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0章 紅一方麵軍長征(十七)(1 / 3)

會師陝北

俄界會議後,****中央率陝甘支隊迅速北上。這時,紅軍麵對的是已被國民黨新編第十四師魯大昌部控製的天險——臘子口。這個山口隻有三十米寬,過後就是甘南的開闊地帶。如果國民黨的胡宗南等增援部隊趕到,把山口嚴密封鎖起來,要進入甘南就十分困難了。

臘子口,可謂險峻已極。長征途中他們經過的險關不算少了,但像這樣險惡之地還沒見過。小小的口子,不過30米寬,兩麵都是絕壁,形成一個長達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臘子河從這道縫隙裏奔流而下,河上架著一座木橋,成了兩山間唯一的連接點。橋頭築有堅固的碉堡,橋西是縱深陣地,橋東山坡上築滿了三角形碉堡。臘子口後麵沒有倉庫,屯積著大批糧食,敵人做了長期死守的準備。橋頭守軍兩個營,整個臘子山梯次配備了一個旅。在岷州城內,還駐紮著魯大昌4個團的主力部隊,隨時可以增援。

******下達了“兩天之內拿下臘子口”的命令,除了拿下臘子口,紅軍別無出路。

9月17日下午,****親臨前沿,指揮紅二師四團向臘子口發動了試探性強攻。可是由於地形不利,兵力無法展開,從下午攻到半夜,連續衝鋒十幾次都沒有成功。半夜時分,隻得下令部隊暫停進攻,重新研究作戰方案。

****根據新偵察到的情況和前沿戰士的建議,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政委楊成武率領第六連由15名戰士組成3個突擊小組,輪番向橋頭突擊。從正麵進行夜襲,奪取木橋;如果偷襲不成就連續發動進攻,達到疲勞敵人,消耗敵人彈藥,造成敵人恐慌的目的。

另一路由團長王開湘親自率領營長胡炳雲,指揮第一、第二連,悄悄地迂回到臘子口右側,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守軍後麵去。嚴格說,這是紅軍的首次山地攻堅戰,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戰鬥再次打響,正當正麵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刻,迂回部隊已摸到臘子口右側峭壁下。一個善於攀山的苗族士兵手持帶鐵鉤的長杆,順著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後將事先接好的綁腿纏在樹幹上放下來,後來的紅軍戰士拉著綁腿一個接一個地全部偷爬了上去。紅軍突然出現在守軍後方!

守軍腹背受擊,大驚失色!一部被殲,其餘潰逃。拂曉,紅四團成功占領臘子口,紅軍陝甘支隊北上的通路打開了!

******、周恩來、彭德懷等率領主力紅軍翻越岷山,在九月二十日進入甘肅南部宕昌縣的小鎮哈達鋪。這就是******詩中所寫的:“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他出席在哈達鋪舉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討論中說:我們現在的幹部是精華,應該注意保護。組織部應該調查了解幹部,既要了解高級幹部,又要了解中下級幹部。部隊在這裏整編為三個縱隊,共七千多人。

司令員彭德懷(元帥)政治委員******副司令員****(元帥)參謀長葉劍英(元帥)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政治保衛局局長羅瑞卿(大將)

第一縱隊(由原第一軍,即紅一軍團改稱)司令員****(兼,元帥)政治委員聶榮臻(元帥)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政治保衛分局局長袁國平宣傳部部長鄧小平組織部部長譚政(大將)

第一大隊(由紅一團改稱)大隊長楊得誌(上將)政委肖華(任職9月,上將)總支書記周冠南

第二連連長孫繼先(中將)

第二大隊(由紅二團改稱)大隊長龍振文(9月犧牲)李英華(10月犧牲)梁興初(10—11月,中將)政委黃蘇(任期9月)鄧華(9—11月,上將)

第四大隊(由紅四團改稱)大隊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上將)政治處主任譚冠三(中將)

第五大隊(由紅五團改稱)大隊長張振山政委賴傳珠(代,9月,上將)參謀長王秉璋(中將)

第二縱隊(由第三軍,即紅三軍團改稱)司令員彭雪楓政治委員李富春副司令員劉亞樓(上將)參謀長肖勁光(大將)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兼,大將)供給部部長周玉成(9—10月,中將)衛生部部長饒正錫(中將)政治委員李誌民(上將)

第十大隊(由紅十團改稱)大隊長黃珍(10月犧牲)李天佑(10—11月,上將)政委楊勇(上將)

第十一大隊(由紅十一團改稱)大隊長鄧國清政委王明(即王平,上將)

第十二大隊(由紅十二團改稱)大隊長姚喆(任期9月,中將)政委蘇振華(上將)參謀長何德全(中將)

第十三大隊(由紅十三團改稱)大隊長彭雪楓(兼,任期9月)陳賡(9—11月,大將)政委張愛萍(上將)

第三縱隊(由****中央機關、軍委第二、四局、國家保衛局、總政治部、幹部團、紅軍總部直屬隊編成)司令員葉劍英(兼,元帥)政治委員鄧發政治部主任蔡樹藩(兼)參謀長張勁武(中將)政治保衛局局長許建國

隨營學校(由原幹部團改稱)校長周昆政委宋任窮(上將)政治處主任莫文驊(中將)

在哈達鋪,******從當地找到的報紙上了解到陝北有相當大的一片蘇區和相當數量的紅軍。當天,******在陝甘支隊團以上幹部會上提出到陝北去。聶榮臻回憶他是這樣說的:“‘我們要北上,張國燾要南下,張國燾說我們是機會主義,究竟哪個是機會主義?目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我們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陝北去,那裏有劉誌丹的紅軍。我們的路線是正確的,現在我們北上[抗日]先遣隊人數是少一點,但是目標也就小一點,不張揚,大家用不著悲觀,我們現在比一九二九年初紅四軍下井岡山時的人數還多呢!’”

陝甘支隊第一縱隊向北行進,二十七日到達通渭縣榜羅鎮,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正式確定把****中央和陝甘支隊的落腳點放在陝北,“在陝北保衛和擴大蘇區”。

陝甘支隊北上過程中,****中央始終懸念著被張國燾拉回去的七八萬紅軍。九月中旬,****中央再次致電張國燾等,指出張國燾多次違抗中央命令,犯了逃跑主義的錯誤。同時提出:“中央為了中國蘇維埃革命的利益,再一次的要求張總政委立即取消南下的決心及命令,服從中央電令,具體部署左路軍與四軍、卅軍之繼續北進。”最後強調,“此電必須轉達朱德、劉伯承。”“立複。”但是,張國燾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竟在四川理番縣卓木碉另立“****中央”,宣布“開除”******、周恩來、博古、張聞天中央委員及黨籍,對楊尚昆、葉劍英“免職查辦”,公然進行分裂黨、分裂紅軍的活動。

這時,蔣介石得知紅軍已突破臘子口,害怕紅軍進占天水,威脅西安,急忙調胡宗南等部集中天水一線,防止紅軍東進。

紅軍陝甘支隊卻繼續北上,跨過西(安)蘭(州)公路,攀登海拔三千米高的六盤山,衝破了國民黨軍隊的最後一道封鎖線,陝北蘇區已經在望。******登上六盤山頂峰時,心潮澎湃,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