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樂壞了成儒,他忙把兒子抱過來親了又親。
“頭回見你回來得這麼早,知道罐兒還有幾天‘年紀’(周歲生日)嗎?總該準備準備吧?”江英見成儒親孩子,略帶嗔怪地說。
“知道,還有三天。”成儒邊抱著孩子在江英身邊坐下邊作回答,“雲啊(本地夫婦以兩人所生第一個孩子的名互稱對方)!這回伢兒‘年紀’,我不想怎麼太熱鬧。一呢,被伢兒滿月時的事弄怕了,還好,伢兒不曾有過三長兩短,這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你還記恨明仁啊?”江英插著話說。
“誰記恨他呀?看他當時的樣子反倒記恨著我了。其實,我就是這個脾氣,火一過,也就沒事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成儒接著說,“二呢,現在是新社會了,我又是一個鄉幹部,總要注意點影響,總要帶頭先進啊!鄉親們可是看著我呢!”
“你說的,我明理,可這是風俗啊!哪家生了伢兒都這樣,我生明仁、雲兒不也這樣的?隻是那會兒窮,做個樣子,圖個吉利罷了。現在日子好過了,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的,才盼上了這一個慣寶子兒子,總不能不如從前啊!再說,風俗不行人要罵,吉利不圖害私家。”江英說出了她的理由,“還有,再不怎麼熱鬧,我和海英娘家的人總歸要來的,總要招待吧?巧耕、大俺媽、三奶奶他們也是要喊一下的吧?去年滿月,也就是多了幾個朋友,我叫不也是這樣子的嗎?反正除了至親給伢兒的禮,我叫不收一份人情。鄉鄰們來,喝杯茶,打個招呼就是了。”
正說著,海英來了,兩人都把意思給她說了。海英見二人說得都有理,就表示道:
“我家這麼多年,就盼來了罐兒這麼個根,按理伢兒‘年紀’要熱鬧熱鬧,方方麵麵的人都要請一下的,包括張縣長至今也沒打過招呼,怪對不住的。不過現在從上到下都講要勤儉節約,伢兒爹又是幹部,我家底子也薄,就節儉節儉,鄉鄰、朋友們都不請了。當然自家的至親還是要來給伢兒‘抓周’的,吉利吉利吧,到伢兒‘抓周’時放一下炮仗就行了。隻是呀,我信佛,是許了願的,伢兒‘年紀’我還是要到莊東廟上去敬個菩薩,到老白果樹神前去拜祭拜祭的,一來還一下願,二來也是拜樹神做個親媽媽(幹媽)。為了罐兒的平安大吉,我相信這些。到時,你叫都在家,免得影響不好。還有呢,明朝(明日)我叫請一下大俺媽,讓她做媒人,帶上我的銀手鐲作個信物到巧耕家去,巧耕家呢寫個蘭娣的生辰八字,發個‘口諭’,讓大俺媽帶回給我們,這事就算正式定了。不然,一年了,人家早已認了真,我叫卻一直沒個正經說法,就不著信了(不妥了)。你叫說呢?”
成儒、江英都認為海英考慮得細切,便一致表示照此辦理。於是當下無話,一切就此準備去了。