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東風夜放花千樹 2(1 / 1)

兄妹等一路說說笑笑地隨人流車馬穿過禦街,沿著汴河過了州橋,遠遠便看到大相國寺前的延安橋與山門燈火輝煌,遊者如過江之鯽。大相國寺貴為趙宋皇家寺院,是東京城中最大的寺廟,其元宵燈會極負盛名,且上元節間許多宮觀禪院也奉旨放百姓入內禮佛進香。大相國寺寺北的小甜水巷有無數小食店,在京中無人不知,南麵的相國寺大街與寺東門大街,後門大街皆商鋪林立,售者買者熙熙攘攘,熱鬧無比。因現下為上元節,故許多商鋪皆售各式花燈與玉梅,夜蛾,雪柳,菩提葉等女子上元節所頭戴之飾物。

那兄妹四人從未見繁華至此,隻看得眼花繚亂。那九妹牽著姐姐的手,笑道:“七哥平日說得不錯,汴梁城真比太原城好多了,咱們以前的上元節哪有這般好玩熱鬧。”

年長的少年尚未答話,年少的便笑道:“九妹,你這話要是讓爹聽到,非說你忘本不可,七哥為這事被爹說了好幾次了。”

年長的少年哈的一笑:“看來九妹和我英雄所見略同,爹就是古板,本來汴梁比太原城大了許多,吃喝玩樂的好去處也多上許多,自然好啦!”

兄妹們當下一路買些小吃食邊吃邊逛,九妹直嚷嚷著要買燈,遂一家家燈鋪看去。隻見那數不勝數的新奇花燈,有大小不一的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琉璃燈、影燈,其形有飛禽走獸,如麒麟燈,龍燈,鹿燈,鯉魚燈,羊燈等等,另有牡丹燈,蓮花燈,葡萄燈等各式花狀或果狀燈,至於那影燈,人物滿堂紅燈等諸般巧作燈更是讓兄妹幾個目不暇接。

九妹終於挑定一個滾球燈,那燈如球狀,上繪花草,點上燭火,拆下握手之細杆,燈可在地上如球般滾動而火卻不熄,十分有趣。九妹持之手中,一路愛不釋手。

而上元節間城中各街坊巷口皆有雜耍百戲,方便百姓隨意取樂。大相國寺因有燈會,故雜耍百戲最是花樣繁多,那些伎藝人所演均是拿手絕活,似那吞劍吞火,口吐五色水……無所不有,但見汴梁百姓川流不息,扶老攜幼,駐足圍觀,喧嘩笑語聲,盈耳不絕。

這時但見一處圍觀者最眾,不時有歡呼驚歎聲傳來,兄妹們擠上前一看,卻是有伎人在演“使喚蜂蝶”的幻術。任意一人立於前,伎人以帛剪出蜂或蝶形,蜂蝶可隨伎人之剪飛至人身,或停於衣,或停於美人鬢邊。而片刻伎人又可招回蜂蝶,原先之絹帛完好如初。此情此景,直看得兄妹四人與觀者目瞪口呆,咂舌不已。

須臾,九妹無意中抬頭卻見對麵一小棚子盡是似她般大小的稚童圍在其中,或坐或站,不時有小兒笑聲傳來,走近一看原來那棚中正在作皮影戲,演的是《秦瓊打擂》。那九妹從未見過皮影戲,一看之下登時入迷瞪大眼睛挪不開步了。

皮影戲《秦瓊打擂》打擂之後又是小傀儡戲,九妹與一幫稚童正看得如癡如醉時,突地聽到一聲哭喊:“我的兒啊,你在這兒,娘可找到你了!”一個婦人撲進來一把抱住她身邊的一小兒,又哭又笑道:“兒啊,原來你在這兒,讓娘好找!”那小兒也撲進她懷裏哭著喊娘,母子哭成一團。

隨後一個開封府官差模樣的人進來笑道:“好了,既是找到了,這便畫個押便可帶走了,隻是往後可要小心看顧,若再走失可未必有今天的運氣了。”

那婦人抹著眼淚報了自己的住處,在簿上畫了押,便千恩萬謝地帶著孩子走了。

九妹看得心下甚奇,骨碌著大眼睛正自尋思這是什麼所在,那官差也瞧見了她,便上下一打諒,見九妹服飾打扮,與市井小民不同,心下有些詫異,便走前來問道:“這個小姑娘,方才卻沒瞧見你,你是人送來還是自己曉得找來?”

九妹聽得更是奇怪,她年紀雖小畢竟出自大家,多少懂得禮數言談,想了想便問道:“這位官爺請問這是何處?你又是誰?”

那人笑道:“在下在開封府當差呀,這裏便是咱們開封府在這街上的小影戲棚,專收留走失小兒的地方呀。不知小姑娘你是如何與家人走散,府上又在何處?回頭若是你家人未尋來,我們也好送你回去…….”

九妹聽得“走失”二字,腦袋“嗡”地一下,登時記起自己是與兄姐同遊,現下自己在這裏不知看了多久皮影戲與小傀儡戲,七哥八哥八姐他們不知在哪……..一念至此,臉色都變了,二話不說便轉身向外飛奔而去,留下那尚未說完話的開封府官差楞在那兒。

(作者有話說:北宋元宵節時,因東京汴梁城是傾城狂歡,人山人海,擁擠不已,時有小兒走失,所以開封府便在京城每一坊巷口設有當時小孩最喜歡看的小皮影戲棚,吸引走失的小孩同時用來安頓“撿到”的走失小兒以便其家人尋訪來團聚!

當時看到《東京夢華錄》上寫這個的文字不過三十多字,但看後卻是十分感慨,再難忘記:隻覺得這短短數十字所表現的東西真是令那汴梁的燈火也要遜色的,因為這是一個一千年前的封建王朝所表現出的人性化管理與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