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從事求見。”營外的傳話打斷了我對韋小寶七個老婆的遐想。連忙對坐在桌案旁辦事的曹操使了使眼色,躲進了身後的屏風中。
“微臣邢顒叩見司空。”來人恭敬地說道。
“子昂前來所為何事?”
“子昂前來正是為了引路之事,不知司空還記得田疇否?此君乃無終人士,可為司空指明前行道路。”
“田子泰可在營外?”
“早已等候多時,就等著司空召見了。”
“快請,快請。”曹操急切地前去迎請田疇。
“子泰君可有良計?”
“此路雖久已斷絕,卻尚有微徑可尋。上徐無山,出盧龍,曆平岡,登白狼堆……”
“徐無山?”
“微臣曾隨子泰君在徐無山避亂五年。”
說到田疇在徐無山避亂這件事我也略有耳聞。
據說當時田疇率領數百宗族家人進往山中避亂,遠近百姓紛紛前往歸附,數年間發展到五千餘家。田疇興建城邑,興辦學校,整頓社會風氣,頗有建立桃花源之風。他此舉影響越來越大,連北邊的匈奴也表示敬服。袁紹父子多次派人請他出山,並授給他將軍印綬,都被他給拒絕了。
田疇早就對烏桓的匪盜行徑非常痛恨,更早就萌生了起兵討伐烏桓的想法,隻是嫌力量不夠,當時曹操派人邀請他時非常爽快就答應了。
“微臣自會帶領鄉民為前導,請司空恩準。”田疇信誓旦旦地許諾著。
“若有諸君鼎力相助,誅殺蹋頓便是指日可待!”
在田疇及其鄉民的引導下,大軍開始了異常艱苦的征途。期間的心酸苦痛,隻能用曹操在當年率兵親征高幹,途中經過太行山著名的羊腸阪道,寫下的《苦寒行》來描述,唯一慶幸的是:我們是在夏季行軍的。我是寧願挨熱也不寧願受凍了。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穀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歎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當我百無聊賴寫下這首詩的時候,還惹來曹操的嘲笑。
“這麼喜歡孤的詩?憶起《蒿裏行》了?”
誰讓現在是東漢末年?隻流行五言詩。我連唐詩宋詞都不能借鑒!!
“那司空得了空也要多作幾首詩,好讓涵兒也學習學習。”
“向來隻見孤作詩,涵兒甚懶!不好動腦子!”他使壞般戳了戳我的額頭。
“那涵兒給司空作首《隴西行》可好?”我轉念一想,就借用王維的那首好了。
“且吟來聽聽。”
“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
朝中軍書至,司空圍烏桓。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登徐無山,出盧龍塞,經五百裏的高山絕穀,自白檀、平岡、鮮卑庭,最終的目標便是直指烏桓老巢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