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dai同人誌之光緒之治(3 / 3)

四人中壓軸的馬峰,次閣會議戲稱的起初的“民口三傑”,後來的“民口四大天王”的領袖,其貢獻也是當之無愧。他作為帝國教育總局、帝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帝國科學院、帝國工程院五大機構的建立者,不但將科舉製度變成現代的公務員考核製度,而且將新學教育體係一直建立到農村,並提出了在光緒三十年實現全民普及小學文化的口號;他作為帝國醫療衛生總局的創建者,將中醫和西醫共同納入了新生的,從中央一直到地方的帝國社會福利體係,其目標是十五年內實現在90%的城市人口和50%的農村人口可以享受到五百一十種“欽定生活必需藥品”的補貼供應(光緒二十年中華製藥廠建立,使這個計劃在光緒二十五年就提前完成了);他作為帝國標準總局的創建者,為帝國通產總局提供了標準的規範和全麵質量管理的體係(他出版的《全麵質量管理》一書在全世界廣為翻譯流傳,使得他在三十年後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者)。光緒十九年《媒體法》頒布(因為其中超前定義為媒體為“一切公共信息的載體”,後來最高法院曾專門出具司法解釋闡述“公共信息”的概念)和次年國家新聞總署的建立,更是為帝國“公武合體派”控製輿論、主導改革提供了宣傳機器。

然而這些貢獻加起來,依然遠遠比不上他每次在帝國科學院和帝國工程院的聽取彙報後作的指導性發言。帝國新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私下尊稱馬峰為“大導師”,因為他們許多的重大科技成果都離不開“大導師”的啟發性提示。因為《帝國保密法》(光緒十七年)和《帝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光緒二十年)的頒布,除了光緒二十年紫禁城采用電力照明為天下所知外,帝國科技發展的程度到底如何很難被外界了解到。

據民間最早建立,在京畿頗有聲望的《京師日報》報道,通過采訪工程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院士了解,國際上剛剛發明的奧托內燃機和狄塞爾內燃機已經被提供工商部通產總局雙雙應用到帝國國家經營工業的某些領域,通產總局正在設計配套的生產設備,配合馬峰提出的“生產流水線”方案,要生產一種前所未有的交通工具。據在通產總局工作的工程師張愛國(化名)透露,陸軍、海軍大臣都為這個項目出資不少,肯定有相關武器的生產,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海軍及陸軍的新式武器。有民間小道消息傳言(據說消息來自醇親王府中一個丫環)次閣部正在秘密研究建立一個新的軍方大臣及其分部,和陸軍海軍並列。到底是什麼名目就不得而知。資政院議員不久後代表民意問及此事,官員們的回答是尚在研究中不便置評。一位《帝國軍事月刊》(半官方刊物,主辦單位是資政院的議員基金會)的特約評論員推測可能是海軍陸戰隊,炮兵或者專職後勤部隊。後來官方的《帝國日報》(帝國第一份全國性日報,屬於綜合性報紙,每份僅售一文,有六張八開之多,共二十四版。其中八版是帝國企業的各類廣告,八版為當地的地方購物指南,內容在各地有所不同。另外生活百科和生產指導兩個專版,更是深受城鄉民眾的歡迎,該報光緒二十五年日發行量竟然突破一億份。同年,該報改版為六張四開的大張報紙,價格繼續保持不變。該報曆年公曆新年刊登的光緒皇帝的新年賀詞,被多次收入《欽定小學語文課本》中。)資深記者向在配合光緒二十年大慶帝國舉辦的新產品展銷會上剪彩的馬峰本人問到這件事。聽到民間猜測的馬峰哈哈大笑。雖然並未予以任何言辭的評論,不過從其表現幾乎可以肯定實際內容必定出乎意料的精彩。民間媒體稱馬峰為“奇跡大臣”,大家雖然不知道他每次會為帝國帶來什麼奇跡,但是帝國每個臣民,從官吏到農民,都深深相信他帶來的必將是帝國的豐收和人民的富裕。

在甲午年到來的時候,帝國內每個人都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就連因為出自帝國的“影子宰相”劉總督的《民族法》被逐漸(十年)取消“鐵杆莊稼”的旗人的抱怨也日漸稀落。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帝國複興的曙光:他們用“光緒之治”稱呼現在的局麵,並有充足的信心,預期一個甚至超越康乾的盛世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