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真洞(1 / 2)

第二章朝真洞

金華縣誌所雲:巍然在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

賈清風感歎一下,才撥開那處崖壁,隻見兩旁竟然是兩個絕澗,之間凹處的崖麵左下三丈處,生有一下陰性的藤蔓,發了嫩芽,綠油油的,十分鮮活,賈清風知道此崖麵上山風猛烈,此地險峻不安全,不可久待,就解下腰際繩索,依然係在一塊突兀的崖石上,再上去撥開那些藤蔓,才露出一個三尺大小孔洞,此即朝真洞。

洞並不直,形勢彎曲,常人至此,須要返身轉側,前胸貼石,滑溜而下。否則即使發現這洞,也當它是一個石上死竅,用東西試探,觸手可以見底,難知裏麵盡有深奧呢。

因為有些潮濕的水氣,不利於行走,那洞口的彎曲處,也有一條粗壯的鎖鏈,叫人攀扯著入洞,賈清風常年行走,並不感覺太難,先從懷中取出一個布袋,在石洞周圍灑上一圈硫磺,防止毒蛇蟲豸進入,再將食盒抱在懷中,扯著鎖鏈,就靠著地麵穿了進去。

金華山的山洞向來以曲折深長,崎嶇高曠而聞名,此個地方也是一樣。初進去時,那孔洞與螺旋一般。有的地方有一些鍾乳,石齒犀利,優險絕輪。加上潮濕水氣,有的地方石潤如油,滑不留手。休說常人難至,就連賈清風,即使扶著鎖鏈,也是連滾帶溜而下,好在他小心翼翼護著,食盒並未打翻。

轉過兩三次彎環以後,越走越寬,賈清風已能立起身來。又向下斜行有半裏左右,就看見岩壁靠左有一石門,形似拱橋,進石門有山洞,中有石階可供登攀,賈清風沿石階而行,須臾就到了平地,猛見極薄一片丈許寬的光華,直射地麵,恍如一張數百丈長銀光簾子,自天垂下。

定睛一看,出口之處,乃是一個廣約數頃,天然生就的地袕,四外俱被山石包沒,隻袕頂有一條丈許寬的裂縫,陽光便從此處射入。

金華山山景,以朝真,冰壺,雙龍為最,其中朝真洞勢曲折而深長,崎嶇而高曠,洞中有洞。洞內有一線天、石花瓶、螺螄洞、石棋盤諸景,此個地方,就是那一隙天光的奇觀。

借著頭頂那亮堂堂的光明,才發現這是一個十三四丈大小的石室,上頭各處,開了星星點點的小洞,借著上邊灑下的點點光輝,可以望見,東南角處,有一個半人高的平台,上邊還擺放一個煉丹的爐灶,中間一個孔洞裏,還有生火留下的灰燼,白中透紅,顯然含有不少當年留下的丹砂,爐灶左右,兩把鎮邪的寶劍,斜斜的插著,劍脊上滿是鏽跡,隻勉強保持著形狀。

再旁邊,一個巨大的香爐上似是隱隱的香煙彌漫,襯托出幾分神秘。香爐邊上,隱隱的水聲,卻是那石崖上開了一條小小的縫隙,一股兒臂粗細的水流從那裏流出,在爐灶旁邊彙成一個小小的池子,供主人浣砂洗藥之用,池水滿溢而出,澆在對麵的一處。

那是靠近崖縫的一個洞口,洞口外四處崖壁圍成一個天坑,四周古藤纏繞,時有蜂蝶等小昆蟲嬉戲其間。陽光從崖頂部透進來,寧靜而又充滿生機,真有洞中天地之感。

石廳是有山崖直接鑿壁而成,四壁光華,也不知道是有什麼利器直接開鑿而出,還是花了多少年的人工,破費了多少人的心血,賈清風雖然見過許多次了,也是暗暗猜測,不過想起門中對那赤鬆子祖師的傳說,賈清風就是一陣釋然,對於他這種從小在觀中呆著的小道童,潛移默化之下對於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他們還是十分相信的。據赤鬆宮中的傳說,這太元洞,就是祖師爺赤鬆子於二百八十年前,以大法力依著崖壁開鑿而出,除了這個煉丹所用的大廳,洞內四通八達,著名的就有有玉匱、石梁窟、連環徑、洞中天、合堂洞、清風門、九石室等名目,赤鬆真人羽化後,此洞窟一直作為赤鬆宮曆代長老的閉關修煉之所。

那位張師叔修煉的地方,是左方更裏邊的洞中天,石花瓶一帶,那裏的洞口坳向裏邊直通崖縫深處,陽光難覓,十分昏暗,必須靠人工照明,否則根本無法前行。

入得洞口,就可以望見,貼著崖壁地方,有一盞小小的油燈,上邊還有一奪寸許高的燈焰,閃爍不定,剛開始還是昏昏的光暈,閃爍一個燈花,過一會,噗的一聲響,如爆竹之聲,那燈花爆開,散作火星滿地,再看去,那燈芯又閃爍著綠油油的幽芒,隻如鬼狐篝火,好不駭人,若是尋常百姓,看到這種情況,必定要嚇個半死,不過賈清風這幾年來日日見到,倒是習以為常了。

他走過去,用兩指拈起燈台邊上的燈杖,往那燈內一剔,剔下紅焰,再打開食盒,從那裏邊拿出一個陶罐,那裏邊,是他今日從那祖師殿中取來的一壺香油,小心的倒入那燈池中,過的一會,那燈猛地一個燈花炸開,左旋右轉,如一粒火珠相,慢慢地變得光明,照得通道光芒萬道,恍若白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