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一)巧渡金沙江(3 / 3)

我馬上派羅貴波和霍海元同誌率先遣連直撲江邊。約半夜十二點,他們搶占渡口成功。立即利用找來的兩隻船,把一個排送到江北岸。因為我軍行動神速、隱蔽,敵人完全沒有料到來得這麼快,因此毫無準備。我先遣連渡過金沙江,趕到對岸厘金局時,裏麵正在砰砰啪啪打麻將。當地群眾領頭去叫門,說是來納稅的;他們正玩得熱鬧,有人吆喝道:深更半夜來納稅,不開門,明天來!

群眾向來十分痛恨厘金局,上去一腳把門踢開。我們的人進去,繳了保安隊的槍,沒收了厘金局的全部稅款,完全控製了渡口兩岸。我軍幹淨利索地搶占了皎平渡渡口,無一傷亡。

幹部團渡江後,立即按照劉伯承的指示,令其主力翻過中武山,打垮憑險阻擊之敵1個營,直插通安鎮,擊潰敵人的援兵,直趨會理城下,為中央紅軍主力渡江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5月4日,紅一軍團主力趕到龍街,準備渡江。但是,由於此處江寬水急,敵機經常低空襲擾,架設浮橋沒有成功,遂奉中革軍委命令,沿江而下,到皎平渡過江。為了迷惑敵人,紅一軍團留下少數部隊和工兵,繼續架設浮橋,作出渡江姿態。龍雲、薛嶽根據這一情況,判斷紅軍主力要由龍街渡江,即一麵派飛機轟炸,一麵限令其主力於5月8日前趕到金沙江邊“殲剿”紅軍。孫渡對《雲南日報》記者發表談話,吹噓將把紅軍“追到江邊解決”。紅軍本來就沒有架成的浮橋,被說成“完全炸毀了”,飛行隊長竟得到了蔣介石1萬元的獎金。

在此期間,左縱隊紅三軍團搶占了洪門渡口,因船隻少,水流急,不能架橋,大部隊難以迅速渡江,遂按中革軍委決定,除留紅十三團在洪門渡江外,主力改由皎平渡過江。

5月6日,追敵先頭部隊1個師進到團街,擔任後衛的紅五軍團在軍團長董振堂指揮下,利用有利地形,堅決抗擊追敵,掩護主力紅軍渡江。該軍團廣大指戰員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連續打退敵人三次進攻,圓滿地完成了保障任務。

在皎平渡,劉伯承過江後看到水深流急,無法架橋,便在北岸山洞裏設立了渡河司令部,製定了《渡河守則》。大部隊到達後,便立即開始渡江。******、周恩來、朱德、陳雲等渡江後,都直接參加了渡江的指揮工作,陳雲還擔任了渡江指揮部政委。開始,僅靠原有的兩隻船,在急流中往返一次需40分鍾,每晝夜隻能渡1200人左右。如果照此速度,全軍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渡完。後來在船民張朝壽等人的幫助下,又找到了四隻大船,並聯絡了川滇兩岸35名船工,大大加快了渡江進度。在緊張的日日夜夜裏,紅軍首長親自和船工一起開會,向船工宣傳革命道理。紅軍當時給養困難,還殺豬宰羊,優待船工,並給每人每天發五元的工資,船工們個個願為紅軍出力。當時參加劃船的老船工張朝滿回憶說:

“我們共有六隻船,其中三丈二長的大葉子船二隻,二丈八長的二葉子船四隻。大葉子船每隻每次渡六十人,二葉子船每次渡四十人。渡江指揮部規定,多一人不行,少一人也不行,紀律非常嚴。每一隻船配備一名紅軍,協助我們船工工作。我們三十六名船工由張朝壽負責帶領,紅軍親熱地稱呼他是‘船長’。每隻船有六名船工,三人一班,來回劃船十次,又另換一班,歇人不歇船。大致上,我們劃船一小時,下來休息一小時,然後又上,如此循環不停。我們雖然不得整夜睡覺,但當時都是二三十歲年青力壯的人,首長從思想到生活又十分關心,尤其是日日夜夜像節日遊行示威那樣的熱烈氣氛,深深感染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劃了九天九夜,精神還仍然很興奮。

“我們連日連夜劃呀劃呀,手臂劃腫了,腳也站酸了,可是精神上無比愉快,老感覺有使不完的勁。”

是的,沒有這些船工的全力協助,紅軍就不能順利渡過金沙江,他們為紅軍的渡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後來,紅軍又找到一隻打魚船,這樣就有了七隻渡船,至9日,除紅三軍團第十三團從洪門過江,紅一軍團一個野戰醫院從魯車渡過江外,紅一、紅三、紅五軍團和軍委縱隊全部從這裏渡過了金沙江。劉伯承在回憶中說:“我軍就依靠絞〔皎〕平渡七隻小船,經過九天九夜全部渡過江去。第二天,敵人的大隊人馬才趕到,而這時候,船隻已經燒毀,紅軍早已遠走高飛了。”

在此期間,單獨行動的紅九軍團,也由會澤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了金沙江。

5月11日,敵第二路軍薛嶽所部第十三師先頭別動隊趕到金沙江邊時,紅軍早已進到會理地區集結休整,追敵隻有望江興歎,無可奈何!

渡過金沙江後,黃鎮等創作了名為《一隻破草鞋》的活報劇,滿懷激情地歌頌了紅軍搶渡金沙江的勝利,辛辣地諷刺了敵人追擊千裏,隻揀到紅軍丟下的一隻破草鞋的狼狽相。紅軍戰士看了紅五軍團“猛進”劇團演出的這個活報劇,個個捧腹大笑!

從此,中央紅軍跳出了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敵人圍殲紅軍於川、黔、滇地區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方針,取得了前進中的主動權。這是紅軍長征中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一次精彩的軍事行動,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就連在遵義會議上剛被罷免軍事指揮權不久的李德,也承認紅軍“渡過金沙江以後,在戰略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比較有利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