他在會議上作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通知周恩來同誌準備一個關於軍事問題的副報告。”
******、張聞天、王稼祥也認真準備發言。經過共同討論,由張聞天執筆寫出一個反對“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報告提綱。******過去在開會時一般都是即席發言,這次也寫出一個詳細的發言提綱。
博古意識到這次會上必有一場爭論,事前進行活動。支持博古的政治局候補委員凱豐曾幾次找聶榮臻談話,要聶在會上發言支持博古。聶榮臻沒有答應。凱豐向博古彙報說:“聶榮臻這個人真頑固!”
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遵義城紅軍總司令部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朱德、陳雲,政治局候補委員有王稼祥、鄧發、劉少奇、凱豐,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有劉伯承、李富春,****、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還有中央秘書長鄧小平,軍事顧問李德及翻譯伍修權也列席會議,共二十人。會議由博古主持,並作了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他對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作了一些檢討,但主要還是強調種種客觀原因。周恩來作副報告,提出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錯誤,並主動承擔了責任。隨後,由張聞天代表他和******、王稼祥作聯合發言,尖銳地批評“左”傾軍事路線。接著,******作了長篇發言,指出: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大轉移嚴重損失的原因,主要是軍事上的單純防禦路線,表現為進攻時的冒險主義,防禦時的保守主義,突圍時的逃跑主義。⒃他還以前幾次反“圍剿”在敵強我弱情況下取得勝利的事實,批駁了博古用敵強我弱等客觀原因來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作辯護的借口。同時,比較係統地闡述了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戰略戰術和今後軍事行動的方向。
會後陳雲在傳達提綱中說:“擴大會中恩來同誌及其他同誌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綱和意見,博古同誌沒有完全徹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凱豐同誌不同意毛、張、王的意見。”
******在六十年代初曾多次講到凱豐當時用反批評的方式來維護博古、李德。他說:
“遵義會議時,凱豐說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著兩本書去打的,一本是《三國演義》,另一本是《孫子兵法》。其實,打仗的事,怎麼照書本去打?那時,這兩本書,我隻看過一本——《三國演義》。另一本《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那個同誌硬說我看過。我問他《孫子兵法》共有幾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麼?他答不上來。其實他也沒有看過。從那以後,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孫子兵法》。”
會議采納劉伯承、聶榮臻的建議,決定紅軍準備北渡長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據地。經過三天熱烈討論,會議還作出下列決定:“(一)******同誌選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誌起草決議,委托常委審查後,發到支部討論。(三)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誌是黨內委托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遵照會議的決定,洛甫根據******的發言內容起草了《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經政治局通過後印發各支部。決議指出,“軍事上的單純防禦路線,是我們不能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主要原因”;同時充分肯定了******在曆次反“圍剿”戰役中總結的符合中國革命戰爭規律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戰術原則。
遵義會議後不久,在常委中重新進行分工,由張聞天替代博古負總責;以******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
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依據民主集中製的原則,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中央的組織問題,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統治,確立了******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走自己的路”,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在身處逆境的情況下,經曆了長時間被孤立的痛苦磨練,他深切地領悟到團結大多數的極端重要性。長征路上,他在中央領導層中一個一個地做工作,讓正確的意見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這才實現了遵義會議的巨大轉折。賀子珍說:遵義會議後,******對我感歎地講:“辦什麼事都要有個大多數啊!”她比別人更清楚地察覺到:“******在遵義會議以後,有很大的變化,他更加沉著、練達,思想更加縝密、周到,特別是更善於團結人了。”
遵義會議後的新的中央,改變“左”傾宗派主義的幹部政策,對犯了錯誤的人既嚴肅批評,又熱情團結。同時,對以前受到錯誤打擊的人進行平反。江華回憶說,“毛主席有發言權了,我們這些受錯誤路線打擊的人,也逐漸得了‘赦免’。”羅明回憶道:“遵義會議後,******同誌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線打擊的幹部。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通知劉曉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我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被誣陷為江西“羅明路線”代表的鄧小平,在遵義會議前已被任命為****中央秘書長。對被誣陷為“羅明路線”在軍隊中的代表而被開除黨籍判刑五年的蕭勁光,遵義會議剛開完,周恩來就向他宣布:“會議認為,你的問題過去搞錯了,取消了對你的處分,決定恢複你的黨籍、軍籍,中央還考慮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
當時的戰爭形勢是:蔣介石已經意識到了“****”紅軍的出路除了東入湖南同紅二、六軍團會合,還有北進川陝邊區同紅四方麵軍會合。已經下決心在烏江西北的川黔邊境地區
將“****”殘匪消滅!具體措施是:調集其嫡係薛嶽兵團和黔軍全部,滇軍主力和四川、湖南、廣西的軍隊各一部,向遵義地區進逼。到了1月中旬時,薛嶽兵團2個縱隊8個師已經尾追紅軍進入貴州,集結於貴陽、息烽、清鎮等地,先頭已進至烏江南岸;黔軍以2個師擔任黔北各縣城守備,以3個師分向湄潭及遵義以南的刀靶水,懶板凳進攻;川軍14個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2個旅已進至鬆坎以北的川黔邊境;湘軍4個師位於湘川黔邊境的酉陽至銅仁一線構築碉堡,防堵紅軍東進;滇軍3個旅正由雲南宣威向貴州畢節開進;桂軍2個師已進至貴州獨山、都勻一線。
蔣委員長鬧這麼大的動靜也不單是為了區區三萬紅軍殘兵,入黔追剿共軍是一石二鳥之計,蔣介石一直視半獨立的西南為巨大隱患,總想拔去,按總裁本人的話說就是:“川滇黔三省各自為政,****入黔我們就可以跟進去,比我們專為圖黔用兵還好”。隻要掌握貴州,委員長既可扼桂,又可圖滇,因此不惜重兵,大修碉堡,以圖長期據守,蔣介石是絕對不會允許紅軍在貴州立足的,因此,黎平會議和後來作出的諸多決定在戰略上是不切實際而且也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