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暇聊
一年過去,又是一個金秋。再過些日子——十月二十八日,就是杏雨的周歲生日了。
成儒這回倒早出晚歸的,沒上什麼地方去,也許是他還沒接到帶民工去治河的任務。不過,他照例的忙。忙建設,忙調查,忙普選宣傳。他雖識不了幾個字,但他的記憶力極好。許多調查數據,他全憑腦子記;開會宣傳,他照樣可以出口成章,演講三四個小時,誰也不覺得他是個肚中沒墨水的人。其實,他講話中不少時候都會白娘娘喝了雄花酒——露出真相的,因為時不時他就會冒出這本地農民特有的一些粗俗之語;隻有這時,他的同僚或上級才覺得這成儒的講話還真不夠“儒雅”,倘感到與有些莊重場合不夠協調,那就不免要皺皺眉頭了,可聽慣了他講話的鄉親卻覺得格外的高興,常常笑得前仰後合,並拍手稱好,弄得掌聲雷動,而使得台上官腔官樣均俱的某些“文化大員”目瞪口呆,竟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李成儒開會,若見到有人在講閑話,他就說:
“哎,我開大會,大家可不要開小會,不能**子伸在石灰裏——入白(說閑話),我現在講的不是大麻子照鏡子——個人觀點,是傳達的上級指示,你不聽,到時**子入巴掌——向手(不知道怎麼辦),就要姐夫死了小姨子哭——必定有個紕漏曲(出問題)了。”
他有這個本事講這樣的話,把大家說得服服貼貼,而且說得很自然,還博得雷鳴般的掌聲。那些有文化的“大員”是絕對說不了這樣的話的,這樣不儒雅的話他們也說不出口。
且說眼下李成儒又忙得不可開交,這是因為經省政府批準,延令縣在英雄楊根思的家鄉楊貨郎店興建的“楊根思烈士祠”將要竣工,為方便人們去祭掃,特別是在英雄犧牲五周年的紀念日——十一月二十九日,朝鮮還要派人來掃墓,所以縣政府決定對“楊根思烈士祠”所在的延宣線通道進行搶修,以成為一條可以通車的鄉村簡易公路,任務就交給延宣線上的各個鄉村。這樣,燕子鄉就當仁不讓了,作為鄉長李成儒的忙也就可想而知。
常言說得好: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還真是的,不曾用多少時日,一條簡易的延宣公路就快修成了。因不再需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李成儒他們也就輕鬆下來。
難得的輕鬆。這天,李成儒回家比較早。海英在灶屋燒晚飯,杏雲在旁邊幫添火,明仁還沒放學回來;江英在堂層給孩子喂奶,本來可以給孩子斷奶了,但江英舍不得。成儒多時沒有親孩子了,他見江英和孩子正在堂層,便奔過來,連聲喊著孩子的乳名。
小杏雨聽出了爸爸在喚他,即丟下口中正吮吸著的****,扭過頭來衝成儒笑,成儒和江英不約而同地說道:
“叫爹——”
“爹——”小杏雨竟乖巧地稚聲稚氣地應著叫了一聲,很是配合和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