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3)

更別提有前生的經歷在,他的身子要想痊癒,也僅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這一點,還要從父皇為他尋來的那名奇人異士說起。

自打他出事以來,父皇明裏暗裏為他尋醫訪藥的功夫始終不曾擱下,作為帝王耳目監察天下的潛龍衛任務單上更時時掛著一條「尋訪名醫」。隻是下在他身上的毒藥性太奇也太烈,縱使太醫院方麵不僅有他的毒血、更有後來從「兇手」處搜檢出來的剩餘毒藥可供試驗,可集結了無數名醫會診試驗的結果,卻是將用來試藥的五名死囚折騰死了三個,僥倖活下來的兩人也落得一個癱瘓、一個瘋了的下場,又讓太醫們如何敢將這些「解毒手段」往金尊玉貴兼且年幼體弱的二殿下身上試?

也虧得蕭宸出身皇室,更是當今聖上最寵愛的嫡子,這才得以用無數補元益氣的珍貴藥材保住小命,勉強活到了十六歲上、等到了期盼已久的轉機。

帶來轉機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主持會診之事,卻因始終沒能覓得解決之法而告老還鄉的孫醫令。

孫醫令當年自請離宮,不僅是為了堵悠悠眾口以示負責,也是想著自己身為醫者,在尋訪同道之人上或許比潛龍衛更為有利,興許有機會尋得有能力救治二殿下的奇人異士。

而他也確實找著了……盡管這位奇人的身份,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這位奇人並非如他初時所想、是一名將毒理藥理鑽研到極致的醫者,而是一名僅僅稱得上「粗通醫理」的老人。

老人自稱岐山翁,據說是頗有聲望的江湖名宿,武功不說天下第一、也絕對在前三之數。隻是他武功再高、實力再強,也終究敵不過千軍萬馬,卻是不幸於二十多年前北雁入關時痛失了愛子。在那之後,他便一直潛心於團結江湖人士聯手抵禦外敵,及至十六年前衛平、鎮北二軍成功光復河山,於江湖上名望一時無量的他才功成身退,以一個普通田家翁的身份隱姓埋名地住到了岐山山腳下。

岐山翁見多識廣,氣勢不凡,在這岐山腳下一住十多年,雖從來無意收攬人心,卻仍隱隱成了這十裏八方之地引為倚仗的主心骨。鄰近的大小村莊若遇有村中耆老無從解決的紛爭,往往都會送到他這裏請他代為調停。岐山翁當年能成功聯合江湖各大勢力一同抗擊北雁,除了確實一心為公、全無私心,也是因為他處事調停甚為公允之故。當年用來節製、協調各江湖勢力的手段用來處理鄰裏事務或許有些大材小用,但岐山翁本就是厭倦那些個腥風血雨和勢力鬥爭才會在功成之後就此引退,對自己這把牛刀被用來殺雞之事自沒有分毫不滿。

也因著這些百姓的信任和倚重,岐山翁得知村中開始有時疫擴散後,立即當仁不讓地為這些熟識的村民出外尋醫訪藥……碰巧告老後四處雲遊的孫醫令當時正在縣城裏統籌處理防疫事宜,雙方因而結識,更在幾度往還後因性情投契而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友。

當然,以孫醫令的醫德和曾經的身份,這「無話不說」的內容自然不包括帝王的私隱在內。但蕭宸的毒是他的一大心病、更是他年紀一大把卻仍四處雲遊的主因,故一次把酒談心、聽岐山翁說完他早年喪子的傷心事後,有所觸動的孫醫令也在酒酣耳熱之際遮遮掩掩地同好友說出了這麼件平生憾事。

為免洩漏宮闈秘辛,他隻說自已以前在一個大戶人家裏做過供奉,頗受當家老爺的信任和重用。大戶人家的醃臢事從來少不了,老爺雖然治家嚴謹,但夫人早逝、貴妾的娘家勢力又大,以至於老爺一時不防,教那貴妾尋機下手毒害了放在心尖上捧著護著的嫡子。

他說那嫡子雖僥倖未死,但因毒入髒腑,全靠老爺四處搜羅各種名貴藥材才能吊住性命;饒是如此,這孩子從小到大也是大病小病不斷,生生將一個從小敏慧聰睿的孩子磨去了靈氣和銳意,雖鮮少麵露愁容,卻仍掩不住由骨子裏透出的抑鬱和黯然。因那孩子性情極好,他後來雖請辭了供奉之位出外雲遊,卻始終不曾放棄過尋找治癒那孩子的方法。無奈數年尋醫問藥下來,雖也結識了不少能人,卻無人有辦法在不傷害到病人的情況下解除那孩子體內的毒性。

孫醫令會說起這些不過是在抒發心底的無奈和遺憾,其實並不奢望、也不認為好友能有辦法解決這個在他心底壓了十年的問題。可他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再三確認他口中的倒楣嫡子隻是中毒傷了身子之後,岐山翁沉吟半晌,竟冒出了一句「不如讓我試試」。

這話來得突然,但掛心二殿下之事已久的孫醫令抱持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加以追問,便發覺此事的可行性居然出乎意料的高。

而原因麼,卻在於岐山翁的一身武功修為了。

岐山翁能成為天下有數的高手,除了天資不凡和多年來努力不輟之功,也是因為他那身秘而不傳,卻絕對能稱為江湖頂尖法門的玄門功法。據岐山翁所言,他這門功法施展起來或許不像一些霸道功法那般殺傷力驚人,卻勝在內氣中正平和,綿長悠久又生生不息,不隻打起架來特別「持久」、用耗的都能把不少敵人耗到精疲力竭;就是受了內傷,平常人需得將養兩三個月的傷勢在他而言卻不過是兩三天的功夫,甚至隨著修為提升、內勁愈發精純,一些小傷往往瞬息間便能盡復。如此能耐,一旦與人比鬥,自可說是穩立於不敗之地了。

可這套功法的玄奇之處還不隻於此。

因著內氣出色的養生補益之能,岐山翁的身體基本可以稱得上百毒不懼,就算一時不注意遭人暗算,也能靠著自身的內氣逼除毒質修復損傷。有他出手,也不必拿病人的身體冒險試藥,隻需以自身內氣深入病人經脈髒腑、一點一點為其逼出毒性即可。

孫醫令雖然也學過一門內氣功,卻是用來強身健體兼配合師門金針之法的,也沒有那種神乎奇神的養生效果,自也沒想過天下間竟有這樣玄妙的功法。為了確認好友的功法是否真有那麼神奇,他還冒險服毒、硬是逼岐山翁直接拿他當試驗品證明了一番。

岐山翁雖對他這種拿自己身體冒險的行為相當惱怒,卻也不可能將中毒的好友置之不理……好在類似的事情他當年帶頭抗擊北雁時就沒少做,平素村中若有小孩誤食毒物,也往往是靠他這一招化解,是以岐山翁驅起毒來可說是駕輕就熟,沒三兩下功夫就將孫醫令自個兒都得費上不少氣力才能解的毒盡數拔了出。

雖說醫者不自醫,但孫醫令對自個兒身體的把握還是十分到位的,自然再切身不過地體驗到了友人功法的神奇。他心切蕭宸的身體多年,眼下好不容易尋得了救治之法,又哪裏能夠坐得住?遂即刻透過潛龍衛傳信回京將此事報予蕭琰,並在攜友人進京的途中期期艾艾地告知了對方先前某些未曾言明的細節。

──例如那位「老爺」便是當今聖人、「嫡子」便是元後所出的二皇子、「貴妾」便是昔日的高貴妃等。

這諸般「細節」讓被蒙了一把的岐山翁臉黑了好幾天,卻終究沒有拒絕──他對昔年率領衛平軍抗擊北雁的雍王──也就是今上蕭琰──多有敬佩感懷之意,又曾痛失愛子,對那位帝王的痛苦頗有幾分感同身受。也因此,待孫醫令同宮裏談妥相應事宜後,雙方便在盛京城郊的楓山別院碰了頭,讓岐山翁替久病體弱的蕭宸拔毒療傷。

岐山翁本隻是看在今上的功績和友人的麵子上才會出手救治,卻意外發現那個病歪歪的二皇子根骨極好,簡直是為了傳承他這身玄妙法門所生──要知道越是頂尖的功法,對根骨資質的要求就越高,否則岐山翁早就將一身本事傳給兒子了,又怎會讓獨生子落到命亡寇手的地步?隻可惜當時年方十六的蕭宸已過了最適合學習內家功夫的年紀,身子骨又老早被纏綿體內長達十年之久的毒性掏了空,就算勉強修習也難有成就。否則若能從小練起,便無需岐山翁出手,蕭宸也能靠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化解毒質,甚至在功法的幫助下逐絲修復體內因毒質侵害而造成的損傷。

不過也虧得這一折,讓岐山翁深感兩人有緣,雖出於忌諱不敢妄言收蕭宸為徒,卻還是在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替他根除體內的毒性之後將那套功法留給了蕭宸。

前生的蕭宸自小長於宮中,六歲之後更是長年纏綿病榻,對江湖之事就算略有耳聞也是一知半解……但蕭琰卻不同。

當年盛京城破,他沒有隨先帝轉往龍興之地昭京躲避,而是投靠了正率領衛平軍迎擊北雁的舅父驃騎將軍沐昕寧,以皇子之尊親上前線廝殺。他雖是天潢貴胄,一身戰功卻都是實打實靠自己殺出來的,不僅因此徹底收攏了衛平軍,更因此入了丞相樓輝等朝中重臣的眼,在端仁太子病逝後成為了爭儲的有力人選。也因著曾率衛平軍在前線經營多年,他很快就猜出了岐山翁的真實身份,自然明白岐山翁的這份功法有多麼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