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7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四)爬雪山(3 / 3)

當時,****等都不到30歲,爬雪山已這樣困難,那些年過50或將近50歲的人,如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謝覺哉、朱德等年紀大的人,就更加艱難了。特別是朱德,他雖然有一匹馬,卻讓給了傷病員,自己背著糧食和戰士一樣爬山。除此之外,他還要指揮軍隊,在爬山前他檢查每一支部隊,過雪山後又到各部隊巡查。徐特立當時已年近60歲,頭發斑白,牙齒都脫落了,但他的生活一如士兵,很少騎馬。林伯渠、董必武、謝覺哉等,也都已經50歲左右,仍和戰士們一樣爬雪山。董必武後來向美國記者史沫特萊介紹爬雪山時的艱難情景說:

天剛蒙蒙亮,我們就出發了。簡直沒有路,……我們就對準峰頂附近那個缺口,筆直地向上爬。濃霧環繞,大風凜冽,剛到半山,就下起雨來了。我們越爬越高,又撞上了讓人擔驚害怕的冰雹。空氣越來越稀薄,呼吸越發困難。講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冷得人連呼氣都凍了冰,手和嘴唇凍得發紫。有些人和牲口一步沒走穩,就掉在冰河中,從此訣別。那些坐下來休息喘喘氣的,就在原地凍僵。……

到了暮色蒼茫時,我們在海拔一萬六千英尺的高度上翻過了大山,那天晚上,我們就在人跡罕至的山穀中露營。我們大家都筋疲力竭地躺下休息,朱將軍卻照往常一樣,到四處巡查。他一路上和部隊一同跋涉,疲勞不堪。但是他的例行巡查卻是無論如何中斷不了的。……

為了避開敵人的轟炸機,我們在半夜就起來了,開始爬第二個山頭。天下著大雨,後來又變成大雪,冷風像刀子一樣吹打我們的身體,又有很多人在嚴寒和力竭之中死去。

提起這座山的最末一個山頭,真令人膽寒。我們估計,從山腳到山頂共長八十裏地。我們的人在這裏一死就是好幾百。他們想坐下歇歇腿、喘喘氣,就從此站不起來了。沿路,我們不停地彎下腰去,想拉他們站起來,可是發現已經咽了氣。……

爬雪山時最困難的還是婦女。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參加長征的女幹部有30人,她們是:蔡暢、鄧穎超、康克清、賀子珍、劉英、劉群先、李堅真、李伯釗、錢希均、陳慧清、廖似光、謝飛、周越華、鄧六金、金維映、危拱之、王泉媛、李桂英、甘棠、危秀英、謝小梅、鍾月林、吳富蓮、楊厚珍、蕭月華、李建華、曾玉、劉彩香、丘一涵、吳仲廉。到達紮西後,甘棠和李桂英被留下參加川滇黔邊的遊擊戰爭;到達北盤江地區時,謝小梅又被決定隨丈夫羅明去貴陽開展工作。所以,自始至終參加長征的中央紅軍女幹部共27人。除此之外,參加中央紅軍長征的,還有女戰士蔡雲香、劉釗等人。

女同誌的身體本來一般不如男同誌,加上她們有的已經體弱多病,有的剛生過小孩或正在懷孕,因此爬起雪山來特別困難。當時女戰士王泉媛正趕上來例假,在風雪嚴寒的侵襲下,腹部痛得像刀絞似的難忍。戰友們見她臉色蒼白,忍痛咬牙,都關切地詢問,她說:“沒事,能走!”她和戰友們互相攙扶著,步履艱難地向前移動,終於翻過了這座大雪山。[7]李堅真看到有的馬夫、運輸員都暈倒了,便和戰友們鼓著餘勁,咬緊牙關,跪著爬行,不但自己過了雪山,還把傷病員及擔架、藥箱等全部拉過了這座大山。

大雪山雖然難以逾越,但是,紅軍指戰員們靠著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互相之間的團結互助,終於把這座人跡罕至的大雪山踩在了腳下。聶榮臻在回憶中即說:“就整個來說,我們全靠萬眾一心,群策群力,互相幫助,發揚了階級友愛,勝利地越過了夾金山。我也和大家一起,因為想到我們盼望已久的四方麵軍的戰友就在山腳下,自己也說不清當時是哪裏來的那一股體力,硬堅持著越過了雪山。”蕭鋒在日記中也記述道:“一路上,大家發揚團結互助精神,看到年紀大身體弱的同誌就扶護。真是階級感情深似海!”

在先頭部隊翻越夾金山後,中央紅軍主力也於6月17日翻越夾金山,另一支小部隊――紅一軍團第一師,在師長李聚奎、政委黃、政治部主任譚政的率領下,也沿著寶嶺西河經五龍、隴東、中崗、土巴溝等地,於18日翻越了夾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