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9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六)(3 / 3)

包座位於鬆潘以北的包座河畔,分為上、下包座,包座河橫貫南北,時值雨季,水深流急。紅軍要北上甘南,必須打下包座。鑒於擔負後衛任務的紅3軍還沒走出草地,開路的紅1軍又比較疲勞,徐向前主動向中央與******建議,由紅四方麵軍部隊擔負進攻任務。******批準了這一請求。

國民黨軍第49師沿著鬆潘通向包座的大道開進,於29日下午到達了距上包座約15公裏之鬆林口。伍誠仁為黃埔軍校畢業生,並在第49師整編後被蔣介石委任為師長,傲氣十足。雖然其在此前的作戰中領教過紅軍的厲害,但伍誠仁堅信走出草地的紅軍已經是疲憊之師,沒有能力與他裝備精良的部隊抗衡,因而下令部隊連夜進攻。

黃昏時,戰鬥打響。紅264團稍作抵抗即向大戒寺東北後撤,誘敵深入。伍誠仁誌得意滿,將師部及師直屬隊移駐大戒寺,邊向胡宗南報捷,邊下令部隊全線向北推進。紅30軍部隊沉著應戰,以一個團節節阻擊,依托一些小的山頭邊打邊撤,逐步將敵誘入預設陣地。

31日下午,敵第49師全部被誘進了紅30軍的伏擊圈。這裏是一個山穀,山上全是原始森林,紅30軍部隊隱藏在叢林之中。伍誠仁將紅軍的邊打邊撤誤以為是節節敗退,命令全軍放膽前進。17時,衝鋒號四起,紅30軍部隊一齊出擊,衝下山坡,撲向敵群。

經過數小時激戰,敵第49師大部被殲,伍誠仁受傷後乘夜逃竄。與此同時,紅4軍在軍長許世友指揮下,向求吉寺之敵發起攻擊,殲敵1個營。

包座戰役,剛剛走出草地的紅軍以疲憊之師攻擊敵人精銳之旅,斃傷敵4000餘人,俘8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糧食、牲畜,取得了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的第一個重大勝利,

九月一日,******、徐向前、陳昌浩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要左路軍迅速東進,同右路軍靠攏。在等候期間,右路軍進行了休整。******在巴西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又提出要重新進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教育。

九月初,在中央一再催促下,張國燾才命令紅五軍進抵墨窪附近,但接著又下令紅五軍全部返回阿壩。

他的分裂活動更加變本加厲:一麵致電左路軍駐馬爾康地區的部隊,要正在北上的軍委縱隊移到馬爾康待命,如其不聽,“則將其扣留”;一麵致電陳昌浩、徐向前轉中央,再次表示反對北進,堅持南下,並稱“左右兩路決不可分開行動”。九月九日,又背著中央另電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陳昌浩接電後當即去中央駐地反映南下意見,結果挨了一頓批評回來。中央當天向張國燾複電,說“陳談右軍南下電令,中央認為是不適宜的……”。當晚******親自來到徐向前住處,最後一次探詢徐向前的態度。徐向前回答:四方麵軍分為兩半,恐怕不好。******見徐如此表態,失望而歸。當時彭德懷因為擔心四方麵軍對中央會有異動,秘密地把一團人布置在中央所在地周圍警戒。甚至向******請示:為了避免兩軍內訌,在必要時可不可以扣押人質?******答道:不可。

當晚,******在阿西同張聞天、博古、王稼祥和病中的周恩來等開緊急會議,當機立斷地決定率紅一、三軍團迅速脫離險區,立即北上,並且通知已經北上俄界的****、聶榮臻,行動方針有變化,要他們在原地待命。同時,以中央名義致電張國燾,嚴肅地指出:“右路軍南下電令,中央認為完全不適宜的。中央現懇切地指出,目前方針隻有向北是出路,向南則敵情、地形、居民、給養都對我極端不利,將要使紅軍受空前未有之困難環境。中央認為北上方針絕對不應改變。左路軍應速即北上”。

在出發北上前,發布******寫的《共產黨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誌書》。指出: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稀少,糧食缺乏,敵人在那裏的堡壘線已經完成,我們無法通過。“對於紅軍,南下是沒有出路的。南下是絕路。”“你們應該堅決擁護中央的戰略方針,迅速北上,創造川陝甘新蘇區去。”

北上紅軍淩晨二時出發,******率部在前,彭德懷率部在後掩護中央機關北上。天明時,******看到葉劍英率軍委縱隊一部分趕了上來,十分高興地說:“哎呀!劍英同誌你來了,好!好!”當時在場的伍修權回憶道:“正談話時,四方麵軍的副參謀長李特騎馬趕來了。他大喊:‘原來四方麵軍的同誌,回頭,停止前進!’‘不要跟機會主義者北上,南下吃大米去!’毛主席勸阻他,他就同毛主席吵架。”“毛主席還是規勸、開導他,說北上的方針是中央政治局決定的。但是李特就是不聽,強拉原四方麵軍的同誌跟他走。”“當時有的同誌對李特的行為很氣。毛主席還說:‘捆綁不成夫妻。他們要走,讓他們走吧!以後他們自己會回來的。’”

這次北上,連李德都表示同意。他對宋任窮說:“我同你們中央一直有分歧,但在張國燾分裂的問題上,我擁護你們中央的主張。”

九月十二日,北上紅軍到達俄界的第二天,******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報告和結論。他說:我們現在背靠一個可靠的地區是對的,但不應靠前麵沒有出路、後麵沒有戰略退路、沒有糧食、沒有群眾的地方。“所以,我們應到甘肅才對,張國燾抵抗中央決議是不對的。”會議同意******的意見,通過《關於張國燾同誌的錯誤的決定》,指出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堅持向川康藏邊境退卻方針是錯誤的。中央同張國燾的爭論,其實質是由於對政治形勢的分析與敵我力量估量上存在著原則的分歧。中央號召紅四方麵軍的同誌團結在中央周圍,同張國燾的錯誤傾向作堅決的鬥爭。

俄界會議決定,把紅一軍、紅三軍、軍委縱隊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為司令員,******為政治委員;以******、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成立五人團領導軍事工作。此時,全軍隻剩下7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