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八)(1 / 3)

土城戰役

今天的人們大都對“四渡赤水”這個詞極為熟悉,這主要是因為據非正史記載,******

曾自稱: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但是,假如具體分析“四渡赤水”的過程,就會發現,誰也沒有從開始就策劃“四渡赤水”之類的軍事行動,四渡赤水是被逼出來的,甚至本來可以避免這一番折騰:因為畢竟在四渡赤水的係列戰鬥及行軍中,紅軍一線部隊因體力透支便減員近半!

要從渡過赤水河就算一次的話,****的紅一軍團卻是多渡了兩個往返,也就是說:紅

一軍團曾兩次“四渡赤水”。不過,屬師級戰術行動,於大局無關。但****額外的“四渡赤水”其原因與後來的紅軍全軍四渡赤水一個樣:都是被逼出來的。

直接起因就是近年來才見於書著的紅軍長征中的敗仗之一:土城子戰役。

1935年1月19日,遵義會議上恢複******的軍事指揮權後,根據劉伯承和聶榮臻二人建議,中央紅軍由赤水河北出,於瀘州南岸的蘭田壩至上遊的納溪、江安一線北渡長江,與四方麵軍會合,創建川西北根據地。1月19日,中央紅軍分為左、中、右三路縱隊從遵義、桐梓一帶出發,向西北部赤水河畔的土城、赤水一帶前進。

1月23日晚22時,中革軍委於習水境內的新羅壩向各軍團下達了接近赤水河時注意事項和各軍團應到達地域的電令:紅九軍團於赤水縣城下遊20裏處東岸一帶;紅一軍團赤水縣城至以南地域;紅三軍團元厚至土城一線。並要求各部隊到達預定地域後,要查明當地渡赤水河的渡河點,徒涉場地以及左右岸的地形要點,迅速驅敵並架設浮橋。

1月24日,一軍團攻占黔西北軍事重鎮土城。與此同時,中央縱隊前衛五軍團先頭營於梅溪河與從江津南下截擊的川軍郭勳祺部相遇發生戰鬥。至此,川軍郭勳祺部兩個旅六個團奉劉湘之命尾追中央縱隊不放,成為中央紅軍西渡赤水河的包袱。

1934年12月下旬,當川軍統帥劉湘獲知中央紅軍進入貴州後,已預計到了中央紅軍北上四川的可能,於是劉湘在給重慶二十一軍第六期軍官教導團學員講話時說:如果發現中央紅軍有入川的意圖時,就應當采取“北守南攻”的作戰方針。劉湘認為碉堡戰術太呆板,必須同機動部隊配合才能發生效用。他認為以往在川北對紅四方麵軍作戰太被動,今後對西進的中央紅軍一定要采取主動進攻的戰法,在中央紅軍未入川境之前,就要把他堵住,並且一定要把這場戰爭推到省外去打。為此,1935年1月16日,當中央紅軍進占遵義後,劉湘和他的長江南岸剿共總指揮潘文華在瀘州緊急召開軍事作戰會議,鑒於中央紅軍已占領桐梓一帶,劉湘認為中央紅軍有可能從綦江北出攻取重慶,於是在黔軍潰退到鬆坎一帶時,劉湘便命令川軍第三路總指揮廖澤指揮穆肅中部共兩個旅六個團到貴州境內的鬆坎、正安等地防堵中央紅軍,並密切關注鬆坎正麵紅一軍團的動向。

1月26日,當中央紅軍全部行進到土城至葫市一帶赤水河峽穀,而北麵黃陂洞和複興場的一軍團、箭灘的九軍團均與前來堵截的川軍接觸並猛烈交火時,川軍南岸總指揮潘文華感到合圍中央紅軍的攻勢已經形成,於是命令郭勳祺和廖澤指揮的四個旅火速向東皇場至土城方向猛追,並通報劉湘指令:凡參與此役圍剿的各路川軍,“應抱必死之作戰決心,在赤水河峽穀全力圍剿中央紅軍”!

川軍的這個作戰部署是,劉湘認為:中央紅軍總司令朱德和總參謀長劉伯承兩人都是川省籍的著名軍事家,並且兩人都在瀘州駐過軍,在那一帶人民中有很高的威望,加上地形熟悉,一但中央紅軍渡過赤水進入瀘州附近,紅軍渡江就已成定局,到那時川局當不堪設想……因此劉湘把在土城地區圍剿中央紅軍看成是能否堵住中央紅軍渡過長江的決定性一戰。

對此,郭勳祺後來也回憶說:“如果土城一戰川軍被打垮,中央紅軍一定從瀘州渡江,就不會有後來的渡金沙江、大渡河,走雪山草地了!”從郭勳祺的這段話中,還可以看出一個問題,就是:“土城戰役是導致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的決定因素。”雖然中央紅軍改變北渡長江的作戰計劃是在“土城戰役”後的2月7日,但是由於“土城戰役”中紅軍傷亡較大,部分連隊已不成建製,加上傷員太多,急需休整和整編,因此2月7日中革軍委采納彭德懷和楊尚昆兩人關於部隊急需休整的意見,命令中央紅軍放棄渡江計劃,向紮西集中,以便休整部隊和創建川滇黔邊區根據地,“並爭取由黔西向東的有利發展”,於是才有了後來的二、三、四渡赤水。

因此說“土城戰役”對於中央紅軍和川軍來說,都是能否渡過長江的決定性一戰,它是中央紅軍的一場“渡江戰役”。由這場戰役而導致了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這是以往的研究中被人們忽約了的問題。

土城戰役作戰時間上起1月24日,由中央縱隊五軍團三十九團在梅溪河阻擊川軍郭勳祺部前衛第八團的戰鬥而拉開序幕,止於28日晚對潰守風村壩泥埡坪的郭勳祺、廖澤兩部的攻堅戰,曆時五天,作戰地域範圍東起良村的梅溪河,北到赤水縣的複興場、黃陂洞、箭灘(官渡北側)等地。國龘民黨將帥李以劻則認為,“土城戰役”的作戰地域範圍還包括2月2日至3日紅一軍團對敘永縣城的攻堅戰。

敘永的守城川軍是劉湘設置在土城地區圍殲中央紅軍的西部防線,是“土城戰役”最後作戰的西部戰場,也是“土城戰役”結束的最後一戰。因此,“土城戰役”的整個作戰時間應該是10天。而“土城戰役”的中心戰場是在土城附近,劉湘和潘文華兩人都把在土城一帶圍殲中央紅軍作為這場戰役的主要目的,因此稱為“土城戰役”(土城附近中心戰場的作戰範圍又包括貓貓岩、青杠坡、鳳凰嘴、三鍋樁等四個戰場)。因此“土城戰役”涉及的地域範圍包括川、黔兩省邊鄰地區的赤、鰼、敘三個縣,作戰地點分為梅溪河、青杠坡、貓貓岩、鳳凰嘴、三鍋樁、複興場、黃陂洞、箭灘和敘永城等九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